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腳踏車來新加坡,這幾個月來共享單車對於新加坡絕對是一個比較熱議的話題,不過經過近幾個月的試行,坡島的小夥伴好像不是很歡迎,總感覺有讓共享腳踏車「滾」出新加坡的節奏!
看段採訪視頻,了解下最基層小夥伴的心聲。
視頻連結:https://v.qq.com/x/page/r05239yxnwe.html
就這個小小的共享腳踏車,就幾個月的時間,非議還真多。
如果往更高出想,那就更牛了。
首先,改變了很多人的通勤習慣;
其次,改變了坡島的市容環境;(胡亂停放、蓄意破壞甚至占據腳踏車車位)
第三,連坡島的城市規劃都跟這改變;(專門設了N千多個自行車位)
目前,坡島一共有3家共享單車運營公司3萬輛共享腳踏車,本土的oBike,還有中國的摩拜、ofo,目前看本土的明顯干不過中國的兩大品牌,而坡島無良居民破壞的基本上也是這兩大品牌,這事情就有意思了。
相比共享腳踏車帶來的便利,更多的是帶來負面影響。
負面一:無序的停放
共享腳踏車一夜之間在島國各角落湧現,人們隨心所欲騎去任何地方,一些人也隨心所欲地把腳踏車擱置在任何地點,完全無視腳踏車阻擋了人行道等問題。
針對胡亂停放腳踏車,陸交局今年至今已收到大約70起關於共享腳踏車隨意停放的投訴,這不包括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和論壇上多個反饋意見。陸交局已針對隨意停放腳踏車的問題發出大約1000份通知,扣押了200輛腳踏車,其中一半已被共享腳踏車業者取回。
負面二:道德的譴責
共享腳踏車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道德水準,因為共享腳踏車的出現,坡島的道德、良心一次次被搬上社交平台。
儘管多數腳踏車使用者行為良好,但依然有一小撮害群之馬肆意破壞共享腳踏車,包括上個月從組屋30樓拋下一台ofo共享腳踏車的14歲少年。
Obike數據顯示,有2%的共享腳踏車遭使用者違規停放,遭破壞的腳踏車則占整個車隊的1%。根據ofo資料,遭破壞的腳踏車占公司車隊不到1%。
負面三:無休的爭論
「今天走在路上,到處都可看到這類腳踏車隨處停放。如果我們允許腳踏車隨意停放,那為什麼不允許車子隨便停放?請問共享腳踏車使用者或業者有繳付路稅、停車費或擁車證嗎?
「很多共享腳踏車業者打著『活躍出行』的旗幟進軍市場,但我們不能因覺得共享腳踏車對人們的生活有幫助,就犧牲對城市治理的要求。這其中的合理性是不存在的。」
... ...
由於共享腳踏車的無序停放,在新加坡引起了無休止的言論。
比如在推廣有樁和無樁上。
有些人認為應該參考巴黎、倫敦等城市,採用有車樁式運作方式。
有些人則認為,推廣有樁式共享腳踏車,既耗費資金又有可能因減少用戶的便利,最終淪為「白象」。
共享腳踏車在亞洲尚處新興階段,但在歐洲已實行了好幾年,例如巴黎的共享腳踏車產業,今年已步入第10個年頭。
2007年7月,巴黎市政府與全球最大的戶外廣告公司德高集團(JCDecaux)合作,在巴黎推出共享腳踏車Velib,即法語中的「Velo」(腳踏車)和「Liberte」(自由)的結合。
巴黎市政府與德高集團達成協議,每年支出400萬歐元(約630萬新元)用於更新和維修損壞的腳踏車。如今,Velib在巴黎提供2萬3600多輛腳踏車,設有1800個腳踏車樁,即每300米就有一個停車樁。
然而,在過去10年,德高集團每年都要向巴黎市政府申請高達1500萬歐元(約2360萬新元)的資金援助,用來彌補因自然消耗或人為破壞所造成的損失。隨著10年合約即將結束,Velib明年起改由另一業者Smoovengo接手,租賃費用預計會上調。
倫敦同樣採取有樁式的共享腳踏車模式,2010年7月在巴克萊銀行的贊助下推出桑坦德腳踏車(Santander Cycles),最初主要在倫敦中區提供5000輛腳踏車,並設置315個停車樁。由於反應良好,這項計劃逐漸擴大至倫敦其他地區。
但是,畢竟坡島太小,有那麼多地方裝樁嗎?
目前,為鼓勵用戶良好使用共享腳踏車,三家業者——摩拜(Mobike)、oBike和ofo除了規定用戶須預付39元至49元的押金,也通過賞罰制度鼓勵良好行為。
摩拜(Mobike)、oBike和ofo都陸續推出用戶評級制度,累積分數越高用戶可享更多優惠;違規停放腳踏車被扣分的用戶,累積分低於某個分數,必須繳付更高費用才能繼續使用服務。
oBike用戶騎車行為違規而累積的分數少過60分,每次租用腳踏車15分鐘須付50元,遠超出每15分鐘五角錢的普通費用。oBike透露,至今尚未有用戶的累積分低於50分。
Ofo上月起推行積分制度,用戶累積分降至零分將入列黑名單,從此不得再使用服務。
那麼,對於共享腳踏車,你怎麼看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56195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