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剛獨立於馬來西亞時只是個貧困的小島,但它卻在短短几十年內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金融中心、花園城市和亞洲四小龍之一,全世界最富裕、最乾淨、最方便、最安全、政府最廉潔和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在此分享9組圖片,帶你看看過去與現在的新加坡。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Clarke Quay)位於新加坡河北岸,以第二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命名。克拉碼頭指這一古老的碼頭以及碼頭邊的步行街地區。今日,舊倉庫已改建為餐館、商場、酒吧及夜店,是時尚潮人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
1980年的克拉碼頭
現在的克拉碼頭
國泰電影院(Cathay)
這是新加坡第一家有空調的電影院,建於1939年10月3日。一直到1954年,這一16層、將近80米高的國泰電影院保持著新加坡最高樓的紀錄。它經歷了二戰,也見證著新加坡市中心商圈近80年以來蓬勃的發展,可謂歷經滄桑。
1960年的Cathay
現在的Cathay
MPH大樓
1908年開業的MPH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圖書大樓之一,最初的公司名稱為馬來西亞出版社(Malaysia Publishing House)。現在,這裡租給了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因此在新照片上你可以看到,上面寫著「SMU Labs」。
1983年的MPH
現在的MPH
中巴魯
「Tiong」是閩南語「結束」的意思,「bahru」是馬來語「新」的意思,因此「中巴魯」的字面意思其實是「新的墓地」。不過後來,山丘被推平,蓋起了屋子。尤其是二戰結束後,這裡房屋也擁有了國際范的外觀風格。
1950年的中巴魯
現在的中巴魯
丹戎巴葛
這張照片的亮點是新舊時代交通工具的交疊。這裡也曾經有很多人力車及有軌電車穿梭,而現在則已被雙層空調巴士和德士替代。
1960年的丹戎巴葛
現在的丹戎巴葛
翡翠山
如果不是照片右上角寫著大大的「centre point」,你可能都不知道翡翠山在哪裡。翡翠山就在烏節路一帶,是舊時新加坡中產華人的聚集地。90年代初,這裡整修一新,商場林立。現在,它成為新加坡最喧囂繁華的烏節路的一部分。
1980年的翡翠山
現在的翡翠山
麥士威會堂
建於1932年的麥士威會堂一直是海關總署及電影審查局的辦公地點,直到1989年,海關搬離,這裡便短暫的租為商用。現在,這裡則成為了世界一流的仲裁中心。
1974年的麥士威會堂
現在的麥士威會堂
首都劇院
首都劇院於1930年5月22日開幕。這裡承載著許多新加坡夫婦第一次約會的浪漫記憶。
1983年的首都劇院
現在的首都劇院
裕華國貨
1936年-1994年,這裡曾是運營了58年的南方大酒店。1992年,香港裕華集團投資將近一億新幣,建造了第一間裕華國貨商場。
1985年的裕華國貨
現在的裕華國貨
在這裡,向所有曾經或正在參與新加坡城市發展與建設的前輩們致敬。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