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現高利潤的石油相關業者主要來自下游。這些業者生產的化工產品,是許多其他領域,如塑膠、包裝、紡織、車胎、油漆、肥料、香精和化妝品等製造商的原材料。
石油價格持跌至11年新低,但並非所有石油相關業者的業績都受挫。裕廊島一些以石油為主要原材料的化工企業,去年反而出現高利潤情況,員工年底花紅也令人羨煞,有些多達七個月。
自去年下半年油價開始大跌以來,本地鑽井平台、煉油和化工業者出現融資困難、訂單被取消、以及股價大跌等的負面消息時有耳聞。不過,其實另一組石油相關業者的業務卻在當下環境中欣欣向榮。
石油工業分上中下游
簡單來說,石油工業分三大分域,即上游、中游和下游。從上游至下游的業務依次是:勘探、鑽井、採油、儲運、煉製、深加工(deep processing)以及精加工(fine processing)。
受惠的石油相關業者主要來自下游。這些業者生產的化工產品,是許多其他領域,如塑膠、包裝、紡織、車胎、油漆、肥料、香精和化妝品等製造商的原材料。
去年擴建裕廊島廠房的德國特殊化學品公司贏創(Evonik)工業,去年便取得良好業績,集團在2015年首九個月取得6%的營收增長,以及37%的調整後扣稅前盈利。
發言人說:「集團的好表現受歐洲中央銀行放寬貨幣政策、歐元貶值、以及油價持低的支持……更低的油價有利於石化工業下游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也惠及贏創在一些領域的競爭力。」
她透露,公司花紅取決於公司整體表現和員工個人表現,因此如果個人表現達標,本地員工去年的花紅比前年多。
根據本報收集的資料,裕廊島另一家石油化工廠——新加坡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of Singapore)去年的員工花紅約七個月。
這比全國約700家設有工會的公司去年所派發的2.98個月加權平均花紅,多出超過一倍。
新加坡石油化工在發給員工的信件中說,油價自2014年下半年崩潰,使加工品石腦油(naptha),即公司的原材料的價格在去年上半年大跌,而公司產品定價能力卻依然強勁。
這提振了公司去年的利潤率和盈利,業績預計可創新高,稅後凈利預計可達3億2100萬美元(約4億5000萬新元),比公司原本預算的1億1470萬美元高出一倍。
儘管公司去年的業績良好,公司在信中指出一些客戶企業依然面臨挑戰。去年9月,裕廊島一座價值24億美元的大型化工廠裕廊芳烴集團(Jurong Aromatics Corp.)就因油價暴跌和需求疲弱而陷入財務困境,被清盤人接管。
一些本地知名塑料和油漆製造商和零售商受詢時,則以敏感信息為由,婉拒提供近期成本和利潤走勢的資料。
諮詢公司貝恩環球顧問(Bain & Company)去年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油價下跌對化工業者的影響複雜,一些會受惠,一些反之受苦。
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的報告說,化工業者受惠或受苦程度,主要與業者的成本結構、定價機制和需求趨勢息息相關。
報告舉例,一些特殊化工業產品售價取決於實用價值和需求,不太受市場波動牽制;產品成本卻取決於以石油為基礎的原材料,因此油價下跌可提稿利潤率。
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報告則進一步指出,受惠程度最大的特殊化工業是服務汽車和建築領域的業者。
但麥肯錫的報告也警告,當油價反彈,特殊化工業的利潤會受擠壓。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指出,一些下游化工公司目前已在對上游企業展開收購或締造夥伴關係的活動,以便為油價波動避險,保障未來的能源供應。
貝恩環球顧問報告認為,當市場前景不明朗時,業者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打造多元化的業務。
也在本地設廠的德國特殊化工集團朗盛(Lanxess)發言人受詢時說,儘管公司原材料價格下降,但公司也下調產品售價,因此去年截至第三季的營收其實下降4.3%,但在公司加強行政和業務結構以及美元走勢強勁的帶動下,公司的息稅折攤前盈利(EBITDA)增長近12%。
為抵禦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公司已與沙烏地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設立合資項目。發言人說:「這彙集我們作為全球最大合成橡膠業者,以及阿美作為全球最大石油能源生產者的能力,給予我們極強的市場競爭優勢。」
麥肯錫報告總結說:「化工企業不必懼怕油價波動。事實上,實力強的化工企業會珍惜這機會。在組織能力方面有紀律性投資和反應敏捷的業者,在油價震盪中可有效規劃、應對並獲益。」
製造業整體低迷 特殊化工業逆勢而上
在我國製造業整體陷入低迷的此刻,特殊化工業(specialty chemicals)受惠於全球油價低廉情況,不僅增長有加速跡象,在我國能源化工領域中的比率也提高。
根據貿工部去年11月底公布的第三季經濟調查報告,製造業當中,化工業是少數仍有增長且增長相對強勁的領域,第三季產值增長3.7%。
在化工業當中,領漲的特殊化工業,產值增長甚至有加速跡象,從第二季的同比增長5.8%,上升至第三季的同比增長7.2%。
其實,我國過去數年已明顯壯大特殊化工業,使本地能源化工領域更多元。據經濟發展局統計,特殊化工業產值過去五年增長34%,從61億4000萬元增至82億3500萬元,目前占能源化工製造業產出的約10%。
從2013年至2015年,我國吸引的大規模特殊化工跨國企業注資也有至少11宗,聘請的員工增至9800人,絕大多數是擁有高技能的本地員工。
譬如,英國特殊化工製造商禾大(Croda)斥資3800萬元擴建在裕廊島的廠房,該廠房已於12月初開幕。
美國化工製造商杜邦(Dupont)去年10月宣布在本地成立新的創新業務總部,本地員工人數預計在2020年增至超過300人。
裕廊島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