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不堵車?原來不只是貴!貴!貴!新加坡政府做得可多功夫..

在如此富裕的新加坡,我們會看到豪車遍地吧?錯了,結果是這個樣子的: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約為716.1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為539.9萬,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7540人。相比之下,北京每平方公里1289人的常住人口密度就寬鬆多了吧?然而,在新加坡,交通擁擠的場景卻並不多見。

這裡不得不提到新加坡的COE。

COE就是新加坡最廣為人知的擁車證,也就是那一塊鐵皮車牌,但最致命的是,COE很貴!而且只有10年,10年過了還想繼續擁有這一輛車,又得重新買一張COE。一個COE就將近7萬新幣(約32萬人民幣)

比如上圖顯示的是新加坡2016年2月份的公開組車牌拍賣價格。以一輛1.6L以下的私家車來看(A組),車牌的價格是4萬6千新幣,合人民幣23萬左右。注意,這個車牌只能用十年。十年以後車牌到期,車主需要再拍一次,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購買新車牌。

 由於新加坡本地不生產車,所有的汽車都是從外國進口的。新加坡政府對進口的汽車客以重稅。比如上面顯示的一項稅費,叫ARF。一輛市場價7萬5千新幣的汽車,稅費高達10萬7千新幣。也就是說進口稅費比車價還要貴。注意這個稅費是在我上面提到的牌照價格之外的價格。

上圖顯示的是新加坡汽油的價格(新幣/升)。98號汽油的價格在2.2新幣左右,即每升11元人民幣左右,你可以和上海/北京的油價比比。

ERP又是新加坡政府治堵的一項重要措施,ERP的全稱叫做電子道路收費系統,一個巨大龍門架的造型豎在了幾乎每條公路的入口和出口處,上面的電子顯示屏會根據不同時段、不同車輛進行收費。

在最繁華的烏節路,是大型商場的聚集地,而在烏節路的頭和尾就豎著兩個ERP龍門架,計程車和私家車一樣收費。

把COE辦好了,ERP也有能力承擔,那麼可以進行購車了,但是在新加坡買車是全世界最貴的。在國內20萬的車,在新加坡起碼要40萬人民幣,因為在新加坡實行100%關稅稅收,是的,沒有看錯,車價的100%,就是翻一倍。為限制私車的增長,新加坡政府強制徵收大筆費用,除了擁車證COE之外,還有高昂的關稅。關稅的組成包括:1.進口稅,由海關評估,為汽車公開市場價的45%;2.車輛註冊費:1,000新元(約4700元人民幣);3.附加註冊費:由海關評估,為汽車公開市場價的150%。所以在新加坡的豪車很少,買私家車的車主一般挑選的都是經濟實惠型的!(本田、豐田、現代等,甚至國產的QQ也很受歡迎呦~~)

順便提一下:

在新加坡,汽車的牌照分為黑色、黃色和紅色三種,黑牌和黃牌使用上沒什麼區別,選擇哪種顏色完全取決於車主的個人喜好。但紅牌卻完全不同,意味著沒有交過「擁車證」的費用,只能在周末兩天上路,周一至周五上路的話意味著隨之而來的是價錢不菲的罰單。

孩子上小學不需要汽車接送

當然,有效的管理是建立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之上的。用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的話說,城市是一部生活機器,其最高效率應該是節省人力、節省資源、節省土地。

新加坡城市規劃分為中心區、城區,及鄰近區域、衛星鎮、鄰里街坊等幾級,商業網點也相應設立在中央商務區、城區中心、鎮中心、鄰里中心等。商業中心的最高層次是中央商務區,輻射全島,接下來的層次被劃為5個分區:東部、東北部、北部、西部和中心區,理論上每個區都有各自的商業中心。

科學的城市規劃和有序的城市建設,減少了人們日常用車的需求。比如,孩子上小學不用接送。新加坡小學的規劃建設是與住宅區的規劃建設相協調的,要求做到每一個小學生離開家門步行500米之內,一定可以走到學校,而且一般不用穿過主幹道。再比如,購買生活用品不用坐車。新加坡的商業區規劃也是與住宅區的規劃相配套的。在每一個鄰里街坊都有綜合性商業網點和超市,柴米油鹽日常商品等出了家門就能買到。在每一個社區,都有大型的商業中心。至於工作,很多人也不用坐車。新加坡住宅區的規劃是與工業區、金融區等等相協調的。除了重化工區以外,其他企業集中區域的近鄰都有住宅區。這樣,人們的工作地和生活地的距離是有限的,可以儘量減少花在交通上的時間。

新加坡人開車極度規矩

不得不提的是,任何先進科學的規劃和管理都需要參與者的積極配合。在新加坡,行車禮讓幾乎是每一位司機的本能。在一些沒有紅綠燈的路口,人行斑馬線兩端都設置了行人過街控制按鈕,而在一些沒有按鈕的小路,記者每一次步行過街,來往的車輛都會禮貌地讓路,在兩三米遠之外就停下來,不管有多少人過街,他都會耐心地等你走完。

新加坡人開車極度規矩,根本沒有插隊和搶道。大家都規規矩矩地在一個車道內等候通行,所有要走這條路的司機,個個都本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原則有秩序地排隊。在景點門口的車輛收費站,五六個收費員在路上一字排開,逐一收費,有效地避免了過收費站車輛的擁堵。

地鐵是新加坡人出行首選

在這個小小的彈丸之地,車流量和人流量都出奇的小,原來新加坡人出行主要靠地鐵,一是便利,二是省錢。

新加坡的地鐵覆蓋整個城市,想去任何地方坐地鐵都能到達。在地鐵站,當地人會驕傲地告訴你,新加坡有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鐵交通系統。地鐵內沒有人工售票、沒有進站廣播通知、更沒有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這些東西對於新加坡人來說太幼稚了。

新加坡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宗旨。地鐵線路與公交車相連,可以提供從各個組屋住宅區(政府出資興建的大型高層居民住宅樓群)到市區、商業中心及各個旅遊景點的快捷交通服務。每一個地鐵站同時也是多條公交車線路的轉換站,而且這些站點通常都建有人行通道與附近的組屋住宅區相連,搭有可防日曬雨淋的頂棚。此外,為了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人搭乘公交汽車,政府特意在地鐵站附近建有大型購物商場、電影院、小吃中心和夜市攤位等,頗受人們歡迎。

在新加坡,公共運輸網以83公里地鐵線為綱,240多條巴士線和輕軌線為目,3800多個站點為結。每個站點每15分鐘必須有一輛車到達,早不能超過1分鐘,晚不能遲到2分鐘。任何一個居民,從家裡走出來,不出400米,必定能到達一個「站」。支撐新加坡對車流控制卻不影響出行的,正是這種四通八達的公共運輸網絡。在出行人數不便的情況下,使用公共運輸工具的人越多,道路上跑的機動車的數量就會越少,形成良性循環,保證道路暢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3237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