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裡也一直有偉人故居情結。李光耀去世後,他的舊居是否被保留下來,成為一個問題。
因為他本人的遺願清楚的表達了:希望過世後拆除舊居。
普通新加坡人怎麼想,一家英國媒體做的調查,主要觀點和比例非常有意思。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新加坡人理性務實和尊重他人意願的國民性格。
由於近日,李顯龍總理和李顯揚各自捐出李光耀故居一半市值的款項到八個慈善組織或基金,英國一門戶新聞網站針對李光耀故居的使用狀況,調查了1000個新加坡人,發現絕大多數受訪者(77%)支持拆除李光耀故居歐思禮路38號。
其中61%的新加坡人認為總理李顯龍和他的哥哥這樣做是慈善行為,然而,有17%的受訪者認為他們應該把所有款項都捐給慈善機構,另一方面,有7%的人認為他們沒必要捐贈給慈善機構。
針對是否拆除李光耀故居,77%贊成的人主要認為這是尊重李光耀的遺願和他們的隱私,15%的反對者認為李光耀的故居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而且是屬於國人的。
為什麼李光耀一定要拆故居呢?
李光耀總理很早以前就解釋過:
1. 因為他們家的特殊原因,他們鄰居都不能建高樓,所有那個地段行情一直不好。如果把他們房子拆了,重新規劃就可以提升土地價值。(果然是務實主義!)
2.這棟屋子當初由猶太商人建造,房齡距今已超過百年已經老舊,而且沒有連地基都沒有。雖然柱子還穩,但牆壁已龜裂,要保留及維修將花費不菲。
此外,調查還詢問了「是否應該建一個紀念館來紀念李光耀總理?」,56%的新加坡人覺得這樣的紀念是必要的,主要認為這可以時刻提醒他們的後代,可以把新加坡人聯繫在一起。然而,34%的新加坡人認為建紀念館沒必要,主要原因是已經有類似紀念碑/建築專門用於紀念,還有人認為建紀念碑只是一個形象工程,以及懷疑政府只是這種方式來獲得更多選票。
李光耀故居回顧
歐思禮路38號是一棟單層別墅,由猶太商人建造,房齡距今已超過百年。1945年,22歲的李光耀隨家人遷入該物業。1950年8月,李光耀從英國學成返回新加坡時仍居住在這棟房子裡。
同年9月,他在這裡迎娶柯玉芝。此後,這裡便成了李光耀夫婦的寓所。
六十一年前,也就是人民行動黨成立前夕,每個星期六的下午創黨成員們都會在李光耀家裡聚會。這些中產階級的精英們在這裡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成立人民行動黨。這個在新加坡執政了半個世紀的政黨,其發祥地就是歐思禮路38號。
你的一個贊就是我們的動力 關注 新加坡新聞,工作頻道 每天給你最新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8069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