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拿下新加坡國立大學全獎博士offer?我整個申請過程都在這兒了

個人背景

本科:南理工教育實驗學院武器系統與工程

GPA 88 雅思 7 GRE 330+3

申請優勢:三維不錯

申請劣勢:科研經歷一般,paper較少

錄取:新加坡國立大學 機械工程全獎博士

精準定位,前期準備

大三的時候我參加了學院組織的新加坡遊學活動,對新加坡的幾所學校都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因此回來後一直有申請那邊學校的想法,在瀏覽了幾所學校的網頁後發現那邊的機械系正好有和我本科科研訓練做得方向類似的教授,後來我又在小木蟲、寄託天下看了一些經驗帖,覺得有成功的希望,於是更加堅定了申請新加坡博士的決心。

本來我覺得自己是有時間和能力完成DIY的,我的雅思、GRE也都是自己複習一次考過的,但是我大四時的舍友當時也在申請美國的學校,他選擇的是留學服務機構,但不是指南者教育,他給我看了他的文書包括CV和PS,我發現經過專業人員寫出來的文書就像把舍友包裝成了另一個人,換句話說,把他一些普通的經歷,如實習課設等,從另一種角度來寫挖掘出一些閃光點,覺得瞬間變得高大上。除此之外,文筆修辭很專業,篇幅很簡潔的就把該講的講完了,不會像自己寫的英語文書拖泥帶水。我想如果別人都是這樣選擇了專業的機構,那即使自己硬性條件沒問題,在這些文書方面也會使對方學校看起來落後別人一截,所以我就放棄了DIY,想找一家留學機構。

還是因為我之前的舍友,他找的是國內某大牌留學服務機構,但是他老跟我抱怨給他配的老師不太懂他的電子類專業,所以經常搞不懂舍友提綱里一些專業的內容,以至於寫出的文書不符合舍友的預想,需要不斷跟她溝通修改,這樣來回折騰的次數多了既耽誤時間又讓人覺得心累。還有對方機構比較大,一位老師負責多名學生的申請,有時候文書完成的超過了預定時間節點或者舍友遇到申請的比較緊急問題時,對方沒有及時給予答覆或幫助。聽了舍友的抱怨,我就對這些留學服務機構心有餘悸了,畢竟申請博士會涉及到更為專業深入的知識內容,找一些不靠譜的人怕會耽誤自己的申請。那時候我偶然在自習教室看到了指南者教育的宣傳手冊,上面寫著有海外名校在讀的博士導師一對一服務,我覺得至少他們經歷過申請這一步,肯定有一些獨到的經驗,就像我申請成功後就至少能和大家分享一點個人心得了,後來我又去他們在南京的公司聊了聊,支付寶擔保以及拿到offer才付款等服務條款讓我覺得比較靠譜,於是我就選擇了指南者。

申請時間規劃

我的申請跨度可能有點長,大概給列一個list

2015.7:大三暑假複習雅思一個月

2015.9-10:大四上學期兩個月準備GRE考試

2016. 2-5:去法國交流做畢設,增加自己的申請背景

2016.6:回國後跟指南者教育簽約

2016.7:完成了CV、推薦信

2016.7-8:在負責我申請的學姐指導下完成了博士申請需要的Research Proposal,8月底完成後開始與國外導師套磁聯繫

2016.9-10:完成了PS,根據套磁的情況遞交了申請材料

2016.12:NUS的老師面試

2017.1:NUS發了用於申請CSC的offer,相當於半獎

2017.3:在南理工提交CSC申請

2017.5:CSC獎學金獲批,NUS給了正式offer

背景提升

1. GPA和專業背景

我的GPA是3.86/4,專業是機械工程類的。我覺得GPA無論對於申請master還是phd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同時我感覺又是提升起來最為簡單快捷的方式。其實南理工的考試並不是太難,我之前本科在上課的時候也會由於有別的事情翹課或者上課時幹些別的事情,但是本科最後的紙面考試還是占成績的絕大部分嘛。所以每學期電光文印室都是必去消費的場所,臨到考試前更是用生命在複習。我一般是這樣的,每門考試前會提前預留出較長一段時間,先把書看透在刷題,然後暴露出不會的知識點再看書,然後再刷題,這樣反覆幾遍,我覺得自己都可以替老師去出題了,最後考下來分數也都比較理想。所以我建議有出國想法的同學平時考試時要多努力一下。

