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回來已經一個月有餘,但仍然忘不了的, 是新加坡的味道 。新加坡有著高度的文明、秩序感。由於包含了多民族融合的文化,也就有了多民族的味道。希望通過文字,帶你品嘗新加坡的味道。亞坤咖椰土司
這是一家早餐老店,在新加坡大概一共有40幾家店,總店位於牛車水(Chinatown)。
招牌和最傳統的吃法就是一份咖椰土司加上兩顆生熟蛋。生熟蛋相當於蘸水,裡邊還要放上白鬍椒和醬油,攪拌均勻,舀一勺放進嘴裡,毫無雞蛋的腥味,雞蛋的品質決定了它的味道。用夾著咖椰醬和冰涼黃油的土司蘸上一塊,滿口留香。配上一杯咖啡或者奶茶,相信這是享受南洋早晨最好的方式。
天天海南雞飯
食閣是新加坡的另一種文化,好比把路邊攤搬到了室內。各種口味、各種小吃,你都可以在食閣內買到,麥士威熟食中心就是靠近牛車水的一個著名食閣,出名是因為這裡有新加坡最著名的天天海南雞飯。
整雞煮熟後放在冰水裡,撈出會形成一層果凍似的啫喱,不會像一般的白切雞一樣發柴,配上薑蓉、辣椒醬和黑醬油,多層次的味道在口中散發開來,點睛之筆還是油飯,用雞湯和雞油蒸熟,香味撲鼻並且還伴隨著淡淡的清香。當然,天天是比較有名的一家,但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鍾愛的雞飯。比如逸群、新瑞記、五星等等。在新加坡讓我最喜歡,也百吃不膩的就是海南雞飯。
松發肉骨茶
肉骨茶在東南亞很受用,是因為最早下南洋的華人不適應那裡潮濕悶熱的天氣發明的藥膳。其實類似我們國內的排骨湯,只是新加坡肉骨茶重胡椒味,馬來西亞重藥材味。
著名的松發肉骨茶相對於其他幾家比較容易接受的原因,也是由於胡椒味沒有那麼重。吃肉骨茶要配上米飯、油條,先喝湯,骨頭蘸醬油吃掉。當然,也可以選擇吃完點一壺茶,去去油膩。
蕉葉咖喱魚頭
提到咖喱,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是黃色的咖喱牛肉。但在新加坡的印度聚集區——小印度,最著名的還是蕉葉阿波羅餐廳,而它家的招牌便是咖喱魚頭。
阿波羅餐廳經營的主要是南印度菜,除了魚頭之外,還有咖喱雞、牛肉等主菜。
米飯和配菜會放在芭蕉葉上,最傳統的吃法還是用手,當然你也可以用勺子,並且由於印度人消費較低,能夠到這裡吃飯的印度人都是比較富裕的。而據說,魚頭上的魚眼是要留給遠方來的客人。
阿拉伯羊腿飯
地鐵武吉士(Bugis)附近是蘇丹回教堂,也是新加坡穆斯林的聚集區。這裡有很多不大的穆斯林餐廳,但幾乎全都是阿拉伯文,沒有本地朋友帶你去的話就的確不太好找。
我的朋友帶我去了一家很不錯的餐廳,很抱歉阿拉伯文實在沒法形容。只能發張餐廳的標誌
很舒服的是躺在沙發上,也會有助興的舞蹈表演。羊腿飯的味道相當不錯足夠兩個女生吃,薄荷味的阿拉伯茶是甜的。
芽籠路田雞粥
新加坡有很多的田雞粥,不錯最出名的還是芽籠29巷明輝活田雞粥。
田雞用砂鍋煲制,蔥姜的味道純樸、宮保的味道濃郁。白粥打成糜,米香濃郁,加上一勺田雞攪拌,口腔里充滿田雞鮮甜的味道。
芽籠路榴槤
新加坡的榴槤基本來自馬來西亞。著名的品種——貓山王遵循瓜熟蒂落的原則,所以其實國內幾乎吃不到新鮮的貓山王。除了貓山王之外,還有金鳳、紅蝦好幾個品種。
在芽籠榴槤要選擇「包吃」,就是老闆幫你打開榴槤,如果覺得打開之後不好可以繼續開,開好為止。貓山王是有些苦味的,並且不像我們在國內吃到味道久久不能散去。第二天一般就沒味道了。
不過吃過榴槤之後,記得買幾個山竹吃,可以敗火。
美芝律剪刀剪咖喱飯
這是新加坡本地人喜歡的味道
咖喱除了胡椒的味道之外還加入了一些香料,所以不像印度的咖喱那麼辛辣。據說是當年來新加坡打拚的海南人開設的小攤,店裡的肉類和配菜全部用剪刀剪成,因此而得名。
店家自製的薏仁水也是很有特色的飲品
Jai Thai泰餐廳
朋友推薦的一家泰餐廳,靠近Raffles Place。店面不大,也可以在外面吃。
酸酸辣辣的泰式炒粿條
清湯冬蔭功
清香的香茅水
很正的奶茶
尾聲的芒果糯米飯
共同奏成了一曲泰國舌尖的交響樂
1 Altitude Bar
說了不少吃,再來聊聊喝。新加坡有一種很出名的雞尾酒,叫做新加坡司令。是一位華人調酒師在Raffles Place的Long Bar調製的。
最棒的新加坡司令在Long Bar,但既能喝東西又能看到新加坡最棒夜景的地方,是1 Altitude Bar。
在62層樓的樓頂,吹吹風,喝一杯雞尾酒,絕對是非常棒的體驗,
濱海灣金沙酒店就在對面,燈光秀盡收眼底
Tips:周末需要提前預約
如果你愛吃
可以開始計劃新加坡的行程了
畢竟到新加坡
不就是吃吃喝喝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57630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