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11日發表社論《預期馬來半島東鐵開新局》稱,馬來西亞政府對由中國投資的新鐵路寄予厚望,希望借其推動馬來半島東海岸的經濟發展,進而促進馬來西亞社會的穩定,這對新加坡亦有利。
在國際上備受注目的中國投資、全長688公里的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鐵路(簡稱東鐵),於8月9日在彭亨州關丹正式動土,預計在2024年完工。馬來西亞首相兼財政部長納吉保證,將來東鐵可望帶動彭亨、登嘉樓和吉蘭丹的經濟發展,也有助於減緩馬六甲海峽的繁忙情況。
文章稱,馬來西亞向中國融資550億林吉特(1馬來西亞林吉特約合1.55元人民幣——本網注)的東鐵,是意在使馬來西亞蛻變的重大投資,馬政府有理由對此寄以厚望。納吉說,目前南海及馬六甲海峽的運輸貿易主要依賴新加坡,東鐵完成後,配合關丹深水碼頭的建成,能大大提升馬國的國際貿易地位,這條鐵路也可作為泛亞鐵路樞紐。東鐵的貨運與客運比重是70%對30%。所以,它主要還是作為一條貨運鐵路。半島東西兩岸的貨運開通了新的路線,理論上可以免去繞道新加坡的水路,節省一些商業成本。
文章稱,半島東海岸的經濟發展一向滯後,運輸業落後是一大因素,東西貨運打通之後,也許可以把更多的資金吸引到東岸三州。
文章稱,中國資金過去幾年大舉進軍半島,推動柔佛的填土和大小房地產項目開發,大大地改變了南馬的面貌,帶來蓬勃的發展氣象。此外,馬中共同發展的馬六甲皇京港,在馬來西亞國內引起很大的興奮。
文章稱,皇京港表面上是挑戰新加坡的海港地位,但它其實是個集旅遊、住宅、經濟特區和港口的綜合項目,對新加坡的威脅還言之過早。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人力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長楊莉明今年1月間在國會中回答議員的問題時表示,以儲油設施的儲存能力為例,皇京港計劃建造150萬立方米的儲油設施,與新加坡目前的2050萬立方米的儲油容量相去甚遠,而且這個計劃也缺乏貨櫃處理設施。
文章稱,新加坡剛步入建國52周年,雖經歷了不少的風風雨雨,但經濟仍保持強勁活力。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為區域打開新的局面。馬來西亞的新格局也可以視為乘勢而為,它表現出更大的經濟動力,給新加坡帶來競爭也帶來機遇。馬來半島本來就是新加坡投資家的投資重點,東鐵若是如預期一樣帶動東岸的經濟發展,也等於給新加坡商界多打開一個投資的窗口。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60056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