新郵政未來之路怎麼走?總裁辭職是「明智之舉」還是「雪上加霜」看小編給你分析一下

究竟是阿里巴巴的光環效應讓新郵政的股價之前被炒得太高,還是總裁的突然辭職和企業治理問題讓投資者信心大跌,導致股票被拋售,是否又呈現了低價吸購的機會?新郵政在區域電子商務物流領域的發展,會否受到這一輪變動的衝擊?

新加坡郵政公司(SingPost)過去兩年在新加坡市場可算非常風光,獲得全球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入股後,它的股價節節攀升到歷史高位。

但上個月集團總裁拜爾(Wolfgang Baier)突然宣布辭職,加上企業治理受到質詢,新郵政股價從12月以來下挫15%,比起它52星期的最高價位更是跌了30%。

究竟是阿里巴巴的光環效應讓新郵政的股價之前被炒得太高,還是總裁的突然辭職和企業治理問題讓投資者信心大跌,導致股票被拋售,是否又呈現了低價吸購的機會?

新郵政在區域電子商務物流領域的發展,會否受到這一輪變動的衝擊?

12年來積極轉型

打造一體化方案業務模式,從一家處於夕陽行業的郵政公司,新郵政過去12年來積極轉型,打造了一體化方案的業務模式,包括了郵政、物流和電子商務。

新郵政成為市場的焦點是在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耗資約3億1250萬元入股新郵政,持有新郵政10.35%的股權,成為在新電信之後的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也和新郵政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建立國際電子商務物流平台。

這個消息推動新郵政去年一度升至2.16元的歷史高位。

去年7月,阿里巴巴表示有意以1.87億元增購新郵政5%股權。不過由於雙方還未達成協議中的某些條件,這項股權投資的截止日期,展延至今年2月底。這可能是影響新郵政股價的一個因素。

聯昌國際分析師陳園燕認為,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是新郵政的一個利好因素。阿里巴巴的十年期目標是,把國際營業額所占的比率從目前的8%提高到50%,而新郵政是阿里巴巴在東協首選的物流夥伴,目前新郵政負責阿里巴巴進出中國的貨運,雙方在印度尼西亞和巴西密切合作。

不過,現階段郵政業務仍然占集團營運盈利的多數,截至2015年3月底的財年,郵政業務占營運盈利的77%,物流業務雖然取得52%的增長,但僅占營運盈利的12%。物流業務的營運利潤率為4.6%,郵政業務的則是15.7%。

物流業由於利潤低,因此業者往往須要通過擴大規模搶占市場份額。

讓一些市場人士和投資者關注的是,新郵政在轉型的過程中,仍然保持了收益型股票的形象。自2003年上市以來,新郵政便以穩定的股息吸引了投資者,連續九年每年派發每股6.25分的股息,不久前宣布,從本財年開始,將每年派發每股7分的股息。

但與此同時,企業轉型意味著集團須要作出更多投資,新郵政過去幾年通過積極併購來拓展業務和市場,過去一年就投資了2億7545萬元收購多家物流公司的股權。

一名信貸分析師形容:「新郵政在投資時像一家增長型公司,卻像成熟型公司一樣派發股息。」

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指出,新郵政最近收購美國兩家電子商務公司花費了2.59億元,並將耗資至少1.5億元重新發展巴耶利峇的新加坡郵政中心。此外,新郵政每個季度都派發股息,因此加重了集團的現金流壓力。

標普也指出,新郵政的收購策略是進入新的營收業務和市場,這帶來了執行風險,可能會衝擊集團盈利的質量和穩定性。

因此標普11月把新郵政放上了「留意觀察」(CreditWatch)名單。

至於新郵政為何過去幾年頻頻通過收購擴張業務,拜爾去年曾告訴聯合早報,客戶希望快速擴張業務,因此新郵政須要拓展區域的物流網絡,包括通過自然增長以及併購的方式來拓展網絡。併購要比自然增長的速度來得快。

