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被稱為中國A股「第一院線股」的萬達電影暴跌9.87%,逼近跌停。而此前,15萬達01、15萬達02、16萬達01等多隻債券均下跌約2%。2024年到期的美元債券也大跌足足9%。
而且,網上還有消息稱建行等多個銀行,要求其管理人清倉大連萬達相關的債券。
萬達集團對此迅速發布公告回應~這是有人惡意炒作導致的。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緊接著萬達電影股票就被停牌(暫停交易)了。
這條信息居然被央廣、人民日報、新華社官方推送,網友也是驚了!
一時之間,「王健林出事」、「王思聰機場被攔」等小道消息滿天飛。
而在香港上市的復星國際,一時之間下跌幅度也達到了9.6%。
復星在內地上市的醫藥分公司上海復星醫藥在滬市的股價,短時間內也暴跌了8.9%之多!
今天(6月23日),萬達集團就宣布被人惡意傳謠,股值蒸發60億,會收集證據起訴造謠者。
據新加坡眼向業內人士諮詢,這次網上傳言所導致的萬達電影及復星實業等股價大跌,很可能就是和萬達微信闢謠公告中所指、中國銀監會最近的動作有關。
就在6月中旬,銀監會要求各家銀行排查包括萬達、海航集團、復星、浙江羅森內里在內的數家企業的授信及風險分析,它們多是近年來海外投資比較兇猛、在銀行業敞口(編者註:銀行術語,敞口額度是說銀行總共能讓你在無抵/質押的情況下承擔多少債務)較大的民營企業集團。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當前市場會出現針對萬達、復星系的「不利傳聞」?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前段時間,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局曾表示,監管部門表示企業海外併購出現了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年初,中國外管局領導發話,有些企業在中國負債率高企的情況下,繼續借錢收購,不排除是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轉移資產。
去年年底,資本管制強化並限制ODI(境外投資)後,一些公司仍然特立獨行,堅持繼續「跑出去」,過於張揚。說穿了是部分民營企業的對外投資過於激進。
其次,目前銀行的監管工作,正處於「自查」往「督查」的過渡階段,在從「督查截止」到「整改完成」的一段時間,標誌著監管正式進入了「深水區」。顯然此舉意味著銀行業監管,正在向下一個階段進發。
身在新加坡的我們簡單搜一下,不難發現這些海外投資,有不少就在本區域,新加坡不可避免捲入其中!
01
萬達集團
國企中國鐵路,原本與馬國的依斯干達海濱控股(IWH)合組IWH CREC,準備收購馬來西亞城的六成股權,但馬來西亞本月3日宣布:IWH CREC沒有按時付款而取消交易。這之後,中國發展商萬達集團隨即表示有興趣投資這個項目。但有消息前稱,中國非常不滿萬達集團「橫插一槓子」,破壞了國營企業收購馬來西亞城的計劃。
馬來西亞城的構想,很龐大
此外,就在今年4月,萬達體育旗下的世界鐵人公司(IRONMAN),宣布收購著名「搖滾馬拉松」系列賽的舉辦母公司。在此之前,鐵人公司已經把新加坡馬拉松賽納入囊中。
全球化態勢下,果真牽一髮而動全身!
02
海航集團
海航集團在2016年11月外匯管理政策正式發生變化之前,當年的海外投資項目總計超過1600億元。
就在4月份,海航集團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海航實業還發布了公告,打算以每股2.33新加坡元的價格,收購新加坡上市物流公司CWT的全部股份。
CWT在西部班丹的倉儲大廈
03
從去年1月19日起,復星國際連同喜達屋資本,就考慮收購估值約為89億美元的新加坡騰飛酒店信託(Ascendas Hospitality Trust)。
接著在2016年5月,復星國際又參與競購新加坡金管局監管下的ACR資本控股。
ACR自我介紹:根植亞洲服務亞洲的風險解決方案提供者
種種跡象顯示:很有可能是這些集團的對外擴張過於積極。在海外收購太迅猛的表象之下,更嚴峻的本質是集團的外向型發展戰略,還側重在了中國政府不歡迎的虛擬資產上。看來不管在哪裡到什麼時候,發展實業才是硬道理!
今年3月,中國外管局局長潘功勝在接受媒體質詢時明確表示,政府正密切關注部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非理性行為,甚至還點名批評部分企業通過收購商業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來從事資產轉移。而這一系列的「案例」,似乎不約而同都與萬達復星等民企有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55881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