2. 科研

申請科研型的項目,最重要的還是科研經歷,碩士生會有自己的課題和paper,那作為本科生就需要自己去尋找進實驗室參與科研的機會。不知道大家學校的情況如何,我們學校現在每年給大三學生開展的科研訓練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其實這個東西大家都覺得比較水,最後應付一下能過就行,但是機會擺在眼前,它水不水或者能不能為你的申請加分完全取決於你的態度。或者,大家也可以通過讀研的學長學姐,或者直接看官網老師研究方向或者去找任課老師聊一聊,表示自己想進實驗室打個雜幫干點活,如果老師條件允許的話應該還挺願意的。我就是在科研訓練中參加了一個關於固體力學的項目,主動去聯繫指導老師,老師也給了論文還安排了研究生的大腿師兄帶,然後就是讀論文跟著師兄做實驗、處理數據,不懂就問,最後跟著水了一篇EI,也算是有點收穫。但是重要的是,這個項目就好像把我帶進了這個研究方向的大門,以後無論是畢業設計還是出國申請,都是沿著這個方向在走,而且在寫文書的時候,在指南者教育學姐的幫助下,把整個看起來很普通的項目中間一些閃光的細節挖掘了出來,體現出我在科研過程中一個成長進步的過程。包括跟國外導師聯繫的時候,因為親自參與過實驗等過程,也能有內容可談。

當然,如果你覺得本科學校的科研太水,也可以考慮學校為大家提供的一些赴海外交流做畢設的機會。很多學校都和國外高校有一些合作項目。就南理工來說,除了英美澳等國家的課程學習,還有本科生公派德國慕尼黑工大、法國礦業電信聯盟的做畢設以及去卡耐基梅隆實習的機會,如果大家能去參加並在對方學校參與一些科研項目,那對於背景提升作用還是蠻大的。我自己之前沒有想好要不要出國做科研,然後就想先去法國做個畢設看看吧,然後在那邊做了一個關於有限元編程仿真的課題,最後也有一篇二作國際期刊文章要發,再申請國外phd的時候,陶瓷的老師都對這段經歷比較感興趣,會問在那邊做過什麼工作,與組裡的教授和其他學生交流合作的如何。因為如果申請phd也是需要到對方組裡去工作,所以如果你之前有這樣哪怕是很短的一段經歷,可能會讓老師覺得你可以儘快適應海外科研工作。而且這些海外做畢設實習的機會,都是免學費的,國家留學基金委也就是csc會資助生活費,大家完全不用擔心費用的問題,我覺得是不錯的機會,關於csc我在下文為大家詳細介紹。

3. 比賽

大家對於學校里各種各樣的比賽活動也都有所耳聞,我想也都知道比賽獲獎對於提升個人背景還有豐富簡歷的重要作用,因為我參加的比賽的活動不是太多,所以心得體會有限。但我有一個小的建議,就是大家多參加一些與本專業或者研究領域內相關的重要比賽,比如我是固體力學方向的,我本科就認真準備大學生力學競賽,同樣的,理工科的同學參加數模比賽,自動化的同學參加機器人比賽,這樣有的放矢,對於大家背景提升會更為有效。

4.語言備考

因為我前三年基本修夠了學分,大四沒什麼課,就從大三暑假開始準備語言,暑假在學校和考研的同學一起學習,準備了一個月然後8月考的7分。GRE是新加坡phd申請需要的,我是大四開學後脫產準備了兩個月然後一次考了330。如果大家時間不像我這樣寬裕,指南者教育負責申請的學長學姐也會幫你規劃考語言的時間,推薦備考資料、一對一練習口語和批改作文等,比起我自己學這樣合理規劃有個好處就是,你可以同樣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在準備語言同時還可以做科研、刷GPA等,也不至於像我連續幾個月學英語學到吐。

國家留學基金委CSC

我能拿到NUS全獎博士還有個不得不提的因素就是國家留學基金委CSC,雖然它不是一個提升背景的途徑,但會使phd的申請難度稍微降低一點。CSC有本科生的項目還有研究生的項目,主要為成功的申請者提供國際旅費以及在國外學習的生活費。

本科生的項目是南理工各個學校與國外院校合作項目,只要英語績點沒問題,基本在學校名額範圍內報名就能獲批。也就是大家不是想去哪所學校就去哪所學校,無論是交換課程學習還是實習或者是畢設項目,都要看學校有哪些合作渠道,國內學校名氣越大資源越多,能參加的項目也就更多,大家可以去教務處網站或者國際交流合作處看看。

我著重說一下研究生項目,這個與本科生不同。只要你能拿到國外教授或者學院給的免學費offer,就可以拿這個offer申請csc的生活費,去的國家學校是根據提交的offer自己決定。申請者涵蓋大四應屆本科生到博士一年級,只要滿足國外直博條件拿到offer即可。

一、為什麼要走CSC?

