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收放貸簡訊 借5千不成 倒賠3千

工程師借不到錢,反賠3000元,決定報警舉報「放貸」騙子。

工程師欠下萬元賭債,原想借錢補洞卻墜入放貸簡訊陷阱,欲借的5000元還沒有借到手,卻已損失預付的3000元行政費。

30來歲的工程師半年前染上賭癮,並燒到手,第三次踏入賭場就欠下1萬元的債務。為了解決債款,便到合法借貸公司借錢。利滾利,不久後,他得償還的款項高達1萬8000元。

12月24日,他接到了一則借貸公司的宣傳簡訊,原本不加理會,但兩天後剛好到期還債,就想借錢補洞。

「我覺得方便,不必到借貸公司申請,就傳簡訊諮詢。對方則回復指得先付1000元的行政費。」

急需用錢,他不假思索地匯錢到指定的帳戶內。豈料,通知對方已匯錢時,對方卻說借貸的最低款項是1萬元,並要求他再匯2000元手續費。

他對這個合法借貸公司深信不疑,再次匯錢,結果對方聲稱沒收到,讓他感到不對勁。

「我們通過電話,他聽起來很專業,不像流氓,沒想過會是一場騙局。」

一分錢都還沒借到,工程師卻已經賠了3000元,他決定放棄並去報警。他說,至今對方仍每天來訊,問他是否還要借錢。

根據律政部網站的借貸指南,合法借貸公司是不允許在沒有得到任何申請表格與相關資料的情況下,通過電話、簡訊或電郵批准放貸。若有此舉,可向放貸人註冊局(Registry of Moneylenders)舉報。

借貸宣傳簡訊花樣百出,越來越專業化,讓人難辨是否傳自合法放貸公司。

合法借貸公司

不能簡訊宣傳

根據律政部網站,合法借貸公司不能通過簡訊做宣傳。

亞杜蘭生命輔導中心主席王其俊受詢時表示,一般通過簡訊做借貸宣傳的都是非法借貸(俗稱「阿窿」)。

根據律政部網站所列出的條例,合法借貸公司只能通過三個管道宣傳。第一、通過網絡或報章、雜誌的企業或消費者目錄;第二、通過屬於借貸公司的網頁;第三、將宣傳廣告貼在借貸公司的辦公室內或外部所屬範圍。

律政部指明,傳單、簡訊、電郵或是其他廣告模式都是違法的。這類廣告一般都屬於非法借貸公司或是違法的合法借貸公司所發出的。因此,勸請公眾不要落入他們的圈套。

此外,公眾也可將廣告證據,如簡訊螢幕截圖(screenshot)電郵到[email protected]或是交給警方處理。

亞杜蘭生命輔導中心主席王其俊指出,通過簡訊宣傳放貸一般來自非法借貸公司。

半年來

簡訊、whatsapp騙案上升

簡訊、whatsapp成了借貸騙子的最佳工具,輔導員指出,近半年來,類似犯罪手法有上升的趨勢。

王其俊表示,近半年來,越來越多人因收到放貸廣告簡訊而落入欠債纍纍的困境。

「因簡訊廣告開始借貸的個案,這半年來已經接獲十多人前來求助。而因有意借貸而受騙的案例,工程師的遭遇還是第一宗。」

他解釋,許多人因為急需要錢,失去謹慎和理智的判斷能力,容易跌入騙子的陷阱。

此外,他也發現,最近也有騙子甚至只是大肆傳出簡訊,指收訊人今天到期還債,必須在指定時間將錢匯到指定的帳號,收訊人也懵懂照做。

「很多時候,受騙的都是欠債纍纍,不記得自己欠了誰,也不記得還錢的日期,才會把錢匯過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8216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