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元 你認識多少? ?

loh boo ...| 2015-08-29| 檢舉

1845年至1939年,新加坡使用由海峽殖民地發行的叻幣作為流通貨幣,1940年後,新加坡跟隨馬來亞使用馬來亞元。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新加坡使用由日本軍政府發行俗稱「香蕉鈔」的日本軍用手票。二戰後,新加坡恢復使用馬來亞元;1953年,改換由「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貨幣委員會」所發行的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匯率與馬來亞元為1:1。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獨立,12月22日成立共和國,但仍使用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當時的法定匯率為60馬元等於7英鎊。

1967年,英鎊貶值,原「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貨幣委員會」停止發行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新加坡政府發行了新加坡元取代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當時同時發行的貨幣包括新加坡元、馬來西亞令吉及汶萊元,而且三國貨幣是等值的。當時新加坡元兌英鎊匯率為60新加坡元對7英鎊,這時候新加坡元與英鎊依然掛鉤,主要是因為英鎊區的協議。新加坡元曾經短暫與美元掛鉤。後來因為新加坡開始與各國有了貿易來往,與1973至1985年新加坡元開始以一籃子貨幣作為貨幣的匯率變動,1985年以後,新加坡元采浮動匯率制度。不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有時會對對貨幣進行控制,以穩定國內經濟。

新加坡元的發行機構原本是由「新加坡貨幣委員會」發行,2002年10月1日改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行。

硬幣[編輯]

新加坡元可分為紙幣和硬幣,近期也開始發行塑膠鈔票。目前在新加坡流通的鈔票有:10000元、10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2元面額的鈔票,另硬幣則有1元,50分(5角)、20分(2角)、10分(1角)、5分與1分硬幣。1分與5分硬幣雖然還能使用,不過新加坡政府已經停止了發行1分與5分硬幣。政府對停止發行的理由是市場已經有足夠的硬幣可以使用。

第一版硬幣[編輯] 第一版硬幣 (1967 - 1985,海系列) [1] 幣值硬幣資料描述發行日期 直徑厚度重量成分硬幣邊緣正面圖案反面圖案 1分 17.780 mm 1.118 mm 1.940 g 銅 平面 幣值與年份 新加坡國宅及噴泉 1967年12月6日 1分 1.240 g 銅鐵合金 1976年 5分 16.26 mm 1.02 mm 1.410 g 銅鎳合金 齒輪 幣值與年份 蛇鵜鳥 1967年 6月12日 5分 1.260 g 銅鎳合金 10分 19.41 mm 1.40 mm 2.83 g 銅鎳合金 海馬 1967年 6月12日 20分 23.60 mm 1.78 mm 5.66 g 旗魚 50分 27.76 mm 2.03 mm 9.33 g 獅子魚 1元 33.32 mm 2.39 mm 16.85g 新加坡標誌-獅子 第二版硬幣[編輯]

新加坡於1985年發行新版硬幣,也是現今普遍流通的硬幣,反面圖案為新加坡國徽及以四種官方文字書寫的新加坡國名。

第二版硬幣(1985 - 今,花系列) [2] 幣值硬幣資料描述發行日期 直徑厚度重量成分硬幣邊緣反面圖案正面圖案 1分 15.9 mm 1.1 mm 1.24 g 銅鋅合金 平面 新加坡國徽,以四種官方文字書寫的新加坡國名,鑄造年份 面額,卓錦萬黛藍(蘭花) 1987年11月28日 5分 16.75 mm 1.22 mm 1.56 g 鋁銅合金 齒輪 新加坡國徽,以四種官方文字書寫的新加坡國名,鑄造年份 面額,龜背竹 1985年12月2日 10分 18.5 mm 1.38 mm 2.6 g 銅鎳合金 齒輪 新加坡國徽,以四種官方文字書寫的新加坡國名,鑄造年份 面額,茉莉花 1985年12月2日 20分 21.36 mm 1.72 mm 4.5 g 面額,美蕊花 50分 24.66 mm 2.06 mm 7.29 g 齒輪 面額,黃蔓 1985年 12月2日 50分 「新加坡共和國」字樣及獅頭標誌 1990年5月28日 1元 22.40 mm 2.4 mm 6.3 g 鋁銅合金 「新加坡共和國」字樣及獅頭標誌 新加坡國徽,以四種官方文字書寫的新加坡國名,鑄造年份 面額,日日春/時鐘花 1987年9月28 日 第三版硬幣[編輯]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於2013年再度發行新硬幣,除沿用上一系列流通硬幣的反面圖案及一元硬幣的八角型輪廓外,也依據業界諮詢意見,對硬幣設計作出了改進,例如:

