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行走,大抵有兩個心愿:一是能嘗到當地獨具特色的美食,二是花費能夠儘可能做到物有所值。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又稱熟食中心,英文:hawker centre)就讓這兩個願望盡數實現,如今的小販中心成為新加坡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景」,甚至被列為「每一個人有生之年必須到訪的一千個地方之一」。
新加坡「小販中心」的發展
在20世紀60年代,在新加坡隨意設攤的小商小販給新加坡的城市管理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問題。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一樣,新加坡的街頭攤販中,出 售食品的攤販所占比例最高。1971年起,新加坡政府通過向街頭攤販發放牌照、建立小販中心和巴剎(即集貿市場)、規劃特色商業街(牛車水、小印度),以 優惠的津貼接收街邊小販,逐步引小販入市場的方法,使流動食品攤販納入政府集中、有序、規範的統一管理之中,有效解決了街頭小販的亂設攤等問題,還因此形 成了新加坡獨特的飲食文化。2001年2月,新加坡國家環境署開始實施針對小販中心的升級改造計劃,旨在改善小販中心的用餐和購物環境,提高攤位的租金, 並使業績較差的小攤販退出市場。
一般小販中心建於組屋(公營房屋)或交通交匯處附近,隨著社區商業模式的發展,為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務的社區商業中心「鄰里中心」逐漸興起,政府也將小販中心作為新鎮鄰里中心的組成部分,在市區則以中期用途或地塊再開發設計要求之一的形式存在。
在新加坡的新鎮規劃中,小販中心通常是鄰里中心、鎮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加坡鄰里中心是根據物業的規模、類型以及居住人口需求配備相應的商業配套設施, 由開發商或物業方進行集中經營與管理,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小販中心和鄰里商業步行街、社區小廣場一起 構成了重要的社交空間。
當地幾個有名的小販中心
麥士威路小販中心
位於牛車水的麥士威路小販中心擁有100多個攤位,提供各式地道新加坡美食。眾多攤位提供各式美食,更有小販出入其間,各式選擇將讓您目不暇接。
麥士威路小販中心擁有不少不容錯過的招牌名店,包括著名的天天雞飯、以傳統的美食皮蛋瘦肉粥聞名遐邇的真真粥品,還有濱海南美食的炒粿條也倍受歡迎。
紐頓小販中心
紐頓熟食中心(Newton Food Centre),又名」紐頓圈「 (Newton Circus),匯聚各色美食,讓眾多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流連忘返。這裡有美味的海鮮、多汁的沙爹(satay),氣氛活躍,同時也是觀看熙熙攘攘的人群 的絕佳之地。置身此處,一定要品嘗一下有名的辣椒螃蟹和海鮮燒烤。
牛車水美食街
重新裝修過的牛車水美食街,讓您一次就可品嘗到新加坡不同種族的特色菜美味。 牛車水美食街位於牛車水的史密斯街 (Smith Street),經翻修的牛車水美食街力求為本地人和遊客打造最地道的就餐體驗。街邊小販攤、店屋、餐館及不定時擺攤的小食檔沿街叫賣,搭配露天式餐飲的 氛圍,牛車水美食街讓您重溫舊時牛車水的美好。 全新築成的挑高天花板裝有玻璃天幕,加上室內的局部空調系統,讓您無論是艷陽天或是下雨的日子,都能在此大快朵頤。 在史密斯街全天候開放的步行街,饕客可隨時放心舒適地在此享用美食。
在小販中心,你能品嘗到這些美食:
1、魚丸面
一般和賣小鍋面的地方是一起的,麵條有細米粉和寬米粉,當地人叫(mibo),做的時候要拌上甜甜的辣醬和豬油,出鍋以後撒上豬油渣青蔥和當地的辣椒仔,再丟上幾個魚丸!
2、 Laksa
典型的娘惹菜系,內涵豐富的椰漿和各種香料。再放上一些魚丸,蝦,很開胃。
3、 海南雞飯
雖說海南雞飯,但卻是新加坡的一道代表菜。但東西都大同小異,一份白斬雞,一份用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配上濃稠的醬汁。
4、 印尼烤雞腿飯
印尼烤雞腿飯有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有參巴醬(泰式XO醬)的味道!純純東南亞味有木有,一定要試試!
5、 沙爹(Sate)
通常人們會蘸著甜醬吃,也有的蘸辣醬,或者甜辣醬。無論是醬,還是肉串,都是高熱量的,所以吃的時候記得配點涼茶或者冬瓜茶喝。常見的沙爹有,雞肉沙爹,羊肉沙爹,牛肉沙爹,羊肚沙爹。
6、 肉骨茶
湯汁鮮美,而且伴隨著濃濃的胡椒味兒,感覺喝完整個人都清醒了,而且那排骨肉都非常嫩,入口即化,沾點醬油和飯一起吃很棒。
7、 炒粿條
炒粿條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福建話發音「Jiaguitiao」。別看只是一份炒麵,內涵可是非常豐富的,蛋、蝦、肉、豆芽都足足的,口味偏甜和馬來炒麵類似。
8、 釀豆腐
顧客可以挑選自己想吃的蔬菜,豆腐,丸子來配成一碗湯。釀豆腐也算是新加坡的特色食品之一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52397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