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玻璃成靶子被擊穿 0 微博 Qzone 微信 薄利多銷新加坡一樣走的通,賣花夫妻分享創業經驗

秉持「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新加坡一對年輕夫妻在仿真花批發市場立足10年。

位於義順工業1街15號的添榮(仿真花)貿易,由丈夫李偉添(39歲)和妻子黃少榮(36歲)打理,主要批發仿真花。

夫妻倆年紀輕輕,卻已入行10年了。創業階段,兩人才剛結婚一年,隔年生下孩子,存款也不多。

黃少榮說,創業之路走來並不容易,因批批發業需要大量存貨,這意味公司需要不少流動資金,公司進了第一批貨,就已經周轉不來。

「我們採用商業對商業」(B to B)的銷售模式,先送貨,再收錢,而大公司一般45天後才付錢,有時還會被逾期付款,甚至拖帳。

多虧舅舅和家人在艱難時期伸出援手,他們才有驚無險地度過難關。

10年來,夫妻倆包辦了公司里的大小事務,只有在工作量大時才會聘請臨時員工。

李偉添說,公司的規模不大,請全職員工會增加開銷,這個額外的開銷就得轉嫁到批發價格上。

「賣膠花的零售利潤本來就不高,調高價格會對顧客造成壓力,所以我們寧願選擇親力親為。」

他說,等公司有能力承擔員工薪水,再來考慮請人。

兩夫婦做生意,有情也有義,如果同一條街開了超過一家花店,他們會堅持只供貨給一家,確保顧客的競爭力。

黃少榮解釋說:「若每家花店都有同樣款式的假花,他們之間會出現價格戰爭,到頭來兩敗俱傷。」

夫妻倆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她說,因為有好顧客的支持,生意順利做到今天,所以要堅持「薄利多銷」。

現在只希望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妻子內疚的說,當年兩人要打拚生意,一度把剛出生的兩個孩子送給中國的親戚照顧,直到大兒子三歲才把他接回來。

從銷售吸取經驗

當年看準膠花市場的需求,從當銷售中賣仿真花中吸取經驗。

黃少榮說,當年和丈夫在電子公司認識,婚後不久在機緣巧合下接觸了膠花行業。

「那時有個親戚經營這門生意,準備要退休,問我們是否有興趣當銷售試一試,從中吸取經驗。」

兩人決定一試,於是按黃頁上的地址,拿著仿真花樣本,租來史古打(scooter)到處跑銷售和分發名片。

「我們當時沒拿固定薪水,賣多少賺多少,每月扣除租車和車油費用,賺不到1000元,根本不夠用。」

兩個月的嘗試,他們學到不少東西,他們發現膠花市場其實是有需求的,也知道膠花種類太少,會影響生意的發展。

擁過1000品種 每月增添百個

仿真花也有季節性,夫妻倆擁有過1000品種,每月會增添50到100個新品種。

黃少榮說,假花和真花同樣有季節性,為了保持潮流,每個月會增添50到100個新品種。

目前,倉庫里有超過1000個品種。

為了減少囤貨,每年開齋節和華人農曆新年都會擺攤清貨,順便對外宣傳,開拓新貨源。

目前,他們的客戶主要來自零售商、婚禮策劃公司、酒店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5562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