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遏制房地產市場過熱趨勢,新加坡政府近年來祭出了一系列房產市場降溫措施,使新加坡的房產市場進入了長時間的「冬眠期」。
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近來,該國房產的銷售量正悄然回升,儘管房價仍未出現再度走高的信號。
瑞銀財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亞太地區的投資部門主管Tan Min Lan表示,該行多年來一直看空新加坡房產的價格。但那種情況正在改變。她稱,與全球競爭對手相比,新加坡樓市已不再是一個被高估的全球市場。人們也注意到了價格指數從2013年起整體下跌了約11%。
Tan Min Lan稱,如果以可支配收入變化狀況作為對比參考系,這已經是近40年來新加坡房價下跌持續最長的一段時間。與香港不同,新加坡在過去五年中家庭實際收入持續增加,居民的住房購買力也有所提高。
政府的數據顯示,新加坡新房銷售數量從10月錄得1252套,相比本年9月的509套大幅上升,為自2015年以來銷量最多的一次,雖然銷量有所回升,但房價可能不會上漲。
私人住宅的價格在本年第三季度環比下降1.5%,標誌著房價已連續下跌了四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房價經歷了自2009年後的最大的環比下跌。
由於政府控制房產市場價格的大幅上漲,新加坡的房價下跌,其實是該國政府旨在調控樓市的一系列降溫舉措起效的自然結果。自2011年以來,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降溫舉措,其中包括「額外買方印花稅」,使得外國買家和已有一套以上住房的新加坡本國購房者的購買成本增長了15%。
Tan Min Lan指出隨著房價每年下降4%至5%左右,在逐步穩定市場上,這些措施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她預計,鑒於政府並不會取消當前的限購措施,該國房價還會下跌12%。
分析師表示,即使新加坡政府取消管制措施,對於開發商也並非利好。當房產價格上漲時,他們並不會得到太多好處,而他們更希望看到成交量或營業額攀升。明年,該國民眾對房產的需求或許仍仍相當高。然而一旦到了2018年至2019年,房產的供應量將每年下降大約19%。
其他分析師也指出,房產銷售有回暖的跡象。
馬來西亞規模第二大的銀行--聯昌國際銀行(CIMB)的分析師在今年11月中旬的一份報告中稱,現房市場目前已經達到了當前信貸政策下所能達到的供需平衡狀況。
聯昌國際銀行指出,新加坡住房銷量仍有待進一步的企穩信號確認,並表示房產價格後市走勢仍被高庫存與租金疲軟所籠罩。由於此後即將有大批新樓盤集中上市,他們認為現在預測房價會回升還為時過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