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可以看成是入門級的新加坡迷思。一直有傳說,「水果之王」和猛烈如火的酒精互不相容,混吃混喝的下場是肚子絕對吃不消,甚至致死。本地迷信者借用中藥原理表示~兩者都屬極度熱性,不宜強強搭配。
其實,中國論壇上常會列出「相剋食物表」、「健康警告」等。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豆腐和蜂蜜不能同時吃,說同食會導致失聰?紅薯和柿子會讓人結石? 真是多得可以編書。
這麼重要的傳聞,怎麼能少得了新加坡眼的親證?
兩位壯士,榴槤酒的味道如何?
本地專家曾在老鼠身上進行了有關實驗,結果發現同時飲用榴槤和啤酒後並未呈顯著負面反應;像一個全民保健網站HealthXchange.sg,就只將腹部腫脹和消化不良列為害處而已。
一個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事實就是:榴槤和酒都含有高糖分,所以糖尿病或者高血糖患者,還是要謹慎些。
傳說中一個綽號「復仇天使」的不明女子,常半夜三更在Zouk、The Butter Factory等夜店出沒。這位女子總會在手心裡掖著一根細細的針管,裡面裝滿了她的鮮血—-不,是她那帶有HIV病毒的污血。她會趁亂潛入人海中,然後冷不防在陌生人胳膊上亂扎幾下,將病毒瞬間傳給他們。原來,她自己就是在燈紅酒綠的嘻哈世界裡被感染的,所以同樣選在混亂喧囂中下手,以完成她的復仇大計。
這則駭人聽聞的謠言不脛而走,不僅影響Zouk和The Butter Factory的生意,甚至引發貴賓恐慌,最終夜店選擇報警闢謠(有沒有人腹黑地想:後來Butter Factory倒閉,Zouk搬離原址,不知是否也跟這件事有關。。。)。
警察叔叔的行動速度明顯跟不上網際網路的散播,引申出來的針管謠言還包括販賣機取零錢處和黑漆漆電影院座位上安裝的神秘針管。雖然官方表示一切純屬造謠,還是提醒大家該小心以對,不然後果自負。
楊厝港(Yio Chu Kang)和卡迪(Khatib)這兩站之間,相隔足足五分鐘車程,還不時走走停停。望著實里達蓄水池和大片森林,乘客仿佛置身荒山野外,尤其在月黑風高的晚上,是否有不寒而慄的感覺?
兩個地鐵站之間,到底藏著什麼?自是眾說紛紜。從地理結構分析,那一帶主要由蓄水池和一撮一撮的私人洋房組成,增建地鐵站,比較不符合經濟效應。可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蓬勃發展的新加坡曾考慮引進風靡全球的迪士尼樂園,並選址這片相對人煙稀少的地區,不知道你有多信呢?
想來這應該是最經得起考究的一則傳言。N多年前,新加坡欲乘經濟起飛之時,大力塑造正面快樂的國際形象的心思,就是司馬昭之心好吧。一經仔細研究,事實立刻擺在眼前。
設計對白:我們一起去新加坡吧
2005年,新加坡國會在討論綜合度假世界(即賭場)時,時任貿工部長林勛強便提到過,政府曾標出實里達的一塊寶地,供迪士尼集團開發。而且當時的政府還提議,特地在上述剛竣工的兩個地鐵站之間多加一站,為旅客提供方便。因篇幅關係,最後為什麼沒建成樂園,就不解釋了。
總而言之,兩站之間的長距離,最初是為了容下一整個樂園和額外的地鐵站,不是光給大家欣賞蓄水池風光景致的。
舊的新加坡一元硬幣有很多特點:直徑比5毛錢的小,全金色設計在幾個面值不等的硬幣中獨一無二,並且是唯一採用八角形的。2013年推出新版硬幣後,唯有八角形特徵不變。據老司機分析,八角形竟然蘊含著風水原理!
話說1985年左右,時任總理李光耀在地鐵開通之前,拜訪了大名鼎鼎的宏船法師,要參考其獨到見解。精通佛教道教等的法師一籌莫展告訴總理,地鐵線在逼仄島國曲里拐彎挖掘而成,極有可能打亂新加坡的優良風水。憂心忡忡的李光耀,立刻請法師想辦法。大師的建議就是把一元硬幣,設計成道教中常見的八卦形,這樣人們帶著硬幣出門時就能保佑自己和周圍人。
1987年9月,八角形一元硬幣正式發行。同年11月份,南北線第一段正式開通。隨著地鐵網絡四通八達,這段歷史逐漸被時間沖淡。可是,這真的是謠言嗎?你不想想,為什麼直到現在,全島到處跑的私家車擋風玻璃上的路稅標誌,也是八角形的?
還有一個傳言:一向身體健朗的宏船法師,在1990年,突然就無疾而終了。有多少人會想,所謂「天機不可泄漏」,他是不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呢?
