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經濟繁榮和市容整潔讓各國驚嘆,但其對於不文明行為的罰款之重也讓世人矚目。按照新加坡環境公共衛生法案,首次高空拋物罰款上限達2000新元(合人民幣9000元),第二次拋物罰款上限提升至4000新元,第三次及之後的拋物罰款上限提升至1萬新元(合人民幣4.5萬元)。一名新加坡男子因從樓上扔下34個菸蒂,綜合拋物次數及產生後果等因素,被判處罰款近2萬新元,這不僅是新加坡史上對高空拋物開出的最大罰單,也是全球高空拋物罰單之冠。

高額罰款是否能遏制高空拋物行為?當地居民對高額罰款怎麼看?這種「罰出來的文明」是否能被上海借鑑?新聞晨報記者走進新加坡尋找答案。
根據記者採訪的情況,上海市萬隆眾信律師事務所金瑋律師表示,若要借鑑新加坡這種「罰出來的文明」,首先需要立法部門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改方能實施,因為我國目前是按照高空拋物造成損壞物品的後果來確定賠償金額,缺乏懲戒性條款。
環境局接居民投訴裝監控
康埔維樂小區位於新加坡東北部,建於20多年前,由40多幢16層左右的小高層組成。224號C座是一幢淺灰色、一梯四戶的建築,「全球高空拋物最高罰單」就在此誕生。
9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224號C座,看到樓道門口處的水泥地上十分乾淨,僅有幾片落葉,綠化帶內也沒有垃圾等雜物。「你是來打聽『垃圾蟲』的?那是以前的事情了,現在我們這幢樓早就沒有啦。」居民林女士告訴記者,在新加坡,人們一般把喜歡丟垃圾的人稱為「垃圾蟲」。
據謝女士回憶,從2013年下半年起,224號C座的底樓水泥地上不時出現菸蒂,菸絲灰燼吸附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個黑色的斑點,影響環境整潔。「一開始,我們以為是某個居民在窗口吸菸時,不小心把菸蒂落下,就通知保潔人員把菸蒂掃掉了。誰知一天後,菸蒂又出現了,而且有時一天出現三四個菸蒂。」
居民們一致認為,這種情況已不能用某位居民粗心大意來解釋了,肯定是有人故意丟棄菸蒂,於是有居民撥打國家環境局的熱線進行投訴。很快,身著制服的環境局官員到小區展開調查,便衣監視員也不定期到小區進行巡查,環境局還在樓下安裝了攝像頭,最終發現這些菸蒂系樓內一名38歲男子扔下的。監控畫面顯示,該男子赤裸上身站在窗前,一邊用手機打電話,一邊抽菸,打完電話後情緒似乎不佳,隨手將菸蒂往外扔。

屢教不改遭高額罰款
居民們反映,這名男子生性較孤僻,不修邊幅,居住環境較邋遢。環境局官員多次對其進行教育,告知其高空拋物將受到嚴厲處罰。但其似乎有逆反心理,高空拋菸蒂的情況不僅沒有改善,還有愈演愈烈之勢,有時一天裡近10隻菸蒂從天而降。
去年3月份,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環境局再次在居民樓下安裝了攝像頭,最終在3月13日至3月16日期間,成功捕捉到該男子34次從高空拋下菸頭的畫面,並將這些證據遞交給法庭。去年9月19日,該男子被法院判處1.98萬新元的罰款和5小時勞動改造。在新加坡,勞動改造是一種特殊的處罰方式,受罰者被強制在公共場所從事清掃等工作。
「雖然法律規定了高空拋物的罰款上限,但考慮到居民收入等因素,法院一般不會按照上限來處罰,而是酌情處罰300新元至1000新元,其中最常見的是處罰300新元。但300新元不算多,所以很多『垃圾蟲』有恃無恐。」居民謝女士告訴記者,當她和其他居民得知該男子被罰了約2萬新元後,驚訝之餘不禁拍手叫好:「這筆罰金相當於一個白領大半年的收入。看來這次政府部門是打算徹底根治這個『垃圾蟲』了。」
周邊小區「垃圾蟲」銳減
「自從這張罰單生效後,一年以來,224號C座底樓別說菸蒂了,連一根針也沒掉下來過。」謝女士稱,她曾在電梯里遇到這名拋物男子,談起這事時,該男子反覆說「不敢再扔了」。清潔人員也表示,224號C座樓下變得十分乾淨,已很久沒發現垃圾了,一兩個月清潔一次足矣。
