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加坡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RP),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在沒有堵車的情況下,從A地到B地和從B地到A地的打車費為什麼相差很多?是不是司機繞路了?」一些來新加坡旅遊的朋友可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一般情況下,兩地往返打車費用的差異是因為車輛經過電子收費閘門的收費有變動,這與新加坡通過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RP)疏導繁忙路段車流的做法有關。

新加坡是全球第一個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國家,其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於1998年投入使用,由此前實行的區域通行券制度演變而來。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旨在通過收費鼓勵人們選擇替代方案出行,以減少尖峰時段市區繁忙路段的車流,進而緩解道路擁堵狀況。

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由電子收費閘門、帶現金卡的車載單元和中央控制系統三部分構成,電子收費閘門遍布新加坡各大高速公路和主幹道上。據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簡稱陸交局)最新的統計簡報,截至2014年,新加坡共有電子收費閘門77個。

當安裝帶現金卡車載單元的汽車經過電子閘門時,閘門上的傳感器收到感應信號,車載單元發出「嗶」聲,卡內金額自動扣除。只要現金卡內有足夠的儲值,車主無須停車,繳費自動完成。如果卡內金額不足,或者車輛經過閘門時卡沒有插好,車輛信息會被記錄下來,罰單隨後會寄到車主手中。

新加坡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收費並非「一刀切」,而是根據不同車型、不同日期、不同時段及道路擁擠狀況的變化而調整,收費在0.5新元至5新元(1新元約合4.6元人民幣)之間不等。陸交局每3個月都會對電子道路收費系統進行評估,適時做出調整。此外,每年6月和12月學校放假期間,道路收費價格會相應下調。民眾可在ONE.MOTORING網站上查詢每個電子收費閘門的收費時段和收費標準。

以安裝在最繁華的旅遊購物街烏節路上的一個電子收費閘門為例,通過該閘門的車輛按汽車/輕型貨車/計程車、摩托車、重型貨車/小型巴士、超重型貨車/大巴的分類收費,同一類型車輛工作日和周末收費標準不同,每天不同時段也不同。

數據顯示,電子道路收費系統使新加坡市中心車流量減少了大約13%,尖峰時段平均車速提高了20%。新加坡陸交局在報告中說,在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新加坡市中心的交通連續多年保持較為通暢的情況。2014年10月,《聯合早報》在一篇社論中指出:「ERP收費機制已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這是在鼓勵和懲罰之間求取平衡點的積極做法。」

但是,隨著電子收費閘門增多,一些新加坡民眾也表示出不滿,指責ERP是「過高的道路收費」、「每天都搶劫民眾」。有的車輛為了繞過電子收費閘門,不得不行駛更長的距離,這也會造成能源浪費,增加行車時間。

目前,新加坡陸交局通過招標開發新一代無閘門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新系統將採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監測車輛位置,可根據個別車輛在擁堵路段行駛的實際路程向車主收費,以使收費更加科學合理。

關注 新加坡新聞,工作頻道 每天給你最新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7836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