新加坡管理大學戰略管理助理教授耿雪松受訪時說,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通過併購擴展是沒錯。

拜爾辭職令人擔心是否會影響集團轉型步伐

拜爾的辭職對投資界來說是個相當震驚的消息,不少人擔心這是否會影響集團轉型的步伐,以及集團是否能夠找到一名勝任的新總裁。

去年11月新郵政剛剛改組管理層的架構,並宣布了一項重大收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總裁辭職。消息出爐隔天新郵政應聲下跌2.3%。

市場都認同,上月辭職的拜爾對新郵政轉型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物流業擁有豐富經驗的拜爾出生於奧地利,於2004年來到新加坡,在麥肯錫新加坡負責郵政與物流業務,之後於2011年2月加入新郵政擔任總裁(國際),同年10月上任集團總裁。

在他任職期間,集團營收增長63%,凈利下滑2%,營業凈利(underlying net profit)增長5%。

聯昌國際股票經紀林偉傑說:「新郵政股價受壓,是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總裁突然辭職、麥潤田教授所指出的企業治理問題、市場情緒以及特別審計結果的不確定性。1月6日股價大跌以及交易量大增卻沒有任何原因,這讓人擔憂。」

他指出,在幫助新郵政從純郵政公司轉型為電子商務物流業者,拜爾起到了關鍵作用;另外,新郵政目前正處於整合的階段,他的作用更加重要。拜爾的突然辭職加上企業治理問題,關於新郵政的問題多過了答案,「這讓股東擔心,是否有什麼負面消息他們還不知道」。

耿雪松說,一般總裁離職,特別是意外離職,都會引起股價波動。

那麼這是否會影響到新郵政的商業戰略?耿雪松指出,研究發現,總裁任職期限越短,集團戰略越可能發生變化,而且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總裁一定會有所動作。

但他說:「新郵政所在的行業(發展方向)沒有太多選擇,因此長期策略相信不會變化多大,而且新郵政其實早在2000年就開始走這個方向了。」他認為,物流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大家的發展策略都是一樣的,區分點是策略的執行。

耿雪松表示,接下來新郵政是否能成功執行戰略是關鍵,特別是在收購了多家公司後,能否順利一體化,而這方面要看新郵政是否已有良好的內部架構。

陳園燕則指出,新郵政的轉型策略來自於董事會,由於董事會沒有變化,主席仍然負責集團的方向,轉型策略不會更改。

她也說:「個別業務單位的主要管理人員沒有變動,相信業務不會因拜爾的離職被中斷。」

國大商學院副教授、企業治理專家兼新郵政小股東麥潤田,較早時針對拜爾的辭職發表了一篇評論。他說,公司不斷更換總裁,可能會讓公司接下來難以吸引優秀的人才。在拜爾之前的集團總裁陳偉淵也是在任職兩年多後辭職。

在拜爾辭職之前,擔任集團財務總監不到一年的潘明光(Daniel Phua Meng Kuan,譯音)於7月辭職。

集團的文告說,潘明光要「追求其他職業抱負」。麥潤田在其評論中幽默地指出:「在一家擁有許多讓人激動的新發展的大市值公司擔任集團財務總監,也許還不夠讓人實現自己的抱負。」

日前有報道指出,新郵政的機構投資者Invesco和布萊德減持了股票。

標普信貸分析師加布利(Bertrand Jabouley)指出,新郵政預計會繼續獲得來自大股東的支持,阿里巴巴不大可能把資金撤離新郵政。

耿雪松說,新郵政董事會的當務之急是要用行動證明,集團的發展策略和營運不會受影響,並儘快找到繼任者。

根據彭博社的信息,分析新郵政的七名分析師給予這隻股的目標價介於1.95元至2.19元之間,只有聯昌國際在總裁辭職消息出爐後發布最新報告,保持增持的評級和2.04元的目標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8398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