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自殺率攀升,去年共有126名年滿60歲或更年長者自尋短見,數目較15年前增加近60%。
研究顯示
孤獨感是增加死亡風險的因素之一。儘管我國自殺率過去10年來,維持在每10萬人中,有八到十人輕生的水平,但自殺案件中的年長者比率卻攀升。2000年,只有23%的自殺者是年長者。這個比例在2010年擴大至27%,去年更達到30%。數據顯示,去年共有126名年滿60歲的年長者自尋短見,相比2000年的79人,數目增加近60%。2010年則有95名年長者輕生。
75歲的何順才(譯音)三年前因膝蓋風濕,得靠輪椅代步,接受手術和復建後,不但能行走,也重拾生活信心。(海峽時報)
曹氏基金屬下華美中心的輔導員曾小姐說:「越來越多年長者以自殺做為結束痛苦和掙扎的唯一選擇,這令我們感到擔憂。」她也表示,隨著健康的衰退,年長者的護理需求更具挑戰,他們可能因此「喪失生存意義、缺乏信心來應對身體的老化,並且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
杜克—新加坡國大醫學研究生院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華美中心過去三年所輔導的老人中,三分之一曾感到被社會孤立。約32%年滿60歲的年長者表示,有時會感到寂寞,另19%則說,時常會感到寂寞。這項研究也發現,孤獨感使得一個人的死亡風險,在四年期間增加了34%。但孤獨感與年長者的居住環境無關。同一項研究顯示,獨居或與子女同住的年長者最可能感到孤獨,與配偶生活卻有助於排遣寂寞。
新加坡樂齡義工組織執行理事長宋先培表示,訓練福利組織的職員與義工識別抑鬱症症狀,並教導國人察覺家中年長者認知能力是否下降,將有助防止年長者自殺。
義工助老散工重拾信心
膝蓋嚴重風濕、要靠輪椅代步,75歲散工對未來憂心忡忡,一度依賴安眠藥入睡,所幸在義工的幫助下接受手術,重拾生活的勇氣。
《海峽時報》報道,75歲的何順才(譯音,散工)住在中峇魯一房式租賃組屋。他已離婚,與唯一的女兒關係疏離,30年來一直獨立生活。三年前,何順才因膝蓋嚴重風濕,喪失行走能力,連下樓與朋友聊天、煮飯等小事都無法自理。他說:「我當時感到既痛苦又無助。我看不到生活的意義,因為以前能做的事,如今都做不了,身邊一個人也沒有。」他憶述,自己一直擔憂未來的生活,晚上恐懼得要靠安眠藥入睡,白天則通過閱讀報紙和看電視打發時間。
社區醫院的社工後來將他轉介給華美中心。中心的護理團隊安排他到醫院,重新評估他膝蓋的情況,並接受手術。經過一年的復建,何順才如今可以不靠拐杖行走。去年還到中國旅行的他說:「我現在很快樂,一天過一天。雖然靠著儲蓄生活,手頭很緊,但我不去想太多。只要能走能吃,我就很知足了。」
求助熱線
·援人協會 1800-221-4444(24小時)
·樂齡求助熱線 1800-555-5555
·關懷輔導中心 1800-353-5800
·家庭服務中心 1800-838-0100
·心理衛生學院 6389-2222(24小時)
轉載 新加坡圈 公眾號 xinjiapoquan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79748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