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幣政策變或不變? 有人歡喜有人憂,賺新幣的朋友要哭了

去新加坡賺新幣的大馬朋友們,要注意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近期將對新幣貨幣政策做出檢討。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每年4月和10月,都會發表貨幣政策聲明。今年4月的聲明中,金管局決定貨幣政策將不改變,讓新元「溫和與平穩」升值的政策。

本月的貨幣政策檢討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會繼續維持貨幣政策不變?還是放寬貨幣政策,減緩新元升值的速度?

減緩新元升值速度的意思,是金管局讓新元走軟。這對令吉起到支撐作用,令吉對新幣的匯率就有望回升。

如果令吉不太給力,那令吉對新幣的跌勢也有望收窄。

如果是這樣,對賺新幣的朋友來說,並非是一個不太好的消息。

3方面檢討貨幣政策指標

消費指數、核心通脹率和經濟表現,是經濟金融局檢討貨幣政策的主要指標。

◆消費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9月23日公布的數據,新加坡8月份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去年同比,下跌了0.8%。這是新加坡物價指數連續10個月下跌,也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CPI是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溫度計。消費指數下降表示內需疲弱,處於一個通貨緊縮的環境。

◆核心通脹率

核心通脹率不簡單,金管局要調整貨幣政策,一定要看它臉色。既然如止,我們就認識認識一下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用行為法(又稱剔除法),來計算核心通脹率(exclusion method)。該局把住宿(住宅租金)和陸路交通費用這兩項,從CPI籃子裡剔除後,計算出核心通貨膨脹率。這兩個項目的價格容易波動,而且顯著受新加坡政府的行政政策影響。

在政府倡導的「居者有其屋」計畫下,幾乎所有新加坡人都擁有自己的房子,租房的人不多,所以住宅租金只影響少數居民。陸路交通費用只要是來自擁車證 COE(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這項費用只是在新加坡居民買新車時才出現,加上擁車證的有效期是10年,所以出現的隔間時間長,對通貨膨脹影響極微。

剛剛發布的8月份不包括住宿和私人陸路交通費的核心通脹率(core inflation)為0.2%,低於7月的0.4%,反映服務和零售商品通脹率減低。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Weiwen Ng指出,特別在經濟增長低迷,主要通貨膨脹指標也相對表現低迷的時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有必要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措施,以緩解這場經濟困境。

◆經濟表現

新加坡第二季經濟同比增長1.7%,表現遠低於市場預期。最近發布的經濟數據表現如製造業和出口,也不漂亮。9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第三個月萎縮,下跌0.7至48.6,主要因為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產值和原材料價格持續疲弱,目前看來沒有回彈動力。PMI的榮枯線是50,50以上才表示製造業在擴張,才是健康的。

8月工業生產數據去年同比下跌7%,CIMB Private Banking分析師Song Seng Wun表示,這個數據進一步提高新加坡金管局和今年1月那樣,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

或出現技術性衰退

新加坡8月非石油國內出口較前月意外下降4.6%,8月份非石油出口下降是因為對中國的出口下滑。加上「煙毒死你呀」煙霧問題和近期的人民幣貶值,市場普遍有點悲觀的認為,新加坡在第三季可能出現技術性衰退(technical recession)。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預計,新加坡第三季面對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增加,加大了市場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放寬匯率政策讓新幣走軟的預期。

新加坡上一次出現技術性衰退,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

不過,花旗集團經濟師吉偉正表示,全年通脹率仍在新加坡金管局預測中,而8月份的通脹率數據,也應該不會促使金管局放寬貨幣政策。加上消費指數下滑主要是低油價影響,並不意味新加坡正面對通貨緊縮,一旦低油價效應消退,通貨膨脹就可能攀升。

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BHH)駐東京外匯策略師村田雅志受訪時表示,「雖然市場人士對新加坡金管局10月將實施寬鬆政策的預期日益高漲,但我認為金管局可能維持貨幣政策不變,坡元進一步下跌有利也有弊,比如說造成資本外流。」

SIBOR影響貸款和存款利率

現在,我們又回到加息這個話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因為採用匯率管制貨幣政策,所以不加息,也無息可加,那新加坡的貸款和存款利率怎麼計算出來呢?

SIBOR (Singapore Interbank Offered Rate)是新加坡銀行同業拆放利率,也就是新加坡貨幣市場上,銀行與銀行之間一年期以下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

新加坡的房子貸款利息,自2007年就和SIBOR掛鉤(比如SIBOR加上1.25%至1.75%)。SIBOR一上升,每個月需償還房貸的金額就會跟著上漲。

它的起落,影響銀行的房屋貸款利率,以及儲蓄戶頭的利率。

寬鬆貨幣政策會使新幣走軟貶值,新幣一貶值,投資者都不要持新幣,除非是高一點的回報率(提高利息),就是SIBOR會上升,屆時房貸和儲蓄利息都水漲船高。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當家,絕非易事,因為金融的世界裡環環相扣,關係錯綜複雜,一步棋影響一個局。

新加坡央行從不加息

新加坡是一個從來都不加息的國家,因為無息可加。

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從來不加息,難道在新加坡向銀行借錢都不必利息?那是因為新加坡通過匯率管制,而不是利率來調整貨幣政策。

新幣受半管制貨幣

換句話說,新幣是受半管制的貨幣。它雖然可以自由兌換、自由流出新加坡或其他任何國家,但是貨幣的匯率基本上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決定,新幣兌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S$NEER),在未公布的波動區間內上升或下跌。

匯率管制貨幣政策適合新加坡開放型的經濟,貿易為主導和食品都是進口的經濟體系,因為穩定的匯率可以有效防止通貨膨脹穩定物價,服務它作為轉口港的經濟。

如果經濟放緩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就會調低新幣的匯率,讓新幣零升值或走軟,以刺激出口及穩定物價(食品)。其他採用利率來調整貨幣的國家,則會調低儲備金率和利息,釋放更多資金到市場,從而刺激經濟。

為什麼讓新幣走軟?

新幣比起其他亞洲貨幣,如馬來西亞令吉和印度尼西亞盧比,相對來說是堅挺的;可是,為什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要放寬貨幣讓新幣走軟?難道真的是想吸引外國遊客到新加坡旅遊?

新幣走低固然能吸引外國遊客到新加坡旅遊,帶旺旅遊業、酒店、餐飲和運輸業,但是讓新幣走軟的真正作用,是避免新加坡經濟陷入衰退和通縮。

新幣走低能協助提高出口,令新加坡出口產品在國外的價格更低更有競爭力,從而保住經濟成長。

如果你問我,我認為新加坡金融局應該會放寬貨幣政策讓新幣走軟,因為近期的新幣匯率已明顯走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到底會不會放寬他們的貨幣政策而使新幣走軟,還得看他們當家的決定。

*註釋

消費指數是國民生活必需品如食物、服裝、住屋、燃料、交通費用、醫療費用、藥品費用,和其他勞務的價格形成的數據。

當消費指數上升,就表示這些必需品價格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通貨膨脹。相反的消費指數若下跌,就是這些必需品的價格越來越低,也就是通貨緊縮。

資訊來源:匯通網、《聯合早報》、新加坡統計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6374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