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課頭總傾向一邊,新加坡6歲男童患腦瘤!腫瘤早期預警全知道 !

新加坡一男童做功課時總是把頭傾向一邊,母親以為6歲兒子有「懶惰眼」,不料被診斷患腦瘤,3年內動10次手術,第一次動手術醒來後痛得撕心裂肺大叫。

更令父母心碎,兩個月前腦部又長出新腫瘤,必須再開刀。

9歲的林哈維爾(Javier Lim)在2013年念幼兒園,6歲的他原本身體健康,但自從父母帶他到眼科醫生那裡看診時,一切都改變了。

母親林太太(35歲,助理教師)表示,林小弟弟的老師發現他在做功課時,經常會把頭傾向一邊。

「我們以為他有懶惰眼,但醫生進行掃描後查出,原來他的腦里有兩顆腫瘤,我們得知消息後傷心欲絕。」

在過去3年里,年幼的林小弟弟就已動了10次手術,將腦里猶如彈珠般大小的腫瘤取出。

回憶起3年前第一次大型手術,林太太坦言,要在手術室外等候8小時,她和丈夫已經忐忑不安,但兒子在手術後醒來,痛苦大叫,作為父母看了更是心痛不已。

林小弟弟依稀記得當時的劇烈痛楚:「我的頭非常痛,一直大叫,點滴針刺進我的皮膚,也痛到不行。」

手術後,林小弟弟重新走路,嘗試控制動作及表達能力,花了約6星期才回復正常。

原以為病況有所改善,沒想到林小弟弟腦內的腫瘤取出後,隔年又會長出新的。

今年9月,他腦部已長出第5顆腫瘤,這個月又要再開刀。

林太太說:「當醫生告訴我們,他腦里又長出新腫瘤,我們無法置信。我坐在那裡一直哭,不然還能做些什麼?」

醫藥費高達10萬新元(約31萬令吉),除了有保險支付外,同時獲得其他善心人士的幫忙,包括來自新加坡腦瘤協會支援組的會員。母親的上司和同事更舉辦募款活動,幫助家人渡過難關。

林小弟弟的父親(39歲)是一名貨倉助理。他說:「他手術後我需要照顧他,至今已經請了3個月的無薪假。」

林太太也說,她的上司和同事也非常支持她,曾舉辦募款活動,幫他們一家。

目前念3年級林小弟弟手術後已回校念書,但在治療期間,他經常無法上課,可能需留級一年。

對此,林太太表示,兒子過去幾年經歷太多,她和丈夫不期望他會考取優異成績,唯一的希望是他能夠開心。

「我們希望有一天,

他不再被腦瘤纏身。」

並非頭痛就是腦瘤

看到這裡大家不要怕,以為有頭痛就生腦瘤了,其實人的一生,出現頭痛症狀是非常常見的!感冒受涼也會頭痛,睡眠不好,壓力太大都會頭痛,心情不好可能也有頭痛。而許多腦瘤一開始並不一定有頭痛。

進行性加重是腦瘤的特點

與腦瘤有關的頭痛主要是顱內壓增高引起的,隨著腫瘤的長大,頭痛會進行性加重;而其他原因引起的頭痛,在原發病因好轉後會自行消失。如頭痛同時伴隨其他一些症狀,如嘔吐、視力下降、記憶力差反應變慢或以症狀之一,則高度懷疑顱內有腫瘤或其他占位性病變。

不易察覺的聽力下降

單側聽力下降因為不影響日常生活,往往不易察覺。但在聽力下降前多數有較長時間的耳鳴,應該高度警惕!單側耳鳴是聽神經瘤最早最常見的」預警」,如果早期 發現,腫瘤很小,則可以行伽馬刀治療,免去開刀之苦。

莫到嚴重才來求診

在臨床中接診的聽神經瘤患者,很多腫瘤都較大了,甚至壓迫腦幹和小腦,出現腦積水或共濟失調(手腳不協調),在我向他們追問病史中,基本上都有長腫瘤的一側早期出現耳鳴,隨後逐漸聽力下降,以致出現走路不穩了才去就醫。因此,如果出現單側耳鳴或聽力下降,應及早就醫。

視力下降是腦腫瘤症狀之一

有些患者出現視力下降,以為是近視眼或老花眼,忽視了進一步檢查,有的去看眼科,有經驗的眼科醫生可能會想到顱內問題,做一個核磁共振,結果發現顱內腫瘤。有的甚至在眼科反覆就診,視力越來越差,甚至一側眼失明了,才想起做顱內的檢查,此時腫瘤已經很大,可能包繞周圍的神經血管,手術風險大增。

影響視力的常見腫瘤

哪些顱內腫瘤會影響視力下降呢?最常見的是鞍區腫瘤,如垂體瘤、顱咽管瘤、腦膜瘤,少見的如膽脂瘤、蛛網膜囊腫等,由於壓迫雙側視神經,會導致雙側視力下降,有的是一側明顯些。蝶骨嵴腦膜瘤往往影響一側視神經。其他的如前顱底腫瘤,下視丘腫瘤也會導致視力下降。

復視也是常見症狀

還有的患者視力檢查正常,但自覺視物不適,有閃光或重影(復視)、變形,除了到眼科就診外,也要考慮排除一下顱內疾病,常見的有視覺中樞枕葉或視覺傳導通路上的腫瘤,最常見的為膠質瘤。

年輕患者和病情進展嚴重者應警惕

隨著年齡的增大,有的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或反應遲鈍些,這也比較常見。但如果在較短的時間內出現明顯的進行性記憶力減退或反應力下降,或年紀輕輕就出現上述症狀,應該重視顱內有病變了。

反應遲鈍不都是老年痴呆

較大範圍的額顳或胼胝體的病變或慢性增高的顱內壓,不一定有早期的明確定位性症狀或體徵,卻逐漸表現為記憶力或反應的遲鈍,計算力下降。這類患者的症狀往往由與之密切接觸的親人最先發現並送醫就診,有的被當作老年痴呆症而誤診!

嗅覺下降或幻嗅

嗅覺下降一般很難發現,如果偶然發現一側或雙側嗅覺下降,除了去看五官科外,應高度懷疑顱內累及嗅神經的病變,如前顱底/嗅溝腦膜瘤,嗅母細胞瘤,或累及 前顱底的脊索瘤等。如果周圍本來沒有異味而聞到有怪味,可能是一種癲癇的特殊表現,應高度警惕顳葉內側面的腫瘤。

行走不穩

行走不穩的原因很多,與顱內占位病變有關的最常見的是小腦腫瘤,表現為直線行走不穩,手指運動不協調等,如出現上述症狀,及時到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就診。

一側肌力減退或發麻

單側肢體無力或發麻可能是病變累及顱內運動功能區或感覺功能區,也可能是脊髓病變所致,建議及早到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進行專科檢查。

繼發性癲癇

指成人出現的癲癇,如排除顱腦外傷所致,則多數為顱內占位引起,如顱內腫瘤、腦血管畸形、寄生蟲肉芽腫等,往往需要外科治療。

友情提示

其實很多病人發現腫瘤時,腫瘤已經長很大了,給手術帶來更多的風險和併發症,也可能會讓病家花更多的金錢。

其實,大部分腦瘤在發病初期還是有一些「苗頭」的,只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而忽視了早期的「預警」,以致錯過了及時發現腫瘤及時診治的時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3521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