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開齋的這些必去的地方你錯過了嗎?

開齋節、開齋節、開齋節!對於不太熟悉伊斯蘭教的新加坡夥伴們,也許只知道周末小長假又來啦!

但新加坡享譽全球的其中一點就是它的多元文化魅力,新加坡穆斯林朋友們的齋月和開齋節很能體現本地的多元文化底蘊。

如果不懂寫穆斯林姿勢,怎麼能感受到別樣的文化情操呢?

小科普一下吧!

「齋月」?

齋月 (Ramadan),很多人應該都聽聞過,比較熟悉!

對於穆斯林教徒來說是最重要、吉祥和尊貴的一個月份,被重視的程度不亞於中國的農曆新年。在這個月里,全球的穆斯林嚴格遵循絕食、戒菸、戒娛樂活動的教條。他們力圖通過擺脫對物質條件的依賴,從而洗滌心靈中的污點,拉近自己和真主精神上的距離。

齋月的開始和結束都以新月牙的出現為準,伊斯蘭教長在清真寺的宣禮樓上遙望天空,如果看到了纖細的新月,齋月就會開始。

由於看到的月牙時間不一,不同伊斯蘭國家進入齋月的時間也不完全一樣。同時,因為伊斯蘭曆每年約355天,與公曆相差10天左右,所以齋月在公曆中沒有固定的時間。

實際上,齋月是指伊斯蘭曆的九月,阿拉伯語叫「拉馬丹」。

「齋戒」?

齋戒是穆斯林的五大功修之一,在穆斯林的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齋月是每年伊斯蘭教曆的九月(英文Ramadan),齋月里穆斯林每天日升前,日落後只吃兩頓飯,這期間不吃、不喝也不過性生活。

齋戒是表達對造物主真主的一種敬畏,是一種考驗,並且每天誦讀五次《古蘭經》的經文。

其實世界上許多宗教禮儀中都有齋戒的傳統。

東正教教義提倡人們在每周三和周五絕食。

佛教提倡素食,更有過午不食的戒律。

印度教中有專門為女子設立的戒齋日子,鼓勵已婚婦女通過不食而為自己的丈夫祈福。

很多人對齋戒的認識只停留在不吃不喝的層面上,其實這只是最低層次的齋戒了。

有段聖訓傳述: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說: 誰沒放棄說謊和惡行,安拉不需要他放棄飲食。-《布哈里聖訓集》。齋月里會提倡人們多行善,多做自我反省,非禮勿視,非禮勿言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凈化心靈,同時我們也體會到窮人挨餓的滋味,從而產生惻隱之心,關愛窮人和弱勢群體。

有一種情況是暫緩齋戒,以後找時間還補欠缺的齋戒,例如在齋月里出門旅行者,短期病患者。婦女在月經期和產期,可暫緩齋戒,以後補全。

只有幼童、長期病患者、年邁體弱者、智殘者可能豁免,以後不必還補。

「開齋」?

齋月結束的第二天,便是穆斯林的開齋節,是穆斯林最大的節日,一般放假三天。

整個穆斯林世界普天歡慶,人人互致問候:「爾德·穆巴拉克!(節日吉祥!)」,共同感贊真主的恩典和慈憫,慶祝順利完成一年一度的第二大主命——齋戒與齋月結束。

新加坡的穆斯林一般都會為開齋節準備一個月。

他們會向他們的長輩請求原諒。這是馬來人非常重要的習俗。他們認為,年輕的一輩向他們的長輩要求寬恕是必要的。

那對於很多不是穆斯林的夥伴,該怎麼融入、感受這種文化情操呢?

其實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就是一個字——玩!

畢竟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節日,肯定是要敞開的玩。

選擇前往芽籠士乃的馬來文化村,或到昔日馬來皇族居住的甘榜格南,緬懷當年的繁華盛景。對新加坡其他友族而言,這兩大馬來同胞聚集地,蘊含著無窮魅力,無論您從何而來,都會被熱情好客的馬來人邀請一起眾樂樂。除了耀眼的街頭燈飾與傳統裝飾外,街頭攤檔也會從下午一直營業至深夜,售賣各類傳統美食、服裝、布織品與手工藝品。 從全手工縫製的傳統馬來服裝馬來套裝,到手編精緻坐墊,還有物美價廉的波斯地毯和漂亮插花擺設,應有盡有,完全是應節必備。在芽籠士乃,您還有機會當場親睹由極富藝術細胞的工匠,親手在木材上雕畫十分個性化、雕工精細的定製鑰匙圈與門牌,很值得收藏。

