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加坡旅遊好幾天卻不去環球影城、聖淘沙、烏節路?全程都在樹林裡草叢中喂蚊子?到底是為什麼?
為了......觀鳥。這個旅程過於小眾,原本沒有打算髮出來。
周末剛剛參加了窮遊行程助手的線下活動,跟大名鼎鼎的Amy以及Zjun、思源、小小等幾位美女老師見了面,真是樂趣多多。幾位老師都是段子手,為發言做了精心的準備,笑點密集。
當然沒有精心準備的幾處笑點笑果更贊。比如投影儀臨時掉鏈子,手動分別播放宣傳片視頻和音頻且誤差小於等於十秒的神同步;比如「第六題是為了前五道題雙方打平預備的」;比如考大家手機端和電腦端logo帽子的差別,突然得知沒有差別當場把自己笑得岔氣;比如拍合影時攝影帥哥帶領幾十號人高喊「住手!」正義感爆棚,威懾力十足。我知道您的意思是「助手」,但誰聽得出來呢。這真是一個快樂的周末。
這都在其次。關鍵是還吃了精美甜點,領了大號T恤。連吃帶拿,嘴軟手短,回來就失眠了。心裡就這麼擱不住事,一直煎熬,一直煎熬,怎麼就沒抽中背包呢?一直煎熬。為了轉移注意力,決定編輯照片,發這麼個另類的貼。
通常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觀鳥,如果不了解當地的鳥點,那麼去植物園就是最好的選擇。
新加坡植物園門口有個餐廳,在這裡吃飯的時候,大量的叢林八哥在餐桌附近尋找殘羹剩飯。
繼續前行,挑人少的地方去。在高大的樹上發現了鷯哥。
鷯哥因善於模仿各種聲音,包括學說話,背唐詩之類,多年以來一直是最受歡迎的所謂觀賞鳥。常見於鳥市,價格也一路飆升。我拍鳥多年,第一次在野外見到鷯哥,卻是在遙遠的新加坡。
總是指望有關部門取締鳥市,從盼望到失望再到絕望。那就盼著民眾轉變思想,換個方式愛鳥。觀鳥而不是關鳥。大家都這麼想,鳥市自然就無人光顧了。沒了市場,賣鳥的和抓鳥的自然就另謀生路了。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看到鷯哥腦後的肉垂,想起了拍鳥常戴的帽子,後面帶個簾,避免脖子被曬傷。這次沒帶,導致回京後臉和頭皮整個脫了一層皮,接下來就是後頸和小臂。下次再去一定要做好防護。
下面的這位,你是來送溫暖的麼?
雀形目 > 椋鳥科 > 鷯哥屬
描述:體大(29厘米)的閃輝黑色八哥。具明顯的白色翼斑,特徵為頭側具橘黃色肉垂及肉裾。
虹膜—深褐;嘴—橘黃;腳—黃色。
叫聲:響亮、清晰、而尖厲的tiong聲,各種清晰哨音及模仿其他鳥的叫聲。
分布範圍:印度至中國、東南亞、巴拉望島及大巽他群島。
分布狀況:亞種intermedia為留鳥,見於西藏東南部、南方包括海南島的熱帶低地。地區性常見,但因被捕捉為籠鳥而數量大為減少。
鑲紅綠啄木鳥,國內沒有分布,在當地也少見,真是運氣。
植物園裡大樹參天,枝繁葉茂。機會難得,時間有限。端著架子閃轉騰挪,尋找能看到它全身的空隙。太難了。心裡跟它商量,可否請您在低角度、無遮擋、光線好、背景乾淨的樹枝駐足片刻?
