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早在上世紀80年代,新加坡曾出現過一段嚴重的「剩女現象」,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優秀女性,常常嫁不出去,這讓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十分發愁。而近些年來,一些新加坡女性在擇偶時更偏向於找中國丈夫。
新加坡著名女歌手孫燕姿
新加坡女性構成複雜女強人多
新加坡女性的「結構」非常龐雜。既有土生土長的東南亞少女,也有臨近的印尼、菲律賓和中國姑娘的曼妙身影……新加坡女子蘊含著四面八方姑娘的綜合魔力。剖析女性,無非要關注兩大塊:一方面,她們容顏美麗、風采翩翩,切入了男女混雜的大世界;另一方面,她們不但美麗,而且特別能幹,還凝集了女人不怕吃苦,甘願當先的「岩石風貌」。
有人說:「如果你遇到一個新加坡女上司,那麼你的工作就是改變地球!」果然如此,新加坡女人具有與眾不同的考核能力與團結精神,無論怎樣的男人,只要能被她們一眼相中,將來肯定能大幹一番了不起的事業。這很像林黛玉迷戀賈寶玉,男女的心,除了情愛之外,同樣是粘連在一起的。新加坡女人對待事業的態度非常令人稱道
或許是生長於波濤蕩漾的險要海島,強烈的孤獨感和危機感會激發新加坡女子們潛藏內心的意志力。她們在辦公室里常常是不苟言笑、風風火火,給人以瞬間搞定一切的感覺。她們懂得很多,就拿語言來講,幾乎每一個新加坡女人都會講幾種語言:比如,英語、馬來語、印度語,此外,還包括常用的中國普通話、潮汕話、廣東話、福建話甚至客家話等等。有些女性還能熟練運用日語。
由於女性太能幹,眼下,不少新加坡男人開始津津樂道於「做家務」和「帶小孩」。看來,家有賢妻,做男人也用不著太辛苦了。
新加坡「三高女」愛嫁中國「上進郎」
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11日,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發表報道稱,近年來,一些新加坡女性在擇偶時更偏向於找中國丈夫。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的統計數據也表明,2000年新加坡女性與中國丈夫所生小孩數量僅為64人,占新加坡總出生人口的比重為0.1%,而至2012年的最新數據為306人,比重為0.7%,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新加坡女性想嫁中國郎最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男人上進心強。《海峽時報》的報道援引新加坡國立大學2012年4月的一份報告稱,中國男人與新加坡女人組成家庭的原因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中產階級和專業人才來到新加坡,而這些人本身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比如,現年31歲的新加坡女設計師譚愛麗(音)的男朋友就是來自北京的計算機專家周丁(音),譚愛麗說,之所以選擇周丁是因為遠赴重洋來到新加坡的中國男性大都有很強的上進心,她認為這歸功於中國國內競爭激烈的教育體制。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加文•瓊斯接受中國媒體記者採訪時也發表了同樣的觀點:「如今來自中國的人才數量龐大並呈不斷上升趨勢,很多男士在新工作甚至獲得永久居民資格,這些因素都增加了新加坡女性找中國丈夫的幾率,尤其是那些已經跨入30歲的新加坡適婚女性發現合適的新加坡男生數量並不多,因此她們與在工作場所、出國旅遊、學習時相識的中國男生相戀結婚並不讓人驚訝。」
此外,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的新加坡女性大都能說普通話,而中國移民至新加坡的男性英語交流也不是問題,有適應能力強的人甚至能說新加坡英語,這種沒有語言的差異也是中國男人吸引新加坡女人的原因之一。
剩女問題突出 李光耀勸女博士找男友
與當下的中國一樣,新加坡在發展中也曾面臨相當嚴重的「剩女」問題,特別是高學歷女性無人問津的情況,尤其嚴重。1980年代起,新加坡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開始顯現,保持單身的大學生(尤其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逐漸增加,生育率逐年下滑。在著作《李光耀回憶錄——經濟騰飛路(1965-2000)》中,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對剩女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究其原因,是「亞洲男人都寧可娶個教育程度較低的妻子。」除了怪罪於男性的「陋習」之外,他們的母親也有責任。「非大學畢業的母親希望自己的兒子娶個非大學畢業的媳婦過門,以免媳婦騎到自己頭上來。傳統的文化偏見總認為男人維護不了一家之主的形象,是可憐又可笑的事,要改變這樣的偏見談何容易。」
而對於女性的婚戀選擇,李光耀堪稱苦口婆心,他曾親自勸一位27歲的女博士說:「不要浪費時間啦,找個男朋友!這事比博士重要,祝你好運。」
1983年8月14日晚上,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在常年國慶群眾大會上發表了出人意料的講話,指出「最優秀的新加坡女性沒有傳宗接代,因為學歷相等的男性不肯娶她們。」新加坡的男性大學畢業生若要他們的下一代有所作為,就不應該愚昧地堅持選擇教育程度和天資較低的女性為妻。這次講話後來被稱為「婚嫁大辯論」,引起很大的迴響。
此後,為了緩和女性大學畢業生未婚的問題,新加坡政府出面做「紅娘」,成立了社交發展署,推動男女大學畢業生之間的社交活動。並制定人口政策和人才引進政策,這才大大改善了高學歷女性「無人娶」「不肯生」的現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78720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