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資深外交官、現任智庫負責人向台灣建言:不要激怒中國。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在接受台灣《天下》雜誌訪問時說,激怒中國,朋友只會變愈少。
他說,新加坡花非常多時間經營和東盟鄰居的關係,也和中國、美國維持良好關係,因為我們是一個小國家,會保持和各國良好的關係。
當問及對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有何建議時,馬凱碩說:我從一位台灣朋友的角度,第一個重要的建議,不要激怒中國。因為如果你激怒中國,它就會把你關入一個盒子裡。中國全球影響力正在增加,這點你沒有辦法否認和避免。
他說,台灣不應該逼迫其他國家,在台灣和中國之間做選擇。如果你要求其他國家在兩者間做選擇,它們毫無疑問一定選擇中國,因為中國的影響力在增加。這很正常。策略是在水面下增加你的政治影響力,一旦激怒中國,台灣會發現在世界上的朋友會愈來愈少,包括東盟的成員國。因為東盟國家和台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台灣和東盟應該更強化貿易和投資,專注在經濟,而非政治,多鼓勵台灣企業多到東盟。
至於新加坡如何看待東盟?馬凱碩說,對新加坡來說,東盟像一把傘,但新加坡人把這把傘視為理所當然,沒發覺這把繖形成背後,有多少努力。東盟有6億人口,超過2億穆斯林、超過1億的基督徒和8000萬佛教徒、還有印度教徒,並存多元的文化。因此,在東盟,和穆斯林相處是非常自然的,這很不容易。新加坡在東盟的角色,是強而有力的支持者及捍衛者,因為新加坡是東盟最大的受益者。為什麼說新加坡是最大的受益者?你可以看新加坡貿易總額約為國民生產毛額(GNP)的3倍,也就是新加坡貿易量是「 新加坡人民生產最終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3倍,在全球可說是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國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38034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