這是它的回答。
白眉黃臀鵯
黑翅雀鵯
長尾縫葉鶯,站在利刺之上,如履平地。
雀形目 > 鶯科 > 縫葉鶯屬
描述:體小(12厘米)的棕頂冠而腹白的鶯。尾長而常上揚;額及前頂冠棕色,眼先及頭側近白,後頂冠及頸背偏,;背、兩翼及尾橄欖綠色,下體白而兩脅灰。於繁殖期雄鳥的中央尾羽由於換羽而更顯延長。亞種inexpectatus 的臉頰及耳羽無細紋;longicauda的上體色深。
虹膜-淺皮黃;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粉色;腳-粉灰。
叫聲:極響亮而多重複的刺耳叫聲te-chee-te-chee-te-chee或單音的twee聲。
分布範圍:印度至中國、東南亞及爪哇。
白領翡翠。
佛法僧目 > 翠鳥科 > 翡翠屬
描述:中等體型(24厘米)的藍白色翡翠鳥。頭頂、兩翼、背及尾呈亮麗藍綠色;過眼線黑色;嘴上部具白點。以白色的頸環及下體為識別特徵。
虹膜-褐色;嘴-上嘴深灰,下嘴淺灰;腳-灰色。
叫聲:降調的粗聲啼叫chew?chew?chew?chew?chew或雙音的chek?chek, chek?chek, chek?chek聲。
分布範圍:南亞及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至紐幾內亞及澳大利亞。
分布狀況:海濱常見的翡翠鳥,在中國僅為邊緣分布。江蘇沿海曾有記錄,可能出現於南沙群島。
習性:棲於岩石或樹上,捕食於沿海或近水開闊區域包括花園、人工林及城鎮。
這是我去新加坡的目標鳥種之一,拍到後正高興,結果它即興表演了捕食,真是意外之喜。
植物園內物種豐富,找鳥時隨手就能拍到其它小動物。
先到這裡,待續。祝前面提到的幾位美女老師和所有女同胞節日快樂。
幾天的拍鳥體會,感覺巴西立公園是新加坡最好的鳥點,地鐵綠線,就是中間有支線去樟宜機場的那條線,坐到巴西立總站,下車向東步行5分鐘即到。
一進門就是大驚喜。金背三趾啄木鳥,色彩比想像中更艷麗。
金背三趾啄木鳥 Common Flameback
形目 > 啄木鳥科 > 金背三趾啄木鳥屬
描述:中等體型(30厘米)、色彩濃艷的啄木鳥。臉部具黑白色條紋。雄鳥頭頂及羽冠紅色;雌鳥頂冠黑而具白色條紋;背及腰紅色;上背及翼覆羽金色;胸具鱗狀斑,羽白而緣黑。與大金背啄木鳥區別在僅有一道黑色頰紋,且僅有一後趾。
虹膜—紅色;嘴—黑色;腳—黑色,僅三趾。
分布範圍:印度、南亞及東亞、菲律賓及大巽他群島。
分布狀況:亞種intermedium為西藏東南部及雲南南部(西雙版納)開闊的低山林地及耕作區的一種不常見啄木鳥,高可至海拔1000米。
新加坡巴西立公園面積不小,我走了其中大部分地區。公園臨海,兩條小河在這裡入海並把公園分成三部分。西面的一條河叫做Api Api河,東面那條叫做tampines河。tampines河上有兩座橋,離海遠的這一座是很好的鳥點。
河水上午很深,下午不知是否因為退潮,水變得非常淺,大片的河床裸露。橋下形成了幾個小水窪,引來白胸苦惡鳥前來洗澡。
大概是沒洗過癮,此君濕漉漉地上岸,大踏步走向旁邊的水窪,全然不顧自己落湯雞的形象。
換個池子,接著泡,盡情撲騰。洗完一看,胸更白了。
白胸苦惡鳥 White-breasted Waterhen
鶴形目 > 秧雞科 > 苦惡鳥屬
描述:體型略大(33厘米)的深青灰色及白色的苦惡鳥。頭頂及上體灰色,臉、額、胸及上腹部白色,下腹及尾下棕色。 詳細見: 白胸苦惡鳥百科
虹膜—紅色;嘴—偏綠,嘴基紅色;腳—黃色。
分布範圍:印度、中國南部、東南亞、菲律賓、蘇拉威西島、馬魯古群島及馬來諸島。
分布狀況:亞種chinensis繁殖在中國北緯34°以南低地。越冬於雲南、廣西、海南島、廣東、福建及台灣。偶見於山東、山西及河北。為適宜生境下的一般性常見鳥,高可至海拔1500米。
習性:通常單個活動,偶爾兩三成群,於濕潤的灌叢、湖邊、河灘、紅樹林及曠野走動找食。多在開闊地帶進食,因而較其他秧雞類常見。也攀於灌叢及小樹上。
白胸翡翠 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佛法僧目 > 翠鳥科 > 翡翠屬
描述:體略大(27厘米)的藍色及褐色翡翠鳥。頦、喉及胸部白色;頭、頸及下體餘部褐色;上背、翼及尾藍色鮮亮如閃光(晨光中看似青綠色);翼上覆羽上部及翼端黑色。 詳細見: 白胸翡翠百科