Satay Club如今已不復存在,但在2005年關閉前,一直是本地沙爹的金字招牌,坐擁市中心豪華地段,本地情侶和遠道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民間消息卻稱當時的沙爹店鋪,依仗名聲和口碑,逐漸道德敗壞,竟在大家喜愛的花生醬汁里加了用過的衛生棉和內褲,以讓顧客迷戀它的味道(口味實在不是一般的重哇)。
有人說那是印尼地區傳來的bomoh(巫醫)傳統儀式。可國家環境局的多番突擊調查,卻沒有找到任何違規行為。總而言之,不管真假都令人倒胃,一方面是無商不奸惟利是圖意識之頑固,另一方面則是可能的競爭對手抹黑手段之卑鄙,兩者都叫人唏噓。
2013年,號稱「傳承Satay Club美味,勾起食客味覺回憶」的Satay By The Bay,在濱海灣花園開始營業了。
2008年F1第一次登陸獅城時,英國記者興致勃勃地在現場採訪了李顯龍總理。問及對絕佳比賽天氣的感受時,或許是過於興奮吧,他首先答謝的,竟然是「大家擺的辣椒和洋蔥」。想必一輩子沒聽過如此超凡脫俗的神回復吧,英國記者幾乎石化了,過了一兩秒才竊笑著離開。
真要擺辣椒洋蔥,具體做法也有講究,要用細細的沙爹棒串起來,工整地排在樹下方,才有效用。雖說現在有很多高科技避雨方法,據說國慶慶典等隆重活動前後,仍有不少人堅持傳統,為晴朗的天氣盡綿薄之力。一旦碰到看天吃飯的時候,或許中西合璧方為上策。
每逢農曆七月,新加坡各市鎮理事會、行業工會都在廟宇「慶贊中元」,也會有不少人在大路邊上,供奉食物、搭建小焚祠堂、燒紙錠等,作為祭拜祖先和神靈的方式。
要注意:紙燒完後遺留下來的灰燼,萬萬不可踩踏!這些紙,是燒給中元期間,穿過鬼門遊蕩陽界鬼魂的,燒完自然會有「人」來取,一腳踩上去實在是太不恭敬了,容易惹惱靈界人物。
據說,小朋友們如果執意玩弄紙灰,會無一例外受傷,或者遭受其他不幸。據說這種霉運很難擺脫,因為冤靈們不會那麼輕易原諒人。
或許有人會不信邪,反正我和他們陰陽兩隔,互不相干,踩多少次都不會有事吧!只是避開灰燼,也涉及到了新加坡的宗教多元性。說不定鬼神不找你,隔壁虔誠的鄰居義憤填膺找你算帳呢?那麼還是弘揚下新加坡引以為傲的國民包容性,假設世間存在自己看不到的東西,走道繞開灰燼為妙。
這個和前面的中元紙灰一樣,以古代傳說為依據。據說不只在新加坡有聽說,鄰國馬來西亞也有,說睡醒了耳廓上會有個疤痕。其實~我能吐個槽嗎?中國不少地方,也有這樣的傳說呀,聽過的請舉手。
一個說法是—-嫦娥受不了別人對她在月宮裡生活的指指點點,遠在天邊都能施展仙女威力懲罰世人;另一種說法貌似更加靠譜—-古代墨客借月抒情,今世遊子望月思鄉,一輪明月成為無數人的精神寄託,漸漸就被賦予了神聖意味。
嫦娥:怪我咯
這個故事一般都是大人講給喜歡對著夜空比比劃劃的小孩聽的,或許是要他們對周圍事物保持敬畏心態。話說回來,無論聽沒聽過這類故事,到了一定年齡,估計大家別說伸手指月亮,除了中秋節應景瞅眼天空,都懶得舉頭望明月,只顧低頭劃手機了。
流行於90年代末的天線寶寶兒童系列為各大商家帶來了許多商機,話說當年推出的天線寶寶玩偶,往往會被秒搶一空。
可是,這些不裝電池的玩偶擺在書架上、儲物櫃里,不知是寂寞還是調皮,晚上經常會講起話來,似乎是要勾起主人對它們的興趣。大人見狀,紛紛一口咬定,這些肥頭大腦、富有喜感的小東西,邪惡全隱藏在樸實的外表之下,是惡魔的化身。
這...扯得有點遠吧?早在2001年,天線寶寶就停播了,目前市面上也找不到有關產品。可是,眼看著最近源自泰國的古曼童又熱起來……說得夠多了,意思大家應該都明白。
Makcik在馬來話里,是「大媽」或者「阿姨」的意思;至於Keropok,則是一種炸魚餅點心,可想而知這則故事也是非常貼近本地生活的。
Keropok有薄和厚的區分,要蘸辣醬才好吃
從前在甘榜里,總有許多makcik挨家挨戶兜售自製的keropok,據說有這麼一個老態龍鐘的makcik,跟大家一樣,總在黃昏時四處敲鄰居的家門,卻懷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坊間流傳—-若知道是她,絕對要退避三舍;真開了門,也要立刻買下幾袋keropok,不然她會招引一隻嗜血的Pontianak(即難產而死的孕婦)化身吸血鬼,入侵你的家!
幾年前有公眾向廣播電台詢問有關故事,古老的謠言才又死灰復燃。經編輯部向長者多方考證,才發現makcik keropok是個為了嚇唬傍晚玩得流連忘返的娃兒,叫他們回家吃飯而捏造出來的人物。
最後,隆重推出終結詭異謠言之無所不在的彈珠聲音!
這則謠言不像以上四則需要慢慢解釋,哪天晚上你睡不著的話,豎起耳朵聽一聽,說不定就能印證它。
你可能會發現,總有人在你家樓上閒著沒事做,不停玩彈珠。不知是少不更事的幼兒,童心未泯的成人,還是...?真是「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可怕的是當只有一粒彈珠在上下彈跳,清脆聲音像進行物理實驗般單薄磨人,保證能讓你抓狂,遲遲無法入睡。
有人要說了,上樓打聽一下不就行了?但是,有些人卻發現樓上竟然沒住人,真是見鬼了!自然會有人從科學角度出發,說是什麼水管特有的回聲,建築材料的熱脹冷縮……,可是有多少人信呢?於是,有關彈珠的說法可謂歷久不衰,儘管玩彈珠的人越來越少,離奇的彈珠聲卻照樣像個不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37890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