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西方媒體的「恩怨情仇」再度升級,還記得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屢屢起訴《紐約時報》,次次完勝嗎?據報道,李光耀先生以個人名義控告媒體「誹謗」的官司,從1965年至今多達20多起,李光耀先生全部勝訴!
上周「爭端再起」!新加坡駐美國大使米爾普里給美國《紐約時報》寫了一封信,內容是關於其在7月4日發表一篇報道,大家看見這篇報道的名稱,就知道為什麼新加坡大使寫信怒懟《紐約時報》了...
「Family dispute over house of Singapore's founder erupts as national crisis
譯:李光耀故居爭奪戰演變成新加坡國家危機」
紐約時報的報道
小編感覺一臉茫然,雖說李家事件確實造成很多不良影響,但是身在新加坡的大家都感覺,引發「國家危機」這樣的說法真心誇張了...
大使指出,新加坡並沒有因為李家糾紛而陷入國家危機,並且還指出了報道中其他失實的部分:
信件原文
首先,大使表示非常驚訝,《紐約時報》竟然說「李光耀先生故居的去留,與新加坡政府的合法性掛鉤」,這個說法是沒有依據的。而且他表示《紐約時報》在報道前,也沒有詢問新加坡政府和李顯龍先生的意見,這太讓人驚訝了...
新加坡駐美國大使米爾普里
大使還說了,李顯龍總理在國會上已經發表了聲明(參考:新加坡「第一家庭」內鬥被批是演韓劇,李顯龍總理國會辯論炸開鍋!!!),回應了弟、妹的指控,解釋了他是如何避免參與政府對於故居的決策,而且還將房子售於弟弟,李顯龍總理對於房子已經沒有利益和影響力了。
最後大使表示,沒有議員在辯論中說李顯龍總理有非法行為,也沒有人有具體證據來支持李顯龍總理弟、妹的指控。
《紐約時報》是怎麼報道的?
小編圍觀了下這個報道,摘要幾點大家自己感受吧:
這篇文章說了,李顯龍總理和弟、妹的糾紛破壞了國家形象,也演變成一場國家危機。
文中還指出,「令外界質疑這個國家的治理情況,懷疑執政黨連續58年統治的基礎,以及這個國家選舉領導人的方式」。
新加坡大使對於《紐約時報》報道失衡表示不滿。
李光耀先生起訴《紐約時報》
1994年《紐約時報》的《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了《所謂亞洲價值並不經得起推敲》,表示李光耀父子相繼擔任新加坡總理,是「裙帶主義」。被新加坡法院判為「誹謗」,作者承諾不再發表此類言論。
16年後,《紐約時報》的國際版子報《國際先驅論壇報》在其評論版刊登啟事,向之前擔任總理的吳作棟進行道歉。這位作者打破16年前的承諾,再次發表了誹謗言論,他就此道歉,承諾向李顯龍總理、吳作棟先生和李光耀先生,支付名譽損失費。
《紐約時報》可謂是「專坑新加坡20多年」,也難怪新加坡大使寫信怒懟了。很多網友表示,「李家事件」看似落幕,但是仍然被外媒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真心不是滋味,希望事件能夠早日真正的「塵埃落定」...
通心粉,你怎麼看?記得「寫留言」發表你的高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5662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