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帶你看懂新加坡的貨幣政策

從80年代起,新加坡的貨幣政策以管理新元匯率為重點,讓中長期通貨膨脹率保持穩定,從而為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由於新加坡經濟規模小、非常開放,新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波動會影響我國的物價水平。管理新元匯率的貨幣政策也相對可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可直接在外匯市場買賣新元。

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通過調控利率來控制通脹,但金管局並不干涉利率。在資本自由流動的市場,我國的利率主要由外國利率和投資者對新元未來走勢的期望而決定。我國的利率往往低於美國利率,反映了市場預期新元在長期範圍內升值。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放緩讓新元升值的步伐。

金管局今天發布半年一度的貨幣政策聲明,保持新元匯率可波動範圍的寬度和中間點,但略微調低坡度,即讓新元放慢升值。

周三(10月14日)新加坡金管局(MAS)宣布略微放寬貨幣政策,以提振第三季度勉強躲過衰退的經濟。對此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經濟學家Michael Wan接受知名外媒採訪時表示,預計新加坡金管局可能已經將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政策區間的斜率由此前的1.0%降至0.5%。Wan指出,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已經上升到政策區間中點下方的0.7%左右,在貨幣政策宣布前是在政策區間中點下方的0.9%。Wan認為,接下來的幾個季度,新加坡經濟增長和通脹可能較新加坡金管局預期的更低。

Wan進一步指出,在初步調整後,新加坡國內利率可能走高,市場或反映貨幣政策可能在明年4月進一步寬鬆。

覺得太複雜看不懂?

看完下面解釋的你就明白啦

貨幣政策的主要元素

1.新元名義有效匯率(S$NEER)

這是新元兌一籃子主要貿易國家貨幣的幣值,每種貨幣所占的比重主要根據我國的外貿情況而定。相比和單一貨幣掛鉤,關注新元與一籃子貨幣的加權匯率確保新元匯率更加穩定。

金管局從不對外公布籃子內有哪些貨幣,以及個別貨幣所占的比重,經濟師認為,這應該包括了美元、歐元、日元和一些區域貨幣。

2. 匯率波動範圍

金管局為這個匯率設了上下限,讓它在指定範圍內波動,而不是設定一個固定價值,這讓新元匯率能夠承受短期市場波動。根據貨幣政策立場,新元匯率呈現上升、下跌趨勢,或與水平線持平的走勢。

新元匯率的走勢

1. 上升:讓新元穩步升值。例如,2010年4月開始到現在,金管局讓新元逐步升值,因此指定波動範圍呈現的是上升趨勢。

2. 平行:若採納中立(neutral)立場,就是讓新元不升值也不貶值,指定波動範圍就不會有升勢或跌勢,而是與水平線持平。例如,金管局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間就持中立立場。

3. 下跌:多數經濟師相信,讓匯率呈現下跌趨勢、也就是貶值,從不在金管局的考慮範圍內,因為新加坡的貨幣政策是以應付中長期的通脹壓力為目標。自2001年發表貨幣政策聲明以來,金管局都不曾這麼做。

金管局如何調整貨幣政策

1. 把可波動範圍的中間點上下移動:2010年4月,金管局調高可波動範圍的中間點,讓新元一次過升值,效果相對比較快和突然。

2. 擴大或縮小可波動的範圍上下限:擴大範圍上下限往往是應對較為劇烈的市場波動,例如美國911事件發生後,金管局於2001年10月宣布擴大可波動範圍,應對當時金融市場的震盪。

3. 調整可波動範圍的坡度,讓新元放慢(坡度調低)或加快升值速度(坡度調高):2015年1月,由於油價大跌導致通脹走低超出預期,金管局宣布調低坡度,讓新元放慢升值步伐。

貨幣政策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一般來說,通脹趨高時,金管局會讓新元加快升值。如2011年本地通脹超過5%,金管局於當年4月調高可波動範圍的中心點,讓新元一次過升值。反之,通脹走低的話,金管局就讓新元放慢升值,如2015年1月和10月的政策宣布。

1. 新元升值使得進口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降低,導致「進口通脹」下跌,例如和油價相關的產品服務以及進口食品。

2. 新元升值使得我國出口的產品和服務價格相對上漲,海外市場對我國的出口需求減小,從而導致國內對原材料的需求降低,減小成本壓力,抑制通脹。例如新元升值意味著本地消費對外國遊客更昂貴,外國遊客的需求可能下滑。

轉載:新加坡圈

更多獅城訊息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6561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