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家裡就能賺數百萬元!" 億萬富豪林榮福 被冒名網上行騙 !

(新加坡訊)坐在家裡就能賺數百萬元!網絡假廣告打著新加坡億萬富豪林榮福之名招搖撞騙,還說他在報章和電視節目上公開」用比特幣賺錢的漏洞」,林榮福知悉後報警處理。

假廣告是以「新聞報導」方式呈現,並貼在網購平台「Carousell」上,聲稱林榮福在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透露了新的「賺錢漏洞」,利用投資比特幣就能「坐在家裡賺數百萬元」。

假廣告聲稱林榮福在媒體上透露「賺錢漏洞」,林榮福已經就此事報警。(新報)

若點擊進入假廣告後,公眾就會被要求提供名字、電郵以及信用卡資料,聲稱短時間就會把「收入」存進他們的銀行戶頭。

假廣告盜用了林榮福的照片,還指林榮福除了接受《海峽時報》訪問外,還在其他英文報章和電視節目上介紹「賺錢漏洞」。

林榮福公司的發言人回復《新報》詢問時指出,近期內出現了許多打著林榮福名義招搖撞騙的假廣告,他們已經就此事報警。

「世界上沒有任何快速致富的計劃,希望公眾不要墜入這些騙局。」

「Carousell」發言人也回復《海峽時報》詢問時表示,該公司已經停用這家廣告承包商,並且將會檢查該平台的其他廣告。

「我們鼓勵用戶見到這些可疑的廣告後立刻向我們舉報,我們會立刻調查並且採取行動。」

假廣告是否涵蓋在新的「假信息法令」之下?律師指應該沒有,但是公眾依然可採取民事法律行動。

《海峽時報》指出,這並不是林榮福第一次因為有人用他的名義招搖撞騙而報警,他早在2016年就曾面對相同情況。

我國許多名人也中招,例如就在本月17日,我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在面簿上提醒公眾,指有假廣告利用他的名義招搖撞騙,聲稱他投資了某間公司,但事實並非如此。

針對假廣告是否涵蓋在新的《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之下,受訪律師向《新報》說,因為假廣告並沒有直接影響公共利益,因此應該不會涵蓋在新的法案之下。「但是,若公眾因為假廣告而有錢財損失,依然可以嘗試起訴負責廣告的公司索取賠償。」

相關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20755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