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新加坡要怎麼發展?個人和企業又要如何應對? 經過一年的意見徵集與檢討,未來經濟委員會的建議報告在星期四(2月9日)正式出爐。
由財政部長王瑞傑領導的未來經濟委員會2016年1月成立,目的是探討我國下來10年的經濟發展策略,各層面的討論小組成員有2000多人。他們徵詢了超過9000人的意見,包括商會與商團、公共機構、工會、企業、雇員、學者、學生等等。
這份集合眾人智慧集結而成的109頁建議報告,到底為大家勾勒了什麼樣的發展願景? 七大重點,讓你掌握報告精髓。
未來經濟委員會提出7大策略:
1. 深化並擴展國際聯繫
2. 掌握並善用精深技能
3. 加強企業創新與壯大的能力
4. 發展強大的數碼能力
5. 打造充滿活力與機遇的互聯城市
6. 發展並實行產業轉型藍圖
7. 相互合作實現創新與增長
這七大策略意味著什麼呢?
在未來,更多人會走出國門……
認識區域市場尤其重要
如果你是有潛力的企業領導,將可利用技能創前程領袖培育計劃(Skills Futur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itiative),接觸優質海外任務。
如果想把握海外發展機會但又擔心孩子的教育,為人父母的你將獲得更多幫助。例如,政府會提供網絡學習平台讓孩子即使在海外也能繼續接觸本地的課程,以及在孩子回國後幫助他們參加受全球認可的國際中心會考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確保學習不中斷。
你所屬的商會和商團,以及經濟機構都將開創更多機會讓員工展開學習之旅,讓你從中增加對區域的認識。
如果你還是在籍學生,未來也有更多機會到海外浸濡,拓展視野。 另外,更多國際計劃也將讓學生獲得全球,包括亞洲市場的洞察力。
在未來,你不只要懂,還要「精」……
政府去年5月成立技能、創新與生產力理事會(Council For Skills,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檔案圖為相關路演活動。
掌握更精深技能
除了追求高學歷,你更應該確保自己有終身學習和運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即使你不打算換工作,在加深和更新技能方面也不能鬆懈。
要活到老學到老,培訓機構和高等教育學府也會運用科技,提供單元式的培訓課程,讓你通過移動器材隨時隨地按個人進度學習。
如果到時你不清楚上哪個平台尋找適合的培訓或工作,一個新建立的一站式平台將能幫你更好規劃。
學以致用
掌握了新技能,同樣重要的是運用,所以你所接受的培訓計劃將與工作要求緊密聯繫,讓你更好地運用所學。
你所熟悉的全國職業庫也會改善用戶體驗和功能,讓你更容易使用,找到理想適合的工作。
除了個人的努力,政府也會通過專業人士轉業計劃(Professional Conversion Programme)和職業支援計劃(Career Support Programme)促進在職者的培訓和就業。
如果你屬於年長員工、殘疾者或處於相對弱勢的處境,政府也會檢討和改進現有的援助計劃,讓你也能從經濟增長中獲益,得到更好保障。
在未來,這些行業吃香……
數據分析
政府與業界建立聯合實驗室,支持開發應用數據分析等數碼能力。
政府也可設立專門項目辦公室,支持企業充分利用數據。辦公室可提供針對不同行業的監管與指引,並且聯合開發旗艦數據科學項目。
網絡安全
由於網絡安全對經濟和國家安全有戰略意義,國民服役人員或許有機會學習相關技能,應對這類新型威脅。
物流
亞洲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全球電子物流業的增長,將為物流業帶來許多機遇新加坡的物流業技能框架也將支持國人提升技能,並增加這個領域的就業機會。
智慧財產權
如何將智慧財產權商業化,下來應該會是政府注重的其中一個領域,以更好地支持創新活動和新科技發展。熟悉智慧財產權和商業化流程的人才將在這方面占有顯著優勢。
在未來,「合作」很重要……
成立全球創新聯盟(Global Innovation Alliance)
目前,只有國大有海外分院計劃,參與學生有機會到美國矽谷、德國慕尼黑、以色列特拉維夫和中國北京等主要創新樞紐進行交流,參考他人如何創新和創業。未來,本地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生,可能也有機會參與這類海外浸濡活動,而且有更多在亞洲區域進行交流的機會。
