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扣押了在台灣參加訓練後運回國途中的九輛新加坡軍車,凸顯了中國與新加坡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以及北京方面進一步孤立台灣蔡英文(Tsai Ing-wen)政府的願望。
中國已就新加坡與台灣的軍事關係向新加坡方面提出了正式抗議。北京方面把台灣這個自治的地區視為一個叛離省份。
九輛裝甲車在香港被查扣之後,仍處於嚴密看守之中。新加坡外交官嘗試通過談判讓中方放了這些車輛,同時也在評估這一事件將對新加坡與日益強硬的中國之間的關係產生什麼影響。
新加坡武裝部隊為什麼在台灣訓練?
新加坡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小島國,一直被迫赴海外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訓練和演習。比如說,在國內受空間所限,新加坡坦克兵的最大射擊距離被限制在800米內。
這個城市國家進行了大量的海外演習——新加坡今年達成了一項協議,計劃將每年在澳大利亞培訓的部隊人數從6000人擴大到1.4萬人。但是與台灣的協議是最早達成的此類協議之一,是上世紀70年代簽署的。當時,剛剛獨立的新加坡開始在軍事方面站住腳跟,而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則陷入相對孤立中。
新加坡與台灣的關係有何歷史淵源?
新加坡和台灣都是以華人為主的島嶼地區,而且兩地居民都廣泛使用閩南語。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Lee Kuan Yew)與台灣前領導人蔣介石(Chiang Kai-shek)及其子蔣經國(Chiang Ching-kuo)均關係密切,蔣經國在1978年至1988年間擔任台灣地區總統。
李光耀生前經常訪台,就台灣應如何與中國大陸打交道提出建議。1990年新加坡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後,李光耀也繼續與台灣方面保持著密切關係。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新加坡與台灣正式確立了軍事關係,新加坡在台灣啟動了代號為「星光計劃」(Project Starlight)的訓練計劃,並引入許多台灣高級軍官來領導其新生的武裝部隊,因為新加坡在這方面欠缺專業知識。
雖然新加坡在1990年與中國建交之後不斷加深與北京方面的經濟、政治關係,但它也盡力與台灣保持友好關係。2013年,新加坡成為與台灣簽訂了貿易協議的少數國家之一。
新加坡還試圖促進北京和台北之間改善關係。去年,中國大陸和台灣最高領導人舉行了自1949年內戰結束以來的第一次會晤,新加坡做了東道主。
為什麼中新關係趨於緊張?
面對中國在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領土主權問題上的強硬立場,新加坡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變得較為冷淡。新加坡總理對海牙一家國際仲裁庭的南海裁決表示了支持,中國則拒絕接受該裁決。新加坡加強了與華盛頓方面的防務關係——讓美國在新加坡部署P8「海神」海上間諜飛機——也惹得北京方面非常惱火。
新加坡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高級研究員鍾偉倫(William Choong)表示:「李光耀總是想表現出錚錚鐵骨;放棄原則將會威脅到這個小島國的生存。這樣做對新加坡也具有現實意義,一旦中國從海上控制了南中國海的話。」
中共主要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的民族主義小報《環球時報》周二表示,中國人民很生氣,希望看到裝甲車「被送到鋼鐵廠去回爐」。
新加坡政府如何處理這起最新事件?
新加坡當務之急是避免讓北京方面難堪。新加坡外長維文•巴拉科瑞斯南(Vivian Balakrishnan)首次就此事發表的公開評論聽起來有安撫意味。「對於兩國建立已久、範圍廣泛的雙邊關係,我們絕不允許任何單一事件挾持它,」他在周二表示。
新加坡的低調回應符合該國與台灣保持溫和但謹慎的關係的政策;李光耀和現任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對台灣的訪問通常被描述為「私人和非官方的」。
然而,直言不諱的新加坡外交官比拉哈里•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在他的Facebook主頁上表達了更為強硬的立場,突顯了新加坡在對外政策方面採取獨立姿態的決心。「我們不能僅僅當他們的傳聲筒,這基本上就是他們想要的,」他說。這裡的他們指的是北京方面。
此事對台灣意味著什麼?
自從1月蔡英文和她所屬的具有獨立傾向的民進黨(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在選舉中獲勝以來,中國大陸加大了孤立台灣的努力。
台灣外交部最近開始公布一份北京方面試圖阻止其參加國際論壇——比如經合組織(OECE)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等——的名單。
台灣淡江大學(Tamkang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教授黃介正(Alexander Huang)說,大陸扣留新加坡裝甲車事件對台灣具有嚴峻含意。黃以前擔任過處理兩岸關係事務的政府官員。
「這不僅是對新加坡或台灣、更是對更廣大的周邊地區發出的信號,表明中國現在正採取更直截了當的措施封殺台灣的對外關係。」
此事對中國與亞洲的關係意味著什麼?
北京方面對挑戰其核心防務及外交政策立場的國家表現得越來越不耐煩,特別是在涉及南中國海和台灣問題時。
像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展現順從之意的國家,有可能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並得到大量資金支持。
拒絕這麼做的國家,將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局面:北京願意使用越來越多的工具——從經濟抵制到香港海關查扣——來執行其意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4005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