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奇蹟的小島
1965年8月9日,當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宣布這個東南亞小島將獨立的消息時,新加坡的天空一片陰霾。並沒有慶祝的記錄。新加坡是被馬來西亞拋棄而成為一個新國家的。一個從未想過建國的地方誕生了一個新國家,在之後幾十年里主導新加坡政治的李光耀當時含淚稱這是他的「悲哀時刻」。這位總理20分鐘後才舒緩情緒繼續進行他的新聞發布會。會場外,人們陰沉的心情就如這不常見的濛濛細雨,空氣一片濕潤。
當時因為以穆斯林為主導的東南亞各國與一個以中國人為主的這片小地方的種族暴動和相互指責,導致了新加坡這個國家很不情願地誕生了,如今,它已躋身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列,人均富裕程度超過了美國和新加坡曾經的宗主國——英國。新加坡政府建設開放、透明的經濟的努力讓這個城市國家受到各國人士的歡迎,他們帶來了資金和才能。新加坡確實是一個國際化城市,多數居民在學校里會學習現代國際商務的2種語言——英語和漢語。
新加坡有人口550萬,人口多樣,大概75%為華裔,還有很多馬來西亞裔和印度裔——他們和平共處,新加坡人是全世界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這裡有清潔的飲用水,修整完美的高爾夫球場,甚至連亞熱帶的酷熱也被無處不在的空調所驅散,李光耀曾說一句過很著名的話,「空調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但是,強調個人自由的西方民主模式在新加坡轉型中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這個城市國家的媒體很謹慎、政治反對派也被控制。政府不認為干涉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什麼不妥。在1986年8月9日的國慶日集會上,李光耀給出了他的國家振興戰略:「我毫無愧疚地說,如果(新加坡政府)不干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鄰居是誰、你怎麼生活、你製造的噪音、你吐痰或者你說的語音,我們就沒有今天,我們也不可能獲得經濟騰飛。我們認為我們的做法是對的。」
新加坡從來沒有要求成為一個國家,更沒有想成為一個他國學習的模範。然而,儘管它的地理面積極其微小(不到720平方公里),這個城市小國卻在全球的地緣政治和商貿中起到遠遠超越其領土面積的重大作用。它的驚人成功讓全球的發展中國家都效仿新加坡模式,即國家的家長式管理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模式。
新加坡人不開心
然而,在全球受到追捧的新加坡模式正在遭到本國人的質疑:新加坡自身的成功歷史是否還是未來的最好指導?從某些方面來看,新加坡也是自己成功的受害者,有素質的人口通過網絡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不同觀點,他們開始質疑一個接一個的購物中心、高爾夫球場是否有很大的意義。李光耀的兒子、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時代》雜誌的記者說:「如果我們不往下一個階段走,那我們將會感到很多已開發國家常見的不適、焦慮、甚至幻滅。」
一項國際人力資源調查已經顯示,雖然新加坡一直在人力發展指數排名的前10名,但是新加坡的員工是亞太地區最不開心的。在全球發達地區,新加坡的收入差距僅次於香港。由於大量外國務工者的湧入,選民們表達了對2011年大選的不滿,這是自新加坡獨立以來人民行動黨表現最糟糕的一次。下一次大選最早於9月進行。
而在新加坡的國門之外,世界也正在發生變化。新加坡一直是美國的盟友,同時在文化上與中國有緊密聯繫,該國可以作為世界頭號大國和二號大國的忠實的中間協調人。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戴尚志說:「我們常說,新加坡很小,如果有人認真對待我們,那真的很好。但實際上,我們是中國和美國恩恩怨怨之間的一個有價值角色。」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生前對新加坡的擔心依然存在,當然,這還只是戰略方面的擔心。2011年,他在一份名為《鐵的事實》的採訪總結中說:「當我往後看100年之後的新加坡,我都不能向你肯定它是否還將存在。」但是這位年事已高的政治家拒絕自怨自艾。他說:「是的,我們處在一片很動盪的地區,但是我們和印度、中國一起組成了全球經濟迅速增長的中心,如果我們的經濟不增長,那我們就太廢物了。」
