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致永久居民花費高‧大馬人紛入籍獅城

(新山3訊)過去幾年,新加坡政府逐漸收緊移民政策,近期更調整數項政策,永久居民在醫院、診所及學校等收費調高,促使一些持有新加坡永久居民權並在新加坡生活的馬來西亞人受「生活所逼」,申請為新加坡公民。

作為新加坡永久居民,在一些政策上不能享有新加坡公民的福利,新政策的推出在兩者之間作出更明顯的區分。這些政策影響馬來西亞人放棄國籍,入籍新加坡的主要原因是金錢利益以及未來的生活保障。

新加坡在2013年推出的組屋轉售調控措施,限制外籍夫婦只有獲取永久居民權滿3年後,才可購買轉售組屋。

新加坡稅務局網站上的資料也顯示,從2013年開始,夫妻倆都是永久居民的話,購買轉售組屋時,須繳交5%的額外買方印花稅。

從今年開始,在嬰兒花紅計劃下,寶寶出生後,父母可獲得更高的嬰兒花紅,不過這項福利僅有新加坡公民享有,永久居民無法受益。

此外,新加坡公共醫院的收費在過去一年多陸續起價,永久居民和公民之間的收費差異明顯。

今年7月起,新加坡綜合診所的收費也起價,新加坡永久居民的收費增幅比公民來得高。

永久居民學生學費調高

9月杪,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從明年1月起,永久居民學生的學費上調,新加坡公民學生的學費則保持不變。

10月24日在新加坡宏茂橋10道的德義民眾俱樂部,就有200名來自宏茂橋集選區及盛港西單選區的新加坡永久居民獲頒發公民證書和身份證。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頒發公民證書和身份證給新公民時指出,新公民來自不同國家背景,但每一個都在新加坡生活了一段時間,在這裡紮根,一些人也活躍於社區活動。

他希望新公民作出入籍決定時,不僅是因為這裡的舒適、安全和穩定適合安居,也是因為相信新加坡,並認同新加坡所代表的信念,包括這裡是一個多元種族社會、是充滿機遇的國家,並且公平公正,而且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如今你們成為新加坡公民,將幫我們一同譜寫新加坡故事。我希望你們扮演各自的角色,憑藉獨特的經驗、技能和能力為新加坡作出貢獻。讓我們一同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的一些區別(圖:光明日報)

案例一

方便孩子升學發展

隨著寶寶的誕生,來自霹靂州的31歲行政人員莊麗晶決定入籍新加坡,也為孩子申請公民權,以方便日後升學和發展。

進大學之前,她曾經到新加坡工作6個月,當時她已考慮畢業後到這裡發展;大學畢業後,她到新加坡工作已有8年。

「新加坡給人的印象是安全、環境舒服。到新加坡發展,一直是我的第一選擇。」

她說,剛結婚時,她並沒有考慮得太長遠,也沒有去思考入籍這件事。

她指出,在購買組屋時,她也覺得經濟能力負擔得起,直到有了孩子才有較長遠的打算。

案例二

住新加坡有安全感

來自檳城的32歲稅務諮詢員洪巧桔考慮到孩子的教育與未來發展,在近年內入籍新加坡。

她是在新加坡會計樓的人事部到馬來西亞大學招聘時,覺得這是一個良好的就業機會,於是與一群應徵成功的同學到新加坡發展。

在這之前,她也有學長通過這個途逕到新加坡工作。

她說,新加坡社會安全,住在這裡不會有危機感。

她指出,當初到新加坡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到很晚,深夜一個人搭德士回家,並不會讓她感到害怕。

「在馬來西亞,別說是晚上,就連白天都要結伴搭德士。」

案例三

贊獅城政府高瞻遠矚

在新加坡生活了24年的53歲半導體公司區域總裁李貴文一家,最近才入籍新加坡。

作為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李貴文覺得自己的根還在馬來西亞。

「之前遲遲沒有入籍,心裡最大的坎是在馬來西亞的親朋好友。」

但在過去兩年裡,他深深地感受到「新加坡更懂得為未來做準備」,而且他和妻兒都在新加坡結交了很多朋友。

他說,新加坡政府高瞻遠矚,不是只想到短期而不顧將來,而是已經在想下一個50年了。

案例四

感覺獅城小孩冷漠功利

32歲執行人員王予寒已婚但沒有孩子,未曾認真考慮是否要入籍新加坡。

他在高中畢業後,到台灣念大學,之後到新加坡工作,在當地已生活了7年。

「從柔佛州到新加坡發展是很自然的事。新加坡離家很近,過去發展,百利無一害。」

他認為,公民與永久居民之間其實沒什麼差別。

「不同人喜歡不同的生活方式。新加坡的日子過得去,但感覺這裡許多小孩冷漠、功利主義及不尊重長輩。如果有人說不要讓小孩在這裡成長,也可以理解。」(光明日報/報導:謝邦孝)

永久居民在一些政策上不能享有新加坡公民的福利,而新政策的推出在兩者之間作出更明顯的區分。(圖:光明日報)

新加坡被視為是一個安全、舒適的國家,促使一些持有新加坡永久居民權的馬來西亞人申請為新加坡公民。(圖:光明日報)

更多新馬訊息, 請like 我們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6997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