還有食品市場﹐這裡多為馬來傳統食物居多﹐如糕點﹑甜食﹑面點﹑烤魚﹑肉串﹑咖哩飯﹐都是地道的馬來料理。

到了晚上﹐張燈結彩﹐光華耀眼﹐充分顯示節日的歡樂氣氛。 大部分穆斯林到芽籠士乃鎮或蘇丹路街區﹐不為在餐飲店中解饞﹐而購買食料回家烹調﹐或在齋月里準備接待客人。

新加坡當地馬來族穆斯林開齋的時間通常是晚上7點15分,那時候很多馬來人都會在那時間裡去集貿市場買晚飯回家。

那麼今年有哪些不同,很多地方是否錯過?

很有活動都在今天滴!

今天你可能錯過的地方!

1、免費開放的總統府

新加坡總統府作為歷任總統的官邸,平日戒備森嚴,為了讓更多的民眾了解總統府,同時也為新加坡領導親近民眾提供一條便捷的通道,新加坡總統府在每年的五個重要公共假日對公眾開放,其中就包括今天。

新加坡人和PR免費,外國人象徵性收取2新幣的入場費。

2、芽籠士乃集市

上面小圈兒已經介紹過了,這個集市都有神馬,是干神馬滴!

簡單說一下這個集市的歷史。

19 世紀中期以來,馬來人早期曾在新加坡河搭建水上高腳屋,英國人登陸後,將之解散驅離。

當時,甘榜格南區域的居住空間早已飽和,馬來人只好往東遷至芽籠士乃(Geylang Serai),這裡面還有很多的印尼人,之後便開始陸續前往這裡務工和開荒,使得芽籠士乃成為了新加坡又一馬來族群聚居地,濃烈的民族色彩與文化在此茁壯生根。

現在,這裡擁有新加坡最大的馬來傳統市集與購物商場,想要感受馬來風情,芽籠士乃絕對是原汁原味的選擇。

3、甘榜格南

小圈兒剛才也已經提到,這裡也是馬來族的天地,這個生機勃勃的社區,有著豐富的馬來族歷史、生活傳統、一流餐廳和時尚店鋪。

住在這裡人常說甘榜格南 (Kampong Glam) ,還真是 glam(英文「glamorous」的簡寫,意為魅力四射)。這裡兼收並蓄,將歷史、文化和時尚生活方式巧妙融合。

去了甘榜格南,同在一條街上的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可不能錯過。那裡可是新加坡回教社群聚集的地點!

這座回教堂在 1975 年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大家可以近距離觀賞這些洋蔥形圓頂。每一個圓頂底座都飾有一圈玻璃瓶底,這些都是由貧困的回教徒在重建回教堂時捐贈。

在齋戒月期間,會有導遊帶領你在甘榜格南(馬來人聚居區)進行遊覽,了解齋戒月和穆斯林的生活~

4、馬來傳統文化館

馬來傳統文化館記錄了很多關於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1819 年登陸以前的歷史,當時的甘榜格南已經是一座繁華的港口小鎮。大家也可從展覽中認識其他馬來文化背景,例如武吉士人多以航海為業,當中大多是來自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商賈。

今天也是免費。

5、 國家美術館

國家美術館 由新加坡兩座深具代表性的重要歷史建築——政府大廈和前最高法院改建而成。

這裡不僅典藏了多件新加坡及東南亞的美術作品,也將與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和英國泰特美術館等國際美術館聯辦國際展覽,將東南亞視覺藝術投射於環球化的藝術氛圍中,並激發彼此間的互動。

開放以來,多家餐館陸續入駐。這樣在飽覽琳琅滿目的美術及藝術展覽之餘,還可在館內的餐館品嘗東南亞菜肴,當然還有其他特色餐館。

今天也是免費,錯過的沒關係,明天還是免費!

不過部分特展還是會徵收展方門票。

最後,提醒!!!

有些美食可千萬別錯過!

1、炸榴槤和炸牛奶

2、彩虹漢堡

3、巧克力烤肉卷

4、壽司飯卷

5、西瓜火山

6、烤海鮮

7、九層糕,麻薯,班蘭椰絲卷,椰絲球等等馬來的特色美食

受不了了!晚上約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5457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