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財務專家:月薪四千養車負擔大,因為..隱藏費用多

汽車擁車證價格走軟,國人開始看車買車,但買車其實要顧慮到很多隱藏費用(hidden costs),國人平均三四千元的收入能購買一輛車嗎?財務專家認為,對這些人而言,每月開支是一種負擔。

IPP財務顧問財務規劃師謝激揚表示,擁有一輛汽車需支付多項額外費用,會直接導致個人或家庭儲蓄被日漸消耗。

買車除了要支付擁車證、每個月的車貸,還有其他如汽油費、停車費、維修費、路稅和車險等費用,可謂買車難,「養車」更難。

財務規劃師認為,買車的隱藏費用眾多,月薪4000元難負擔「養車」開銷。

他以一個月入4000元的工作人士為例,若想購買一輛價值10萬元的車,付了首期的5萬元,剩餘的5萬元得向金融機構貸款,五年內必須償還,每月車貸大約是900元。

再加上汽車保險,若平均每月繳付100元,加上其他「養車」費用,可能一個月就得花上1300至1600元。

扣除公積金,收入每月可能只有約3200元,汽車開銷就占了近乎一半,這絕對是一筆昂貴的費用。

他提醒買車人士,要清楚知道擁車的目的。他曾遇過顧客的家中,有年邁且行動不便的母親,覺得購買車子載送母親複診比較方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車子就成為一種「必需品」。

反之,若買了車子卻很少使用,在「奢侈品」的前提下,買輛車根本划不來。

除了要清楚了解流動資金(cash flow)夠不夠,也要納入其他生活上的花費為衡量因素。比方說,若家裡的孩子十年後將升上大學,學費將會是一大筆開銷;年長者則需確保有足夠的退休金養老。

因此,謝激揚建議,與其承擔高費用,不如考慮乘搭公共運輸。我國公交系統便利,到哪裡都方便,就算是偶爾要搭德士,也好過淪為「車奴」。

專家:顧全長遠目標 了解償債能力

獨立財務規劃師劉崇瑜也持相同意見。他表示,車主不僅要考慮到是否已存夠積蓄買車,還得顧全長遠目標,了解自己的償債能力。

他通常會建議要買車的顧客,所需償還的貸款(包括房貸在內)不可超過薪金的35%,即使沒有房貸在身,也不應超過薪金的15%。

他說,汽車是一種貶值資產(depreciating asset),車主必須清楚了解其經濟情況,考慮到買車後是否會影響其他的生活目標。

關注Facebook 新加坡新聞,工作頻道 每天更新新加坡大小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6958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