虹膜—深褐色;嘴—深紅;腳—紅色。
分布範圍:中東、印度、中國、東南亞、菲律賓、安達曼斯群島及蘇門答臘。
分布狀況:於中國北緯28°以南包括海南島在內的大部地區為相當常見的留鳥,可至海拔1200米。在台灣為迷鳥。
習性:性活潑而喧鬧,捕食於曠野、河流、池塘及海邊。
黑枕黃鸝
雀形目 > 鴉科 > 黃鸝屬
描述:中等體型(26厘米)的黃色及黑色鸝。過眼紋及頸背黑色,飛羽多為黑色。雄鳥體羽餘部艷黃色。
虹膜-紅色;嘴-粉紅色;腳-近黑。
分布範圍:印度、中國、東南亞、巽他群島、菲律賓及蘇拉威西島。北方鳥南遷越冬。
分布狀況:亞種diffusus分布於中國東半部包括海南島及台灣。地區性常見,高可至海拔1600米。
習性:棲於開闊林、人工林、園林、村莊及紅樹林。成對或以家族為群活動。常留在樹上但有時下至低處捕食昆蟲。飛行呈波狀,振翼幅度大,緩慢而有力。
綠鷺 Striated Heron
鸛形目 > 鷺科 > 綠鷺屬
描述:體小(43厘米)的深灰色鷺。成鳥:頂冠及鬆軟的長冠羽閃綠黑色光澤,一道黑色線從嘴基部過眼下及臉頰延至枕後。兩翼及尾青藍色並具綠色光澤,羽緣皮黃色。腹部粉灰,頦白。雌鳥體型比雄鳥略?S啄窬吆稚菸啤?br>虹膜-黃色;嘴-黑色;腳-偏綠。
分布範圍:美洲、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度、中國、東北亞及東南亞、馬來諸島、菲律賓、紐幾內亞、澳大利亞。
分布狀況:亞種amurensis繁殖於中國東北,冬季遷徙至南方沿海地區;actophilus在華南及華中甚常見;javanicus甚常見於台灣及海南島。
習性:性孤僻羞怯。棲於池塘、溪流及稻田,也棲於蘆葦地、灌叢或紅樹林等有濃密覆蓋的地方。結小群營巢。
蒼鷺 Grey Heron
鸛形目 > 鷺科 > 鷺屬
描述:體大(92厘米)的白、灰及黑色鷺。成鳥:過眼紋及冠羽黑色,飛羽、翼角及兩道胸斑黑色,頭、頸、胸及背白色,頸具黑色縱紋,餘部灰色。幼鳥的頭及頸灰色較重,但無黑色。
虹膜-黃色;嘴-黃綠色;腳-偏黑。
分布範圍:非洲、歐亞大陸、朝鮮並日本至菲律賓及巽他群島。
分布狀況:地區性常見留鳥,分布於中國全境包括台灣的適宜生態環境。冬季北方鳥南下至華南及華中。
習性:性孤僻,在淺水中捕食。冬季有時成大群。飛行時翼顯沉重。停棲於樹上。
謝謝誇獎,文章怕是太過特別了:)
我爭取快點更新完。
這才是主角,巴西立公園的明星之一。這是繼在尼泊爾之後,我第二次拍到冠斑犀鳥。
跟上次在尼泊爾相比,這裡的離鳥更近一些。
巧了,也遇到一張正臉,好怪異啊。
離開繁茂的樹葉,看著清爽多了。
謝謝配合。
好難得,他摘了一顆紅果,畫面生動多了。
冠斑犀鳥 Oriental Pied Hornbill
犀鳥目 > 犀鳥科 > 斑犀鳥屬
描述:體小(75厘米)的黑白色犀鳥。具黃色/白色大盔突,有時盔突上具黑色紋理。全身體羽黑色,僅眼下方有一小塊白色。下腹部、大腿及尾下覆羽白,飛羽羽端及外側尾羽亦白。 詳細見: 冠斑犀鳥百科
虹膜—深褐;眼周裸皮及喉囊白色;嘴—嘴及盔突黃色/白色,下顎基部及盔突前部具黑色點斑;腳—黑色。
分布範圍:印度北部、中國南部、東南亞及大巽他群島。
分布狀況:以往易見,今已罕見,於西藏東南部、雲南南部及廣西南部低地的原始林及次生林。
習性:喜較開闊的森林及林緣。成對或喧鬧成群,振翅飛行或滑翔在樹間。喜食昆蟲多於果實。
去烏敏島的那天是個周末,人比鳥多,收穫寥寥。
遠距離地拍到紅頸綠鳩。
烏敏島上的水塘里,蓮花盛開。
跳跳魚。
環島的步道,遊客眾多,沒有找到適合拍鳥的地點。獼猴在高大的椰樹上玩耍。
巴西立公園鳥況相對好得多,儘管我去的時候並非鳥季。
斑姬地鳩。
噪鵑雄鳥。
噪鵑雌鳥。
葵花鸚鵡。
巨蜥。巴西立河邊常見,個頭不亞於鱷魚,目測體長至少兩米。
堤岸上的巢穴。
體型粗壯,看似笨拙,但水性極佳。
這條要說也是條大蜥蜴了,連尾巴長度有30厘米。但跟前面的巨蜥相比,簡直像個玩具。
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6146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