除了康埔維樂小區外,附近多個小區的居民也知曉了這張最昂貴的高空拋物罰單。在一街之隔的瑞文維小區,不少喜歡隨手朝樓下拋物的居民收斂了不少。「我家對面那幢樓里住著一名馬來西亞中年婦女,以前幾乎每天晚飯後,都會把一些剩飯順手扔出窗外。第二天我經過樓下時,發現地面上有許多飯粒。」居民林小姐告訴記者,自從有人被罰2萬新元後,很少看到她朝窗外甩飯粒了。小區清潔人員葉先生稱,以前小區里高空拋果皮、垃圾袋等情況屢見不鮮,最近半年多以來確實減少了,「主要是很多居民被2萬新元這個罰款金額『嚇』到了,與其冒著被罰巨款的風險,還不如管住自己的手」。
組屋是高空拋物「重災區」

組屋是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承擔建設的公共房屋,為80%新加坡人的住所,康埔維樂小區就是一個組屋住宅區。餘下20%新加坡人則居住在從市場上購買的高檔商品房裡。
記者走訪了新加坡多個小區,發現高空拋物情況大多集中在組屋住宅區,高檔商品房小區里的拋物現象則比較罕見。例如,在盛港地區的一幢組屋,記者見到一個裝滿生活垃圾的塑料袋安靜地「躺」在樓前的水泥地上。在市中心牛車水地區的一幢組屋,3根用過的棉簽、一隻空香菸盒、兩個菸蒂從樓上被人扔下。而在中山公園旁的高檔商品房小區娜雅大廈,記者接連詢問5名居民是否在小區里見到過高空拋物,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為何組屋「偏好」高空拋物?對此,娜雅大廈的保安江金慶認為,一方面和居住者的素質有關,商品房居住者的整體素質、受教育程度要高於組屋居住者;另一方面和人口密度有關,組屋的人口密度非常大,所以發生高空拋物的幾率也更高。
高空拋物
最貴罰單
2014年,新加坡38歲男子,3天內被監控拍下34次從高空拋下菸頭。被法院判處1.98萬新元的罰款,摺合人民幣近9萬元,粗略計算,平均扔1個菸蒂被罰款2600多元人民幣。同時他還被罰做5小時勞動改造,即被強制在公共場所從事清掃等工作。
[政府說法]
移動監控對付高空拋物「垃圾蟲」
在新加坡,負責治理高空拋物的政府部門為國家環境局。該局新聞發言人表示,高空拋物既容易導致環境髒亂差,又會給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害,因此政府將其與食品衛生、水污染、大氣污染等並列為治理對象,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為了鼓勵市民反映高空拋物情況,環境局開通了24小時熱線電話,一旦接到投訴,調查人員會以最快時間趕到現場。
對高空拋物「先禮後兵」
在2014年,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大約接到2500個關於高空拋物的投訴,主要的拋物種類是菸蒂、餐巾紙和廚餘垃圾。不過和外界設想的「鐵腕處罰手段」不同,對於大多數高空拋物事件,環境局採取的手段是「先禮後兵」,即通過前期摸排和調查,掌握了拋物者的一些線索後,環境局官員找到這名拋物者,對其進行教育,告知其拋物會產生的嚴重後果,並表達希望其停止拋物的意願。
「一般來說,超過70%的拋物者會接受教育,並停止拋物行為。」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表示,但總有兩三成左右的人不聽勸阻。對於那些頑固的「垃圾蟲」,環境局需對其居住地監控,以掌握其非法拋物的證據。
高清攝像+移動數據處理
2011年以前,環境局主要通過指派人員在大樓下蹲守觀察獲取拋物證據,但此舉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效率低下。為了提高效率,從2011年起,環境局試點用高清攝像機和動態數據處理軟體監控「垃圾蟲」,效果竟是出奇地好,不僅迅速且成功地抓住了兩名高空拋物者,還使得攝像機安裝地附近小區的「垃圾蟲」聞風喪膽,高空拋物的情況明顯減少。
