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獅城病例增加‧吃生魚肉感染寄生蟲
近年越來越多人吃生魚,新加坡醫生懷疑感染寄生蟲病例有增加趨勢。一名病人前年到新加坡中央醫院前年接受治療,就從自己體內排出一條2.8公尺長的絛蟲,是該病人身高的1.5倍,這名病人還渾然不知。
(新加坡28日訊)近年越來越多人吃生魚,新加坡醫生懷疑感染寄生蟲病例有增加趨勢。一名病人前年到新加坡中央醫院前年接受治療,就從自己體內排出一條2.8公尺長的絛蟲,是該病人身高的1.5倍,這名病人還渾然不知。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報道,一名加州男子多年來每天生吃三文魚片,後來因腹瀉便血,驚見體內活生生排出一條1.6公尺長的絛蟲(tapeworm)。
新加坡中央醫院告訴《星期天時報》,新加坡也有類似案例,前年發生一起寄生蟲感染的病例,病人腹內腸道長了一條2.8公尺長的絛蟲,但完全沒有任何蹟象,因此看到絛蟲從肛門排出時,十分震驚。
沒感染症狀
吃未煮熟的豬肉、牛肉或魚肉,都有感染絛蟲的風險。中央醫院微生物學部門透露,上述2.8公尺長的絛蟲的卵,經化驗後應可斷定是魚肉絛蟲。一般上,感染魚肉絛蟲是因吃下未煮熟的三文魚等淡水魚生魚片而導致。新加坡去年相信有兩起感染魚肉絛蟲案例。
絛蟲分頭部、頸部和節片。病人一旦受感染,絛蟲頭部會粘住病人腸胃道,讓其節片慢慢長長。
新加坡傳染病專家許勵揚博士說,由於新加坡同許多已開發國家一樣,越來越多人喜歡吃生魚片,他認為新加坡感染魚肉絛蟲病例,已悄然增多。然而,他強調,無法證實上述看法,畢竟新加坡並沒有收集有關資料,而受感染者往往沒有任何症狀。
受訪醫生也表示,要觀察魚肉內是否有寄生蟲並不容易。一般上,唯有經驗老道的廚師或魚肉供應商才會看出,生魚片是否有寄生蟲產下的卵。
文章來源: 星洲日報/國際·2018.01.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