未來50年,新加坡還是肯定會有自己的地理優勢。更深層的問題是,這個城市國家是否能一直最大化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資源來最終解決最重要的問題:自己的人民。必要劇場創辦人陳崇敬認為,能帶領新加坡向前的創新火花取決於該國是否能放鬆管制。他說:「聽話的綿羊不會有創造力」「我們開始有一些不同的聲音」。
在中美間走鋼絲
在一個大型購物中心(新加坡不缺少這類購物中心),舞台上,一個穿高跟鞋的女子站在2個說中文的金髮女孩旁邊,她們正在做支持在新加坡使用2種語言的宣傳活動。主持人說:「她們多可愛啊!」「我認為她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
在觀眾群里有這2個女孩的父親吉姆·羅傑斯,他於2007年從美國舉家遷到新加坡,這樣孩子就能學漢語了。羅傑斯是一位投資者,他曾與喬治·索羅斯一起工作,賺了錢。他認為美國正在走下坡路而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他說:「中國是唯一能主宰這個世紀的國家」「新加坡正在為應對這種現實情況做準備」。
儘管李光耀本人是從劍橋畢業的說英文的人,但他並不介意在國內推行漢語,同時也不介意新加坡多數華裔很少講普通話(新加坡的華裔通常說南方的方言,比如廣東話、閩南話或潮州話)。李光耀始終認為中國會振興,進而改變亞洲和世界。他看到了漢語的經濟力量。1988年,新加坡政府鼓勵白領員工更多地說普通話,此舉會更讓人高興和方便。
雖然中國正在崛起,但新加坡卻在投靠美國。李顯龍總理歡迎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軍事和外交上的「重返亞洲」政策。李顯龍還允許美軍戰艦在新加坡附近執行任務,並派遣新加坡軍人到美國接受培訓。他對《時代》雜誌的記者說:「我們是一個小國,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獨立立場,否則沒有哪個國家會看重我們」「就地區的戰略平衡而言,我們覺得美國人可能會做出建設性的貢獻,美國是一個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推行漢語對很多想移民的中國人頗具吸引力。對中國富人進行的調查顯示,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國是他們移民最想去的國家。潘琦(音譯)的老家是中國東部省份浙江省,他第一次到新加坡時拿到了獎學金來攻讀後勤學方面的碩士。他在2013年回中國,但他一年後重返新加坡。如今他在新加坡開辦了從事電子信息技術和活動籌劃的公司,並且獲得了永久居留權。他說:「這裡更安全、更乾淨、更綠色」「這裡是我想定居的地方」。潘琦說,自己的一家公司的辦公語言是英文,而不是中文。他說:「英文仍然是新加坡商業領域的通用語言。」
2年前,新加坡公布了預測未來人口、永久居民和其他外國人狀況的白皮書,該白皮書稱,新加坡的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690萬,比目前增長20%。鑒於2014年新加坡的330萬人口無法以這種速度來增長,那外來人口將填補增長的空間,而其中增長的人口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
這份白皮書引來一片譁然。現在新加坡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經是外國人。雖然有文化上的共通性,但2012年,一位中國移民開著一輛價值140萬美元的法拉利闖紅燈撞上一輛計程車,造成自己和計程車上的人死亡,該事件點燃了人們的反華情緒。中國富豪還拉高了新加坡的房價和新加坡人的生活成本。同時,在建築業和服務業等低端崗位工作的中國或其他亞洲國家的勞動力又拉低了工資,讓新加坡的公共服務體系吃緊。
