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加坡的國土面積並不大,與歐洲的荷蘭一樣,必須靠填海來爭取更多可用的土地。在過去的四十餘年來,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增加了160多平方公里,靠的都是填海,像著名的濱海灣、摩天輪和魚尾獅公園,都是與海爭地的成果。
這次來新加坡,最想完成的心愿之一就是坐一次飛行者摩天輪(Singapore Flyer),想像著在一個天氣晴好的午後,坐在全球最大的摩天觀景輪里,居高臨下欣賞島國的美景,一定是美好也很享受的體驗。
12月的新加坡已經進入了雨季,空氣濕度大,天空時晴時陰,大雨常常就毫無徵兆的說來就來。從地鐵站出來朝著摩天輪走過去的時候還是艷陽高照,雲彩像棉花一團團的掛在天空,可走到腳下時,豆大的雨點兒就噼里啪啦的落下來。我想太陽雨肯定下不太久,還是決定買票,怕等來等去錯過了好光景。
通往摩天輪的路上,也有許多可以參觀的小圖片,小物件。
摩天輪最初的設計類似英國的倫敦眼,輪體上有28個座艙,每個座艙面積26平方米,可容納28名乘客。
除了普通的座艙,還有一些獨特的飛行旅程可供選擇,例如香檳飛行旅程、新加坡司令飛行旅程、包含晚餐的星空漫宴飛行旅程等等。看到這個用鮮花和點心布置的座艙,第一感覺就是好浪漫呀,如果用來求婚真是再好不過了。
整個摩天輪旋轉一周大約30分鐘的時間,那天不是周末所以比較空,我們艙里只有我和兩個印度家庭。
新加坡也是名副其實的鋼筋水泥林,整座城市看起來很大氣。
在觀景輪上,四面八方的風景一覽無餘,仿佛置身於藍天白雲之中,不僅可以鳥瞰新加坡全城,甚至把遠至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大好風光都盡收眼底。
遙望濱海灣公園。現代化都市文明的高樓大廈和熱帶的綠色植物大花園完美結合,其實我想不論是從日出還是到黃昏,都會有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摩天輪下有個新加坡路邊攤,這是新加坡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60年代為主題的美食街,展示我國懷舊的小販小吃,古早味濃郁。在這裡可以品嘗到許多著名的本土美食,如雞飯、薄餅、椰漿飯等等,物美價廉氣氛好。
摩天輪的對面就是有名的濱海灣金沙酒店,這個三棟樓頂著個大拖鞋的建築被譽為新加坡空中花園,最拉風的是樓頂那個340M的無邊際泳池。時間不充足所以沒有上去,有那麼一點兒遺憾!在樓下遙望,舉起G1 X拍了一張,這次的遺憾也是下一次的念想嘛~
走在鋼筋林里也別有一番滋味。
從摩天輪一路往濱海灣公園走,看似不遠的距離,一路走走拍拍也耗費了不少時間和體力,當時心裡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那些說新加坡小的人來走走試試,我的腿都快斷了!其實說新加坡小、沒什麼可玩的人,大多是被旅行社坑了,因為我也曾是被坑的一員。想當年和爸媽報團新馬泰,晚上到了新加坡,第二天帶你去魚尾獅公園看看,附近有個國家植物園大約能轉個十來分鐘,導遊就強調,新加坡就這麼大啊「國家」植物園也不過如此,然後午飯都不吃就走了。歸根到底還是嫌貴,真正好玩需要買票的地方一個都沒見著。
下午五點多,太陽的熱度已經退去,雨後的空氣中是清新的味道,走在藍天、白雲、綠樹和微風裡,我發自內心的喜歡上了這座城市。沿著岸邊走,身旁不時會有跑步鍛鍊身體的人擦肩而過,走累了,就像那些悠閒聊天的當地人一樣坐一會兒,和遊船上的遊客們笑著揮揮手。我的髮小曾經在高中時考上了公費出國,要在新加坡待滿10年才可以離開。大概到6、7年的時候他就一心想走,因為覺得這個國家太小了,最後費了一番功夫交了違約金後去了美國讀博。當我和他在美國見面的時候,他告訴我,無比的想念新加坡。這一刻,我似乎理解了他的感受。就像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城市一樣,即使不算太大又怎麼樣呢?對我來說,只要每天能看到這樣的藍天白雲大海,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散步聊天發獃,就已經很滿足了。
濱海灣公園項目是新加坡最大的海邊發展景觀項目,花園有兩個大溫室,還有眾多的主題園,裡面的種植著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植物。作為一名花卉愛好者,這絕對是個值得待上大半天的地方,可惜我到的時候已經快下午6點鐘,就在外面逛了逛。
公園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數這些高達25米——50米的巨大鋼筋混凝土樹幹,還有成千上萬粗壯的鋼鐵枝幹。上面長著攀緣植物,附生植物還有蕨類植物。樹上裝配了太陽能電池板和雨水收集器,既能為夜晚亮起的霓虹燈提供電力,又可謂藏身樹幹中的空中花園提供灌溉用水。
不知道為什麼,站在這裡會不自然地想起電影阿凡達。
這條距離地面22米的空中走廊,將12顆高聳入雲的超級樹連接了起來,使得遊客可以居高臨下,欣賞公園的全景。
儘管是12月,新加坡的日落時間也比較晚,為了等迷人的夜晚燈光,我從6點多一直待到快8點,從淺藍到深藍,就那麼幾棵樹卻也怎麼拍都好看。
G1 X夜景也蠻帶感,晚上夜色也好空氣也清澈,逮著好機會多咔嚓幾張。
當夜色降臨,燈光也漸漸亮起來,一天的行程好像不僅沒有結束,仿佛又拉開了新的序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