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探客」認為,新港口能不能取代新加坡,取決於新加坡自身。如果新加坡總是給中國「添堵」,不排除這種可能。事實上,中國與馬來西亞合建的馬六甲「皇京港」深水碼頭,主要作用是為了「合作共贏」,對雙方肯定都有好處。而對中國來說,由3個自然島和1個人工島組成的馬來西亞「2號工程」,是資本輸出的重大項目,尤其是擁有「皇京港」人造島嶼的土地所有權和99年特許經營權,等於在馬六甲設立了一個永久的「基地」,符合「一帶一路」倡議的部署。而對於新加坡的衝擊,則屬於額外的威懾。

很多網友認為這個新港口不能取代新加坡,「海外探客」認為這低估了中國的實力與能力。作為一個嚴重依賴外貿和現行國際秩序的城邦國家,如果新加坡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能夠左右地區局勢,就不會在非法裁決結果出來後與日本一唱一和,宣揚什麼「航行自由」,逼迫亞洲最大國家接受這個結果。
「海外探客」在11月20日已經寫了一篇原創文章《令新加坡恐懼的「大國之怒」:砸800億來個「釜底抽薪」》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文中,探客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新加坡如今的「戰略誤判」在於自以為是的選邊站隊,與美日等國一起企圖維護已經搖搖欲墜的「亞太秩序」。政治經驗與其父李光耀相距甚遠的執政者李顯龍,已經自我矮化為西方的棋子,他似乎沒有領會成為大國「諍友」與「導師」的背後隱藏著多少利益。
昔日新加坡「國父」國際社會中一直扮演「意見領袖」的角色,類似於如今的創業者都會重視馬雲的只言片語一樣。有的網友提出新加坡的優勢之所以不能超越,主要是由於港口硬體+軟體,海事服務的高效冠絕全球,再加上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等結合而成的綜合優勢。探客認為此言不虛,而且也學到了不少知識。新加坡的確擁有超強的軟實力,人均收入直逼60000美金,甚至將美國遠遠甩在身後,但這並非不能超越。不過探客經過分析後判斷,新加坡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國際預言家」與「超然的清醒者」。

不過,如果新加坡一旦自我矮化為天平上的砝碼,就失去了這種能夠吸引「傾聽者」的能力,不再擁有「顧問」與「導師」的地位。其實這並非是李顯龍無能,而是形勢使然。經濟增長陷入停滯的國家,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魔力與吸引力。李顯龍急於尋找「大腿」,也是一個政客的自然反應,不可苛責。
但如果說新加坡會「長盛不衰」,恐怕是對經濟規律的誤讀。新加坡所處的位置的確相當重要,連英國殖民者都在這裡修建了堅固的要塞,還將殖民統治的中心設置在這裡。近代史上,第一個以華人為受眾的中文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就誕生在新加坡。如今,新加坡扼守的馬六甲海峽是西亞石油運往東亞的主要通道,可以說,世界經濟引擎所需要的資源,就每天從新加坡的眼皮底下運走。幾個月前經常能聽到的新聞是,亞洲最大國家租賃的多艘40萬噸油輪就飄在新加坡附近,等待港口和需求。
但撥開濃霧與幻影,真實的新加坡是個什麼角色?約2000年前,古絲綢之路是靠一個個綠洲串聯起來,幾乎每個綠洲都是一個繁盛的城邦國家,其富庶與安樂令旅者艷羨。不過隨著絲綢之路兩端大國政治氣候的變幻,隨著貿易通道的改變,多數城邦國家都消失在歷史的黃沙中。探客認為,新加坡本質上與這些城邦國家並無二致。這個城邦國家的繁榮,取決於航線兩端的產油國與亞洲最大國家,並不取決於自身。當世界能源價格墜入低谷,亞洲最大國家經濟增長放緩,新加坡最先感到寒意,開始發燒。
不要再提新加坡是什麼國際金融中心,作為一個沒有巨大國內市場與超強實力的小國,搞金融業固然賺錢快且輕鬆,但必須看大國的臉色。想一想泰國、冰島的悲劇,大國撤了梯子,你就立馬玩完。因此新加坡的做法就是,依靠「經濟奇蹟」的背書,餵大國喝下「新加坡模式」的藥湯,讓大國在看待自己時自動戴上放大鏡,服從新加坡的「角色預設」,從而建立起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地區秩序。探客認為這才是新加坡最核心的軟實力,這才是新加坡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新加坡自我奮鬥了20多年之後,就能美美地搭上美國和中國發展的「順風車」,實現了從「轉口貿易」到「轉口金融」、從「東方直布羅陀」到「東方瑞士」的歷史性轉型與跨越。要知道,多少國家都折在轉型途中,山谷裡盡是累累白骨,新加坡能夠飄然渡過險阻,這是運氣,更是智慧。

長期以來,新加坡的都居安思危,有一種「絕境求生」的緊迫感與壓力。知道周邊國家對一個富有的小孩虎視眈眈,就邀請美軍進駐樟宜基地,還大肆購買先進武器。軍迷們都知道這個國家號稱「東南亞的以色列」不是白給的。看看超過3%的國防預算,「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役制,先進裝備包括66輛「豹2SG」主戰坦克、60架F-16戰鬥機,潛艇、護衛艦、預警機、加油機一應俱全,加上25萬預備役部隊,搞的就是「境外決戰」。這是一個中等軍事強國的標配,搞得鄰近的馬來西亞與印尼不得不勒緊褲腰帶買幾架蘇-30戰機裝點一下門面。不過李光耀著力打造的這只「毒蝦」,遇到真正的大國,結局只能「呵呵」了。你家開超市,我就在你家不遠處開個更新更大的超市,你心裡有氣,敢拿槍堵門試試?爺家裡有航母和核武,分分鐘碾壓你。你這幾條破槍也就能嚇唬嚇唬周圍的窮鄰居。
當然,新加坡原本還有一個希望,就是TPP。不過在剛剛召開的APEC利馬峰會上,12個TPP締約國閉門開會,然而散會後,連一個共識性的文件都沒有發表。愁雲慘淡,陰霾難散。新加坡這回是撞在牆上了。不過根據以往「撞開南牆就是海闊天空」的經驗,新加坡恐怕還要繼續迷茫一段時間。
新加坡混到如今的地位,並非浪得虛名,其國際性資產管理中心、債券中心、證券及衍生品交易中心、外匯交易中心、保險業中心和離岸金融中心成為「葫蘆七兄弟」,又如七顆「龍珠」,隨時可召喚神龍。但得意難免忘形。探客記得,曾文正公一直慎獨,告誡自己「水滿則溢,人滿則敗」,而新加坡似乎不知道這個道理,有好處就要全佔。如今在其邊上建個港口,是和平手段,萬一真想辦了你,隨便在馬六甲製造一場軍事衝突,投資者還能看好獅城?到那時新加坡恐怕就真傻了。隨著瓜達爾港的建成,中巴經濟走廊與中緬孟經濟走廊也在不斷推進,時間在誰手裡,不言而喻。智者將隱患扼於毫末,新加坡處於四戰之地,卻感覺如此良好,不惜將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真是令人唏噓。新加坡的命運,取決於自身的態度,放下架子,放低身段,別試圖去動大國的核心利益,才能保住當下的繁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3503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