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和同事一起交的PR申請,在公司里,同事論資歷,資歷比我短,論薪水,薪水比我低,可是他1個多月後Pr就過了,可是我苦等幾個月,卻被拒了……重點來了,同事是馬來西亞人,真是有國籍優勢啊...
一方面,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報六千底薪申請EP的!就算報假薪水僥倖拿到,再renew被發覺這個人根本不值這個錢,就不可以了。
另一方面( 提醒:乾貨來了):新加坡移民廳看人,就跟我們獵頭看簡歷一樣的勢利,告訴你們是怎麼樣的「勢利眼」:
一看 公司屬性。Local大公司或歐美跨國大公司的endorsement,他們報的薪水就是真金白銀,不像本地某些小公司、中國人的公司,尤其是新公司,就算給拿ep,在ICA眼裡的公信力評級,也很低很低。
二看 是否有持續穩健增長的底薪。底薪是評估穩定性靠譜性的唯一標準(高佣金的銷售職能,再高年薪都沒有用,不提高底薪就不受承認是Salaried Professional)。能夠在大公司兩三年快速增長或升職的人最有優勢!如果申請往前推四年有被顯著降級降薪水的紀錄,ICA第一眼看到就剔除。
三看 是否有本地學歷 ! 本地學歷=本土化體系內!本地公立Diploma Degree>NTU NUS鍍金碩士>中國的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第三方國家在新辦的「野雞大學」>不入流大學;
四看 申請人在新加坡有無顯著成長。 一定要看到這個人在新加坡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如果是一進新加坡就已經高學歷高職位高薪的博士碩士,成長空間已經很有限了,給Pr才怪呢,必須要拿十幾年稅單來表忠誠度才有可能。
五看 居住工作繳稅的年限。 如上,當然工作繳稅的年限越長,覺得你的忠誠度越高。
六看 是否馬國國籍、新加坡公民的配偶。是的話, 絕對王牌,輕輕鬆鬆碾壓1,2,3,4,5的個人努力奮鬥。
vivian:「 確實ICA比較關注個人成長,當年我申請被拒,appeal 還是被拒,我不斷跳槽漲薪水,從SP換到EP最後次申請時在移民廳感覺自己比一屋子排隊的其他人都要優秀,感覺來了就過了。而且一再拒我和批我的是同一人,想必她看到了我的成長。順便說句我是新加坡人的家屬噢,一樣需要經歷成長而不是一下跳到5才行。 」
浪跡天涯:「 ICA絕對是「狗眼看人低"!!我兒子9歲來到坡縣,現在25歲,Pr己拿了10年,在這裡從小學,中學,理工,當兵,現在讀NTU大學,最近我兒子申請公民,競然被拒!我們誰都沒意料到!這是為什麼?心裡非常堵!我只知道ⅠCA還會參考一個條件:你是哪一省的!如果你是深廣北上直接就批!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