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山兩地跑!跨境過年氣氛濃..

因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的關係,每逢農曆新年到來,柔佛和新加坡會出現一種特別的現象:跨境過年。

兩地的人民會在佳節期間越過長堤,互相拜年;更有人因要感受跨境過年的氣氛,特地從新加坡過關卡到新山走一回,感受遊子回鄉過節的氛圍。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成國後,柔佛和新加坡兩地人民自此開啟了不一樣的慶節關係,原本親朋戚友在同一國過新年,變成新年時要跨境過年。數十年演變至今,已成為柔佛和新加坡慶佳節時的一種特色,這是其他州屬人民所無法感受的氣氛和感覺。

陳韋菘跨境獅城拜訪2姨母

陳韋菘(左)、陳偉燊(左4)、邱桂英、陳奕良和陳瑋涵(右1、右2和右4)及親戚們會過境到新加坡與親人過新年。

居住在古來,現年27歲的陳韋菘告訴光華日報,他有2位阿姨住在新加坡。當年馬新分家後,阿姨成為新加坡人,而母親在檳城出生,後來嫁到柔佛古來,母親和阿姨擁有不同國籍身份。

他說,每年新年媽媽和阿姨會輪流跨境過年,今年輪到媽媽跨境到新加坡過年,他也會跟隨到新加坡過新年。

「今年我父親陳奕良、母親邱桂英、我、弟弟陳韋燊和妹妹陳瑋涵和親戚會一起到新加坡與阿姨們過新年。」

他指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過年的氣氛大同小異,最不同的一點就是「紅包錢」。

「新幣兌馬幣的匯率是1新幣兌3令吉,過年拿到裝新幣的紅包,當然會比較爽!」

他笑說,因馬幣貶值,新年拿到的「新幣紅包」都會先存起來,待真的山窮水盡,才會拿出來兌換成馬幣來用。

他說,雖然偶爾阿姨會過來古來探望母親,不過,未必一家人都可以見面。唯有農曆新年拜年時,才可以看到全部親戚,大家團聚在一起過新年。

陳韋松說,跨境到新加坡過年,家長也需要兌換新幣來包紅包,這也是跨境過年的一個特點。

他指出,一般華人在新年來臨期間都會到銀行更換新的鈔票,用來包紅包。在柔佛和新加坡兩地,除更換新鈔外,還需要進行外幣兌換,以新幣兌馬幣,或以馬幣兌新幣來包紅包。

「去人家的國家拜年,用自己國家的錢包紅包,感覺會怪怪,家長也會兌換新幣包紅包給表哥表姐們。至於年菜,新加坡和大馬大同小異,只是我們是福州人,新年會吃福州魚丸。」

王淑婷偕夫帶女回娘家過年

王淑婷準備要與2名女兒和丈夫返鄉過年咯。

今年38歲的王淑婷來自柔佛新邦令金,畢業後就前往新加坡工作和嫁人,已定居在新加坡16年。每年農曆新年,她和丈夫鄭乃光、2名女兒每年在婆家吃完團年飯後,就會在除夕晚跨境返回娘家過年,感受過年的熱鬧氣氛。

「一般上回娘家過年都會待上兩三天,感受充滿人氣和傳統氣息的農曆新年。」

王淑婷的2名女兒分別為8歲鄭湘煒和5歲鄭湘昑,因回家鄉可以看到煙花和玩炮竹,也樂得回家鄉過年。

「家人多數都在家鄉,可以聚在一塊,氣氛很不一樣。在新加坡因多數友人都返鄉了,比較靜些,但也不錯。其實在哪過年都一樣,最重要是可團圓。」

鄭湘煒(左)和鄭湘昑幫忙收拾行李,準備回家鄉新邦令金過新年。

她說,因她和家人是住在新加坡西部,比較靠近第二通道,為避免塞車,都會在除夕夜越堤返家鄉過年。

她指出,許多遊子在除夕前就已安排回家過年,除夕晚回家較少碰到塞車。

「雖然沒有塞車,但回家的心情是很迫切的。想著家人都在等著我們吃年夜飯啦,想著家人都在忙碌準備啦,心情會緊張又興奮。」

王淑婷說,能夠與家人們團聚一起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新年前一天晚上的心情是感恩和期待的。

「我們回家鄉都會入鄉隨俗,紅包也都是用馬幣,這樣比較不會有違和感嘛。」

對於購買年貨,會選擇在新加坡還是新山?她說,若時間充裕,一般都在家鄉買年貨,很有親切感,因都是熟悉的人和物,選擇也會比較多和優惠。

王軒倫帶女友到新山「扮美美」

王軒倫和黃麗珊跨境到新山,感受遊子回鄉過年的氣氛。

「對比自己國家,在新加坡的慶節氣氛沒有故鄉濃,且其他州屬沒有跨境過年的特殊感覺,就過來感受一下。」

今年28歲的王軒倫來自霹靂州班台,趁著農曆新年即將到來,遊子紛紛跨境返鄉過年時,與27歲的女友黃麗珊乘搭火車跨境新山,然後再乘搭巴士返回新加坡,過後才從新加坡返回家鄉過年。

王軒倫說,他也順道帶女友到新山來美甲、修眉和剪頭髮,畢竟在新山消費會比在新加坡來得划算,這也是農曆新年跨境「扮美美」的時候。

這是今年流行的美甲色系,從新加坡跨境到新山「扮美美」更划算。

他說,他已在新加坡工作10年,是一名化妝師。對比馬來西亞,在新加坡的慶節氣氛會比較淡一些,跟著遊子們搭火車跨境回鄉過年,感覺很熱鬧,也很期盼,感染到遊子回鄉過年的那種迫切心情,自己也想要趕快回鄉過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4092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