企業也可以加入聯盟,與市場夥伴建立創新「孵化室」,為海內外起步公司提供合作平台。
繼續與志同道合的夥伴進行貿易與投資合作
政府下來或通過東協經濟共同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亞太自由貿易區等平台,加強與他國的貿易合作,減少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
為促進區域發展,政府未來也可能加強與國際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多邊機構的合作。
企業之間加強合作
大企業和小企業之間尤其需要合作。大企業可以通過企業創投策略(corporate venture strategies)加強能力,起步公司則能夠開拓新的資金來源和商業網絡。
將互利互補的經濟活動聚集在一起
未來,裕廊創新區可能是先進位造業、城市方案、潔凈科技、智能物流業的中心,榜鵝則是數碼、網絡安全和資訊通信科技業的中心。南大和新加坡理工大學分別坐落在裕廊創新區和榜鵝,學者和業者屆時就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在未來,要繼續「創新」……
產業轉型藍圖將更重要
每個產業下來都會有個別的轉型藍圖,具體內容按產業需要而定。每一份產業轉型藍圖涵蓋的方面包括增長和競爭力、創新、國際化、生產力、工作與技能和政府支援。換句話說,產業轉型藍圖是落實未來經濟委員會七個策略的一個重要平台。
創新生態圈壯大
未來,你要將自己的發明推出市場時,可能就會有更多的專業機構用他們的技術專長和生意網絡來幫助你。
所有公共機構和獲政府資助的研究者,要遵循劃一的智慧財產權程序(IP protocol),簡化商業化過程。
親創新和冒險的監管環境
隨著創新步伐加快、全球競爭加劇,政府在支援具潛在顛覆性的商業活動時,會更加靈活。
政府未來可能找出可以試行創新監管的領域,在現實環境測試新產品和服務。
稅制也要檢討革新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導致國家支出上漲,加上國際稅務條例的改變,新加坡的稅務制度未來可能進行檢討,但仍秉持兩個原則:一、維持累進稅制,確保稅源廣泛、稅制公平;二、確保稅制具競爭力和親增長,以維持創新和經濟增長。
在未來,數碼能力不能少……
增強數碼能力
未來,各行各業離不開數碼科技。政府將特別幫助中小企業加深對數碼科技的認識和採用,同時鼓勵資訊通信業在產業轉型藍圖下,提供更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碼方案。勇於採用創新數位技術的試驗計劃將獲得政府支持,大型供應商和招標商也可通過規模效益,鼓勵中小企業採用新數碼科技。
政府可通過全國貿易信息平台(National Trade Platform)催化創新數碼服務的誕生。將貿易往來數碼化有助於提高生產力,減低營運成本。
未來用電子付款將更普遍,政府將成立全國電子支付委員會(National Payments Council),促進付款系統供應商和使用者之間的合作,加速數碼科技的使用。
在未來,新加坡要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互通城市……
城市更蓬勃
未來走在烏節路上,你可能會發現沿途的建築物看上去都不一樣了,你還可以邊走邊玩,體驗不同的文娛活動。像這樣一個更有特色、給訪客更多文化與生活選擇的地方,將有助於強化新加坡的身份認同和獨特性。
未來的裕廊湖區居民,將住在一個結合生活、工作、學習和娛樂的環境中。到時,裕廊湖區這第二個中央商業區,將比現在的中央商業區更有活力。
本地首個自動化地下腳踏車停放系統將在年中之前啟用。(檔案照)
給創意更大空間
只要有想法、有魄力,發展商施展拳腳的空間不再局限於一座樓,而是整片新區,成為「主發展商」(master developer)。濱海灣金融中心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地下生活不再只是願景
未來的你可能會是在地下巴士總站搭車,電力站等基礎設施也可能建在地下。新加坡土地有限,往「下」去是創造新空間的其中一個辦法,到時新加坡也可能有個全面的地下發展總藍圖。
輸出「新加坡」方案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設特別測試地帶,讓企業發展和試驗它們的產品與方案,從而創造可輸出的新能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