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座著名的橋,卻被當地華人痛恨,每次走過都要奮力地跺它幾腳

愛琴橋(埃爾金橋)是橫跨新加坡河的第一座橋,在新加坡很著名,長46米,寬25米,以印度總督埃爾金(Elgin)的名字命名,橋兩端的道路分別命名為橋北路和橋南路。

愛琴橋上的燈和圓形浮雕別具特色,深受人們喜愛,是由義大利知名雕塑家雕刻而成。為了方便行人通行,1991年在橋的下方修建了兩條通向橋南路的地下通道。

愛琴橋是新加坡重建次數最多的橋樑,從最早時的木橋,發展到鐵橋、混凝土橋,至今已在同一地點重建了5次,名稱也從比森門橋、湯申橋到今天的愛琴橋(埃爾金橋)。

說起這位印度總督埃爾金(Elgin),中國人應該都會討厭他吧。他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的英法聯軍最高統帥和全權談判代表。當時,開赴中國的英軍途經新加坡,就駐紮在離新加坡河畔不遠的政府大廈前的大草場。而在他們動身去中國前,突然接到急電,要求他們折返印度鎮壓當時爆發的印度兵變,於是一場血腥的屠殺先於中國在印度爆發。

可以說,埃爾金(Elgin)一手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另一隻手沾滿了印度人的鮮血。他也因為這兩大「功勞」,被任命為印度總督,統轄包括新加坡、馬六甲和檳城在內的海峽殖民地。新加坡華人說,埃爾金橋已經成為歷史的「烏龍」,雖然不能拆掉它,就讓我們常常奮力地跺它幾腳吧!

歷史已經成為歷史,如今的愛琴橋附近環境靜謐,優雅,很多人都喜歡坐在橋頭附近的凳子上靜靜的沉思或者捧一本書閱讀,單單是坐著就有一番樂趣。優雅的愛琴橋愛琴橋到了傍晚時分在各種燈光的效果下,顯得色彩紛呈,優雅無比,五顏六色的燈光將新加坡河也裝扮的多姿多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5619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