以國家標誌性建築作為設計,以突顯出新加坡的發展進程 硬幣面積隨幣值相應增大,50分硬幣將比1元硬幣小 硬幣相較上一系列更輕 在硬幣邊採用不同的邊緣紋路,以讓視障人士能分辨不同幣值 硬幣正面統一刻上獅頭圖案 1元硬幣增加防偽特徵,包括雙金屬成分及雷射刻印的國花圖案 硬幣皆具專屬電磁特徵以助自動販賣機分辨硬幣真偽及國家來源 硬幣以多層(從內到外為鎳、銅及鎳/黃銅)鍍鋼核製成[1] 第三版硬幣(2013-今,地標系列) [3] 幣值硬幣資料描述發行日期 直徑厚度重量成分硬幣邊緣正面圖案反面圖案 5分 16.75 mm 1.22 mm 1.7 g 黃銅鍍層 平面 面額,獅頭圖案,濱海藝術中心 新加坡國徽,以四種官方文字書寫的新加坡國名,鑄造年份 2013年6月25日 10分 18.5 mm 1.38 mm 2.36 g 鎳鍍層 齒輪中斷 面額,獅頭圖案,組屋 新加坡國徽,以四種官方文字書寫的新加坡國名,鑄造年份 2013年6月25日 20分 21 mm 1.72 mm 3.85 g 齒輪 面額,獅頭圖案,樟宜機場 50分 23 mm 2.45 mm 6.56 g 微小扇形 面額,獅頭圖案,新加坡港口 1元 24.65 mm 2.5 mm 7.62 g 黃銅鎳雙金屬鍍層 齒輪 面額,獅頭圖案,魚尾獅,雷射刻印卓錦萬代蘭 2013年6月25日 鈔票[編輯]

1967年6月12日,新加坡發行新的鈔票,因印有蘭花而稱為「蘭花系列」。發行面額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後於1972年增加25元及500元鈔票,又於1973年發行10000元鈔票。在1976至1980年,新加坡發行一輪船為圖的「輪船系列」鈔票,面額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與10000元,並且於1979年發行20元鈔票。而在1985年新加坡發行1元硬幣後停止了1元鈔票的發行,並在1990年增加2元面額的鈔票。後來新加坡於1999年發行了新版也是現時流通的鈔票,因以新加坡第一任總統尤索夫·伊薩為圖,所以也稱為「肖像系列」。

第四版—肖像系列 (1999 - 今) [4] 圖面額面積顏色資料發行日期現狀材質 正面反面正面反面 2 元 126 × 63 mm 淡紫色 尤索夫·伊薩總統,Money Cowrie (貝殼) 教育 1999年9月9日 流通中 紙質 2006年1月16日 塑質 5元 133 × 66 mm 綠色 尤索夫·伊薩總統,Gold-Ringed Cowrie (貝殼) 城市花園 1999年9月9日 紙質 2007年5月18日 塑質 10元 141 × 69 mm 紅色 尤索夫·伊薩總統,Wandering Cowrie (貝殼) 體育 1999年9月9日 紙質 2003年5月4日 塑質 50元 156 × 74 mm 藍色 尤索夫·伊薩總統,Cylindrical Cowrie (貝殼) 藝術 1999年9月9日 紙質 100元 162 × 77 mm 桔色 尤索夫·伊薩總統,Swallow Cowrie (貝殼) 青年 紙質 1000元 170 × 83 mm 紫色 尤索夫·伊薩總統, Beautiful Cowrie(貝殼) 政府 紙質 10000元 180 × 90 mm 金色 尤索夫·伊薩總統, Onyx Cowrie (貝殼) 經濟 紙質 紀念鈔[編輯]

2007年6月27日,新加坡與汶萊一同慶祝通貨交替協定40周年,該項協議簽署於1967年6月12日。此次紀念鈔是由此新加坡與汶萊共同發行面額20元的塑膠紀念鈔。(相關資料可參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有關文獻),兩國政府各自發行了正面不同樣式及反面相同樣式的紀念鈔,都以黃色為主要色澤,同是(14.9 × 7.2cm)大小的塑膠鈔票。而背面不同的地方是,汶萊方面以爪夷文書寫其國家名號及以英文書寫新加坡國號,而新加坡則是都以英文書寫國號。正面設計為,新加坡一「肖像系列」為設計,而汶萊的設計則是近似於其2004年版之50元券與100元券。

這些鈔券除限定版外,還有流通版。屬限量版本的,其發行均由雙方各自立定,而新加坡版的號碼開頭為SGD,意為新加坡元的ISO代碼,而汶萊的是BND,同樣是ISO代碼,並在正面印有「40th Anniversary Currency Interchangeability Agreement」的紅色字樣。印有紅色字樣的鈔券僅有發行12000份,10000份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行,剩餘的2000份則由汶萊貨幣與金融局發行。以上流通版本自2007年7月16日起發行。另有流通版的20元,除沒有紅色字樣外,編號也不同。可以在新加坡的銀行以等值新加坡元兌換。

參考資料[編輯] ^ 新加坡第三系列流通硬幣介紹影片(Youtube) 外部連接[編輯] [5]POLYMER BANK NOTES OF THE WORLD [6]BANKNOTEWORLD.COM ,SINGAPORE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5547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