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善心人士選在小印度開設義診所,推廣中醫治療,專為癌症和三高患者提供低廉醫療,讓更多非華族群獲益。名為恆順慈善醫療中心的中醫義診所,設在小印度維拉三美路(Veerasamy Road)二樓。
診所總籌劃人鄭寶珠說,把第一家診所設在小印度,是為推廣中醫醫療,吸引更多印族同胞前來接受中醫輔助治療。診所目前也在和回教團體合作,在明年三月在芽龍開設另一家中醫診所。

恆順慈善醫療中心的中醫義診所,設在小印度維拉三美路二樓。
鄭寶珠告訴本報,診所一天最多只有35名看診名額,接下來兩周都被預約滿額。
她說,前來看診的人數30%是非華族,他們很喜歡針灸,有些看診後還拉著親戚朋友過來。
鄭寶珠說,她是在一年前開始召集14名各界人士,出資30萬元開辦診所,為各種族提供低廉的慢性疾病輔助治療。
診所主要提供癌症和三高疾病(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的輔助治療,幫助慢性疾病患者減輕病痛。
曾在慈善機構當總經理的鄭寶珠說,她接觸過很多癌症患者,因無法負擔額外的輔助治療減輕疼痛而對生存失去希望,他們希望能為這些人提供低廉的藥費,以及高素質的醫療護理。
因此,診所目前除了聘請兩名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中醫雙學位課程的全職中醫師外,也邀來另五名本地和各國的中醫師,輪流提供義診服務。

診所主要提供癌症和三高疾病的輔助治療。
弱勢病患可申請免費拿藥
免費看診,抓藥一天只需3元,針灸一次才5元,弱勢病患還可申請免費拿藥。
鄭寶珠說,診所不分種族、宗教和國籍,只要先預約,任何人都能免費上門看診。他們所採用的中藥都是優質的單味藥,而不是復方藥。
記者問鄭寶珠,診所「來者不拒」,不擔心被人濫用?
對此,她並不擔心。
「病患接受治療康復後,會感恩而幫忙宣傳,讓更多弱勢群體知道診所的存在。一些有能力的人,看病後也慷慨樂捐。」
她說,診所一年的開銷預計為80萬元,除了創辦人的出資,也靠社會的熱心人士。明年五月,診所也會和國外表演團體合作,到本地義演籌款;也有收藏家要捐出200多座佛像讓人供養籌款。
善心人士包括律師醫生工程師
15名善心人士來自各行各業,有律師、工程師、醫生、學術界人士,也有文化工作者。
鄭寶珠本身擁有碩士學位,她曾擔任上市公司的財政總監,目前全職義務籌辦診所。她剛自掏腰包在北京醫藥大學修讀中藥學士,明年也會在本地修讀中醫學士。
她說,希望自己不僅能出錢,也能出力看診。
「創辦人都很有使命感,希望能協助病患早日康復,救回一條寶貴的生命。他們自動自發出錢外,有的工程師幫忙設立診所的治療系統,有的文化工作者幫忙設計流動診所的車子等。」
她說,15個善心人士,包括本地盆景藝術家莫壯廷和總籌劃人鄭寶珠,義診醫師則包括在百利宮國健衛生科學診所行醫的賈宏錄醫師。

你的一個讚就是我們的動力 關注 新加坡新聞,工作頻道 每天給你最新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7971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