大家知道像nus、ntu等國外院校近兩年排名靠前,申請它phd項目的人自然非常多,不光是直博的本科生還有畢業的研究生等,你要從眾多申請人中脫穎而出拿到全獎offer難度自然非常大。但是,如果你跟在套磁的時候和對方老師講你要走csc途徑,也就是國外大學給你免學費,然後你自己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委提供的生活費,這樣國外大學就可以節省一筆經費,自然拿到offer的幾率也更大一點,比如你的gpa、語言或者paper可能沒有其他全獎申請者有優勢,但是對方一樣會考慮錄取你。CSC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而且也能作為你在學術方面表現傑出的證明。

二、時間和流程:

通常9、10月份開始跟國外的教授進行套磁聯繫,向國外學校提交申請,爭取在來年1、2月份對方會給你預錄取函,拿著這個offer3月份申請CSC,5月份出結果成功的話國外學校會給你正式錄取的文件。我們學校包括聯合培養博士在內130人錄取了將近90人,這個成功的比例遠比申請國外大學的全獎成功率要高很多。CSC也可以申請碩士項目,但名額少很多,而且專業有限制,具體的細節感興趣的可以百度國家留學基金委官網。

三、申請需要的文件

第一個是出國留學申請表,可以說是整個申請中比較關鍵的一個文件。裡面需要填寫國內外學習經歷、學術成果、國內外導師信息等。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一個研修計劃。這個研修計劃和給國外導師學校的RP還不太一樣。第一個部分是研究背景,這個研究課題最好偏向於國家重點資助的研究領域,比如我的課題其實是復合材料的力學研究,我寫申請材料的時候就寫航天用復合材料研究,因為航天材料是屬於優先資助領域的,這樣會增加成功的機率,當然申請成功出國後換其他課題沒啥影響的。然後需要在這份材料里寫明你的研究對於國家發展的意義,第二部分是選擇國外大學的原因,就要寫該學校排名高或者對方實驗室比較牛,第三部分是出國必要性和可行性,這個要寫是國內目前這方面研究比較少並且是急需的技術,還有,以及你出國之前都掌握了哪些科研技可以保證出國後能順利科研拿到學位,第四部分是國外學習目標、實施方法和時間安排,這個和RP差不多,

最後是學成歸國後的計劃。這個申請表可以說就是申請CSC獎學金的文書材料,是評委專家主要閱讀評選的依據,所以申請時要仔細準備,在字數要求範圍內儘量越詳細越好。

第二項單位意見表一般是學校要填的,第三四項導師推薦信以及專家意見表是聯合培養博士需要的,大家要申請讀學位是不需要的。第五個offer邀請信必須要寫明是免學費的以及國外導師信息以及課題名稱,因為留學基金委提供的是生活費,國外學校給免學費。當然也可以給大牛提供學費資助,就是第六個文件,但是這個一般來說要求非常高,還要去北京由專家面試來確定是否提供學費資助。第七和第八需要聯繫國外導師提供他的學術簡歷,以及英文版的研究計劃,有的外導人好直接寫好計劃簽字發過來,大多是自己寫好給導師審一下然後簽字掃描發過來,這個英文版的計劃是申請表里那個研修計劃的輔助文件,大概翻譯一下就好,因為國內評審專家不肯能花很多時間去看每位申請者的英文文件,所以重點還是中文的申請表里的研修計劃。最後還要交成績單、語言成績(大概雅思6.5,托福夠95就滿足要求了)、身份證明學位證書等。

四、評審的標準

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總體標準是「一流的學校、一流的導師、一流的人才」,其實就是要看申請的國外學校排名是否靠前,對方實驗室是不是國際一流的,對於導師最好是教授副教授、國際期刊主編或者在學校有行政職務等,這個體現在國外導師簡歷里,最後是自身的成績、科研等,以及課題是否有價值還有研究計劃是不是切實可行,這個體現在中文研修計劃里。基金委要綜合各方面來對全國的申請者進行評選,有時候在論壇里一些學術大牛,SCI一大把的可能因為選校課題或者文書問題最後淘汰了,像我這種渣渣認真準備最終也可以成功,所以相比於國外全獎申請,這個對學術要求只是一方面,最終成功機率更高。

推薦信和文書

準備這些文書材料我覺得是很有技巧的,要在很有限的篇幅內把最優秀的自己展示給招生官,這對個人的邏輯、語言功底要求非常高,而且文書的描述會給招生官留下一個直接的印象,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從我的申請經歷來看,指南者教育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安排的學姐會按照我寫的中文提綱,篩選整理出最有價值的內容,然後挖掘出能寫出亮點的地方,不斷主動和我溝通,完善細節。無論是提交給學校的ps,還是發給套磁老師的CV、RP都很放心,而自己只需要把精力放在提升科研背景、和老師不斷郵件溝通就行,當然了包括郵件套磁、後期面試,學姐都會給建議幫助,不至於像小白一樣犯一些低級錯誤,提高自己成功的機率。