實際情況往往更複雜,尤其是對那些拿著非居留簽證的更窮的外來勞動力來說,他們無法像那些更富有且教育程度更高的外來人口一樣拿到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中國員工李濤(音譯)被承諾到新加坡會有一份收入豐厚的廚師工作。但是他在新加坡的幾個月卻和其他幾個中國勞工住在老鼠遍布、沒有窗戶的宿舍。他說僱主已拖欠了自己幾個月的薪水。幫助李濤討薪的一位非政府組織員工盧克·譚說:「每個來新加坡務工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被騙經歷。體制還是可以被利用的。」
有意思的是,25年來新加坡的第一次大規模罷工還是中國務工人員發起的。2012年,來自中國的公交司機罷工,他們認為國有的公交公司對他們存在歧視。此次罷工被認為是非法的,領導罷工的人和其他參與者被關進監獄,然後遣返回中國。給公交司機當顧問的社工周萊凡·惠姆說:「新加坡人太馴服聽話了,我們難以組織這樣的遊行。我們缺乏鬥爭精神。」
漸進式改革已啟動
新加坡政府進行過無數次宣傳,教育新加坡人的行為舉止——但具有鬥爭精神不在被鼓勵的範疇中。1985年,政府鼓勵居民消費冷凍豬肉。7年後又鼓勵居民消費冷凍魚類。1992年,新加坡禁止進口和銷售口香糖(用來進行治療的口香糖現在可以銷售),違反這一規定的涉案者會坐牢。曾經因自己的政治活動短暫入獄的新加坡反對派民主黨領袖徐順全說:「半個世紀以來,我們的電視上宣傳的是同一觀點、收音機宣傳的也是同一觀點,報紙上也是同一觀點」「這是一種心理作用,意味著新加坡人將支持政府的一切,即使是不符合他們利益的」。
新加坡政府繼續讓批評之聲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傳統持續了多年,國際出版物因為其內容誹謗新加坡的領導層而被罰。去年,李顯龍起訴了新加坡專門寫博客的鄞義林,因為後者在網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稱李顯龍總理挪用了政府的養老金。鄞義林被判有罪,在等待宣判。今年7月,新加坡法院因內容淫穢和蓄意攻擊宗教而判處16歲的博客博主阿莫斯·伊入獄4周。經驗豐富的人權活動家布雷馬·馬蒂說:「我們太過尊重我們的政治人物。我們的法律讓我們這樣做。」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新加坡人現在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觀點。政治活躍分子和新聞媒體人冒著可能面臨誹謗官司的威脅,還是出了很多批評人民行動黨過長任期的書籍,這些書還能在新加坡買到。今年6月,同性戀大集會有近3萬人參加,而在新加坡同性戀依然非法。信教的人有所增加,並不僅僅是馬來西亞裔人口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增多,還有華裔新加坡人信仰基督教的人增多,這表明人們開始尋找人民行動黨以外的其他意義。李顯龍總理已經在改進自己父親的成功模式。他對《時代》雜誌的記者說:「我們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使用的方法是開展大規模宣傳活動、動員每一個人,這樣就產生社會壓力,比如禁止亂扔垃圾,禁止吐痰,要禮貌待人,我現在不確定這種方法是否還會奏效。」
李顯龍的一大擔憂是新加坡可能會「溶解在世界裡」。超過20萬新加坡人居住在國外,他們說英文、很國際化,占新加坡總人口的6%。李顯龍說:「如果中心地區不再有自己的特點,那你在全世界哪個地方都可以,最終就像希臘那樣」「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有很多優秀人才,但是希臘就沒有,制度不行,而這正是問題所在」。
人民行動黨是唯一一個在已開發國家裡執政時間很長的政黨,它不能和運氣不佳的希臘政府相比。但新加坡的執政黨是否在考慮進行必要的改革,以確保該國的長治久安?作家兼政治評論家林寶音說:「危險的是,人們開始認為新加坡就等同於人民行動黨。我們需要政府之外的更多東西。」
近50年前因嫁給新加坡人而從馬來西亞移民到新加坡的林寶音並不願意離開新加坡。在最著名的商業購物街烏節路的一家有空調的咖啡館裡,林寶音說:「隨著我年齡越來越大,我意識到我根本不願意離開新加坡,即使度假都不想出去。這裡有我需要的一切東西。這裡就是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5449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