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神馬時候運動的最少,居然是周末?

突然發現新加坡大多數人都是宅男!

新加坡最常說沒時間運動,但一組數據顯示,新加坡在平日工作日的運動量較高,在閒暇時間較多的周末反而不常運動。

學生也同樣在平日有較高運動量,學校假期和公定假日就鬆懈下來,凸顯家長有責任確保孩子不在校時,維持健康生活。

在分析了新加坡健步大挑戰的數據後,發現以上現象。前年11月推出的大挑戰吸引15萬餘人參加,隔年第二屆吸引約35萬人。希望後個月展開的第三屆活動可吸引五六十萬人參與。

參與者每完成一個級別的挑戰,可獲一定金額的購物券作為獎勵。首年推出的活動有三個級別的挑戰,超過九成在至少12周時間內完成所有挑戰者,儘管不再獲得獎勵,但仍保持日均行走約8800步的運動量。

針對2600名參與者展開的調查也顯示,參加挑戰前、每周運動量低於150分鐘(日均行走3000至5000步)的人當中,21%在完成三級挑戰後會維持運動量,日均行走8000多步。

這與一般設想相反,顯示一旦在12周後養成習慣,即使不再有實質獎勵,仍會維持健康生活。

根據之前的調查,不運動的理由主要是沒時間、太懶惰、太累或沒興趣。每周運動至少150分鐘的人口比率在2010年至2013年介於51%至54%。

健步大挑戰難度增 助更多人提高運動量

對首屆健步大挑戰展開行為研究,並按所得結論去改善下來的活動,包括把挑戰和獎勵倍增至六級和提高贏獎難度。修改後的活動並沒有導致參與者望而卻步,反而有更多人因而提高運動量。

在某個周末推出額外獎勵日,提供多一倍的積分,吸引8000人參與,顯示類似設計有助提高國人在周末的運動量。

吸引6萬5000名工作人士參與的新企業挑戰,令他們的日均步行量,比其他參與者多出近一公里。

隨著健步大挑戰的推出,每周運動至少150分鐘的比率,從2013年的50.7%增至去年的57.7%;每周運動量的中位數也從2010年的165分鐘,增至去年的190分鐘。

就算沒有達到日行一萬步等運動目標,一般人只要提高運動量都可受益。

原本日行三五千步的成人,若增至7500步至一萬步,可降低膽固醇含量和血壓過高的機率,糖尿病患也能更好地管控血糖指數,這些可把涵蓋所有死因的死亡率降低多達19%。常運動也可改善睡眠品質和促進集中力、減輕焦慮情緒,可把患抑鬱症的機率降低多達50%等。

今年展開的大挑戰預計加入的環節是讓每分鐘行走超過100步者累積更多積分。

不常運動者若減少久坐不動的時長,降幅越多,對健康的益處就越大。另一方面,若所做的運動可讓心跳達到極限的70%,等於做了有氧運動。這對心臟有益,而新環節可鼓勵一些人去這麼做。

每周運動至少150分鐘只是一個建議指標;慢性疾病患者若要減重,應儘可能增加運動量,燃燒更多卡路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6057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