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新山到底是誰依仗著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張曾引來網友熱議的圖片:

在夜晚,從香港遠眺深圳:

當然,圖片都有角度的影響,從香港郊區遠眺確實不能說明什麼,但是,滄海桑田,隨著時代的發展,香港和深圳之間確實發生了變化。

36年前 深圳望香港 36年後 深圳超香港

1980年,深圳GDP只有2.7億元,人口數量剛剛達到33萬;而位於對面的香港GDP已超過400多億,人口已有500多萬。到2015年,深圳GDP為17500億元,人口已超1000萬,GDP已經同香港相差無幾。而隨著香港經濟空心化嚴重,使得外界更加看好,2017年深圳GDP可能會超越香港。

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5周年的時候,有媒體將深港兩地的經濟水平做了對比: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GDP估值進行計算髮現,如今香港十大富豪的總家產相當於香港GDP的35%,遠超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從這個比例中不難看出,香港的貧富差距已經大到難以想像的地步。而香港社會近年來不斷升溫的不滿情緒,正源於此。

簡而言之,超級地租和財富高度集中導致產業空心化,並讓社會上下流動幾近停止,年輕人沒有機會沒有選擇權利,不少香港人紛紛前往內地留學和工作,深圳成為他們大多數人的優先選擇。

這三十多年,深圳從一個封閉的小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從依附於香港的技術資金和人才,到如今大批香港人紛紛前往深圳等地尋求發展機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窩窩」,到底是什麼原因所致?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都是「特區」「惹的禍」

深圳經濟特區在設立之時經濟比較落後,建設的起點不高,但毗鄰港澳,與海外有著廣泛的聯繫,具有加快經濟發展的許多有利條件。特區的建立和發展打破了傳統的自產自銷的封閉型經濟模式。不僅創造了驚人的「深圳速度」,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是因為這一原因,中國知名房企碧桂園投資2500億,聯手國際頂尖團隊打造的森林城市,也藉助深圳特區這一噱頭,打出了「下一個深圳」的宣傳語,一時間引來無數國內投資者的關注。

森林城市所在的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特區於2006年7月30日成立,是馬來西亞政府在柔佛州推行的一項大型經濟發展計劃。因該特區與新加坡毗鄰,被形容為如深圳之於香港的經濟特區。該區由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國合作發展,希望以此振興區域經濟。

實踐證明,經濟特區在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的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的窗口作用,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示範區作用。

但是,藉助經濟特區的力量,未來的新山和新加坡誰來依仗誰,尚不好說。因為如今的深圳,即將趕超當年依附的香港,或許,未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還需新山來帶動前進。

中國作為「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方,近年來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和地位日益強大,很多東協國家也已然察覺到了這種變化。

2014年,中國與東協的貿易額達到4800億美元,中國成為東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東協的十個國家也都加入了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

新馬兩國扼守馬六甲海峽,地緣相同卻命運不同。

新加坡是典型的「小國寡民」,719.1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可謂「彈丸之地」。但是,新加坡又占據馬六甲這一重要地理位置,地緣重要性突出。同時,新加坡又與世界上最大的兩個伊斯蘭教國家相鄰,周邊關係緊張。因此,為了避免被孤立,新加坡據其戰略要地,緊緊地拉住美國作後盾,抱住美國大腿,讓周圍國家有所忌憚。

但與此同時,新加坡也遭受到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的衝擊,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中國和馬來西亞此前組成了「港口聯盟」,該計劃涵蓋了馬國6個港口和中國10個港口。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7月3日表示,馬國積極響應並參與「一帶一路」,因此提出了巴生第三港口計劃。

巴生港距離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43公里,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北岸。馬六甲海峽東端還有世界大港新加坡,目前中馬兩國正在就項目可行性進行商討,此外,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也引來很多客商關注。這個貿易區將打造成東協唯一的清真產品交易中心,亞洲最大的清真產品轉運中心,被定位為「中國出口商品走向東南亞的最大中轉站」。

如果巴生第三港口計劃順利實施,對於新加坡來說其港口中心的影響力將會削弱,進出口貿易和經濟發展勢必受到限制。

而另一方面,作為東南亞地區的航空中心,新加坡航空在東南亞、東亞和南亞擁有強大的航線網絡,並占據袋鼠航線的一部份市場。除此之外,新加坡的樟宜機場還有跨太平洋航班,包括以A340-500來營運的全球最長的直航航班新加坡-紐約和新加坡-洛杉磯。相比新山的士乃機場來說,客流量和航班量都占盡上風。

但在中國首條直飛馬來西亞新山航線於5月30日正式開通以後,士乃機場開始迎來大量客流,這是繼馬來西亞3月1日起對中國遊客實行免簽費用之後的又一重大利好,也將為依斯干達特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日後越來越多的航線開通計劃也將提上日程。除此之外,2015年12月南航已開通廣州—東馬沙巴直航,馬來西亞馬印航空公司也開通了「三亞-檳城-吉隆坡」的國際航線。對此,新加坡更加不能坐視不理,若是失去港口中心和航空中這兩個「金鐘罩鐵布衫」,那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也將名存實亡。

如今的新山不同於往日

「建立特區」對於一個地區的長遠發展意義深遠。比如中國的深圳,比如馬來西亞的新山。

新山是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特區的核心組成部分。目前,依斯干達特區已經吸引超過400億美元投資,微軟、樂高、淡馬錫等知名企業紛紛進駐。

受到「特區」利好政策的影響,中國對馬來西亞投資漲勢明顯,2009年~2015年,中國對馬來西亞在製造業領域的投資累計達136億元,包括143個項目,創造了2萬多個就業機會。與新加坡一道海峽之隔的新山更是成為中國房企和物流港口公司的必爭之地,中國數一數二的房企紛紛在此紛開展大規模的造城運動,力圖將十幾萬人口遷移至新山,打造一個可以媲美新加坡的國際港口城市,為此,馬來西亞政府甚至不惜特批免稅島,在政策方面給予新山最大支持!

碧桂園森林城市獲批免稅島政策https://www.contactmalaysia.com.cn/jiaodian/2489.html

此外,中馬「兩國雙園」正在加緊建設。中馬欽州產業園正在從基礎設施建設轉向產業全面布局新階段;中馬關丹產業園中,年產350萬噸現代化鋼鐵廠正在建設,2017年將開工投產;總投資6億美元的陶瓷廠等一批新項目也將陸續落地。

隨著產業轉移,對於馬來西亞來說,人口的遷移將會是下一波發展的重要紅利。隆新高鐵通車後從伊斯干達到新加坡將更加快捷,屆時將吸引大量新加坡居民到物價水平低的馬來西亞學習工作甚至居住。

馬來西亞伊斯干達經濟特區的新山,將成為又一個崛起的「深圳」。新山並非依附於新加坡來實現自己的經濟騰飛,相反,如今的新山藉助「伊斯干達經濟特區」和「一帶一路」政策這兩張「金字招牌」,已經在騰飛的路上開始前行。

前有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成功案例,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馬來西亞的新山也必定取代新加坡,成為整個亞太地區矚目的焦點。

明良海外【Mln_Malaysia】歡迎關註明良海外!這裡有最新鮮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的投資、置業、旅遊、美食等資訊。歡迎添加管理者個人微信號(mlnleo)溝通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6035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