RP和套磁

申請PHD除了master需要的CV、PS等文書,還多了一個RP,這個是用來和國外學校教授陶瓷用的,當然正式申請的時候學校也可能要求提交。

什麼是RP呢?這個與PS不同,它是純客觀的學術性的文書,就是根據你之前的研究經歷和興趣以及要套磁老師的研究方向,對某一個課題提出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案。研究計劃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topic。這個課題不是自己憑空想出來的,而是要符合陶瓷教授的研究興趣,否則寫完了給他發過去可能人家也不會感興趣。這個可以去學院或者系裡的官網上去找系裡教授的簡介,一般會寫教授的研究興趣和方向以及最近幾年在做哪個方向。而且大多數教授會貼出自己課題組的網站,上面會把最近的研究課題以及發表的學術論文列出來,有的也會寫有沒有招生計劃以及手裡需要學生做的課題。確定了要套磁的目標後,再根據自己的研究經歷或者興趣,定下自己RP的題目。當然這個題目最好要有新意,而且範圍要小要明確具體。

二、Background。這個部分不是重點,但是需要通過閱讀大量文獻總結而成。確定了題目之後可以找一些綜述性的文獻儘快了解這個領域,然後在搜一些更為深入專業的期刊paper來讀,這個一方面是總結你做這個課題有什麼意義,另外可以清楚前人已經做了什麼工作,這個領域現狀如何,還有哪個方面做的人比較少還比較有價值的。

三、Methodology。這個研究方法是整個研究計劃最為重要的部分,如果套瓷的老師對這份研究計劃感興趣,這個部分也是他最有可能會讀的部分。這個就是在讀phd期間如何具體來完成你的研究課題。比如我的題目是需要力學試驗的,那就要寫用什麼儀器做什麼實驗,過程大概是怎樣的,做完實驗後數據需要怎麼處理,處理後是用來幹嘛,是否需要理論建模還是數值仿真驗證。這樣一步一步詳細的寫出來,其實也是向套磁教授展示你自己科研實力以及是否對未來的科研工作有一個可行的規劃。這部分最好能有博人眼球的創新點,但是也不能脫離了實際,比如這個方法國際上都不太成熟或者需要的儀器是教授實驗室里壓根沒有的,要避免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提前讀一下教授組裡發的論文,看看他們現在都有什麼樣的實驗室條件。大家如果在學校里有帶科研的老師,最好寫完後請他們幫助看一看潤色一下。

四、Results預期的結果。這個就是寫一寫預期的研究結果以及意義。最後再附上完成這篇RP所參考的文獻,也可以加上一個大概的時間規劃,比如讀PHD期間某個時期需要完成哪項工作等。

寫完RP以後,就可以連同自己的CV、paper一起發給心儀的教授,如果教授感興趣就會回復,有回覆就有成功的希望了。然後在後續的郵件中,可以更深入的跟教授聊一下之前做過的內容,以及表達一下跟他做科研的願望,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小技巧,我當時申請的時候也參考了論壇里的一些帖子,幫我申請的學姐也給我很多建議,這裡因為篇幅原因就不細講了。

我當時聯繫的這位導師,是之前在我們學院官網上看到他來我們學校開過講座,跟他聯繫的時候也提過這事,導師可能來過印象不錯,然後就聊熟了。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關注一下自己學校來做報告的國外導師,通過參加講座提問問題之類的,如果可能的話給老師留個印象,這樣之後會更簡單一點。如果大家在實驗室里表現很好,而碰巧實驗室老師從國外回來,也可以讓他幫忙推薦一下寫封推薦信之類的,對方可能回復機率更大點。

經驗總結

寫了這麼多成功的個人心得和體會,我還有幾點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分享給學弟學妹們,希望大家不走我的老路:

1、時間規劃不合理,我之前沒有諮詢過像指南者教育這樣專業的機構,對留學的申請目標不是特別清楚,結果導致我大四暑假自己才發現nus的phd項目11月初錄取就截止了,而這個時間我考GRE比如十月份已經沒有考位了,這就影響了我當年的申請。所以有留學想法的同學多和熟悉申請的學長學姐交流,哪怕是指南者教育等即使還沒簽約,也可以諮詢他們給你一個大概的申請建議,然後自己再做決定。申請過程比較漫長,一定要做好時間節點規劃,以免像我一樣錯失良機。

2、定下了申請目標,就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不斷提升自己的背景。我當時大四一想反正也耽誤了新加坡項目的申請,去法國做畢設又是下學期,沒啥課那就先玩玩吧。結果就跑去東南亞背包玩了一兩個月,現在想想覺得玩這麼長時間真是浪費了時間。既然以後還打算申請,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再進實驗室參與一段科研項目,一個是為申請提高背景,另外也確實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所以建議大家直到交出申請前都不要浪費時間錯過提高自己的機會,多參加比賽、科研,一定會拿到更好的第一梯隊dream school的offer。

以上,祝大家都能拿到理想的offer。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5685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