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洗完澡後沒來得及穿上衣服,卻因吸毒產生幻覺意外墜樓,在醫院掙扎15天後不治。
案件發生於去年8月19日上午,地點是武吉班讓環路第431座組屋。18歲死者陳丹思( Tan Denyse,譯音)同父親和24歲哥哥住在組屋七樓。
死者身體多處受傷,送院後傷勢持續惡化,昏迷不醒,並出現內臟功能衰竭等併發症,最終於9月3日在邱德拔醫院過世。
近日驗屍庭研訊顯示,死者是一名嗜毒者,事發前曾多次出現幻聽和幻覺,警方也在她的血液樣本里驗出冰毒成分。另外,沒有證據指向他殺或自殺,驗屍官最後裁定這起案件為意外。
警方調查報告顯示,事發時只有死者和哥哥在家,死者相信剛洗完澡。死者父親陳萊得(54歲,商人)告訴調查員,女兒習慣圍著毛巾走出浴室,到房間才穿上衣服。
調查員供證說,他們撬開死者房門後,發現房裡有股煙味,並有些凌亂,但沒有任何打鬥或掙扎的痕跡。他們接著在桌上找到一個小塑料袋,裡面裝著褐色草狀物質,經化驗證實是大麻。
調查顯示,死者當時剛回到家不久。當天凌晨2時左右,死者到一名男學長的家聊天。根據這名學長的供詞,死者一反常態,觀點非常強烈和極端,對謊言、死亡和敘利亞紛爭等課題都感興趣。兩人聊了四個多小時,直到在上午9時左右,死者說要回家換衣,沒想到卻出事。
據知,死者畢業自本地西部一所中學。她原本在義安理工學院修讀數碼媒體課程,開學一兩個月後因壓力太大而退學,後來轉到私人學校選修犯罪心理學,半工半讀。
在中學時向同學買大麻
庭上揭露,有嚴重菸癮的死者,早在2012年9月開始接觸大麻,大麻是向中學同學取得的。
根據這名男同學的供詞,死者得知他吸食大麻後,向他要了一根來嘗一嘗。之後,死者只向他買過一次大麻,還是趁學校休息時間交易。
綜合死者朋友的供詞,她也曾接觸其他毒品後,更頻密吸毒。去年初,她向哥哥承認自己吸過大麻,當時曾被警告,過後不了了之。
家人說,死者在金錢和感情方面都沒有困擾。至於學業壓力,她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心情已改善許多。
死者的電腦瀏覽記錄顯示她對心理健康、超自然現象和心理學感興趣,她還搜索有關提升記憶力和專注力的藥物。驗屍官馬文德認為,死者對這些課題產生興趣,更多是因吸毒所引致的幻覺。
馬文德說,事發當天她約了朋友工作後見面,也通知父親她上班會遲到。「這些都顯示她是受藥物幻覺影響而發生意外,不是刻意傷害自己。」
死者父親希望加強肅毒
陳萊得受訪時眼眶泛紅,他雖然在事發兩個星期前留意到女兒行為怪異,但他稱並不知道女兒吸毒,直到看了調查報告。他認為,女兒是因同輩壓力才開始吸毒。
他說,女兒是乖巧文靜的孩子,中學成績不錯,畢業時還是學校的優異生,「不明白女兒為什麼會突然變了個樣」。他希望當局加強取締毒品問題,別讓更多孩子遭殃。
驗屍官總結說,這起案件是有著警示作用的悲劇,濫用毒品始終是為滿足好奇心和尋求感官刺激。「毒品的害處遠超過吸毒過量的風險。嗜毒者往往也會傷害自己,或像這起案件,在不清醒或產生幻覺的情況下讓自己處於險境。」
中央肅毒局受詢時強調,所有毒品是有害的,沒有所謂的「軟性毒品」。有研究顯示,大麻是誘導性毒品,嗜毒者之後會開始嘗試更危險的毒品,如冰毒和海洛因。
教育部一直采強硬立場
打擊校內濫用毒品行為
另一方面,新加坡教育部說,當局一直採取強硬立場打擊校內濫用毒品的行為,並同其他政府機構、學校和家長合作保護青少年,免受毒害。
這包括與肅毒局合作,在各校和高等學府展開防止毒品教育工作,教導學生正確認識毒品的危害,以及發現身邊可能有朋友濫用毒品時,所該採取的應對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48774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