民調還顯示,居民對針對「垃圾蟲」的監控攝像機十分歡迎,為此,環境局逐漸加大了對這種設備的投入力度。
從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在近500個地點安裝了監控設備,成功抓獲了56名頑固的「垃圾蟲」。2014年,在近600個地點安裝了監控設備,抓住了超過200名「垃圾蟲」。目前,這些「垃圾蟲」均已受到法院的處罰,處罰金額多在400新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至2100新元(約合人民幣9500元)之間。
「我們安裝的監控設備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移動的。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某個小區存在高空拋物情況,監控設備便會安裝在小區里,直到掌握拋物者的證據為止。」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表示,這樣不僅能夠在取證上做到靈活機動,還能節約大量成本。如果每個小區都裝一台價值數萬元的監控設備,耗費的資金將是海量的。
不再告知何時安裝拆除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的上級管理機構是新加坡環境和水資源部,部長維文表示,安裝可移動式的監控設備在整治高空拋物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些操作流程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2013年8月前,新加坡國家環境局事先告知居民何時將在小區里安裝監控設備,以及何時將設備拆除。此舉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但弊端是讓一些高空拋物者事先獲悉了整治行動,導致整治效果不理想。為此,從2013年8月起,新加坡國家環境局不再告知居民上述事宜,監控設備的震懾力更大了。
維文表示,雖然政府部門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對高空拋物進行整治,但更關鍵的是,政府部門必須繼續在全社會樹立養成良好習慣、愛護生活環境、對他人的安全有責任心的價值觀。
覺得痛了,規矩也就有了
新加坡的旅遊紀念品店裡,一些冰箱貼、T恤上印有一行英語「Singa-pore is a fine city」。這實際上是利用fine一詞多義的一句調侃。表面上看是講「新加坡是一個很好的城市」,當把fine理解成「罰款」的意思時,這句話就變成了「新加坡是一個罰款的城市」。
在新加坡,地鐵車廂吸菸罰1000新元、車廂里吃食物或喝飲料罰500新元、亂穿馬路罰500新元、隨地吐痰罰1000新元……初來乍到者容易被形形色色的罰款嚇了一跳,但時間久了,就會感覺到「有了規矩才能成方圓」。正是這些規矩和方圓,讓新加坡從一個髒亂、落後的彈丸之地成為一個整潔、有序的文明之都。
坐計程車去機場時,和祖籍福州的68歲的哥Uncle Wang閒聊。說起高空拋物時,他說有一次小外孫在陽台上玩玩具時,不小心把一個玩具配件掉出陽台外。當Uncle Wang得知這件事情後,扒下外孫的褲子狠狠打了他一頓。小傢伙哭得眼睛都腫了,幾天不肯理人。不過自那以後,小傢伙就養成了在陽台上玩玩具要小心的習慣,有時家裡大人到陽台上抽菸,小傢伙還三番五次提醒大人不要亂扔菸蒂。
下車前,Uncle Wang漫不經心地說道:「人啊,覺得痛了,規矩也就成了。」細細品味,覺得挺有一番哲理:小孩被長輩打得肉痛了,大人被罰款罰得心痛了,方能牢記「高空不可拋物」的道理。也許,這能給上海治理高空拋物帶來一點啟發。
關注Facebook 新加坡新聞,工作頻道 每天更新新加坡大小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