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已訂立計劃讓第一次結婚的夫婦獲得公寓,但前提是他們必須有一名16歲以下的子女或女方已懷孕。
經常就約會和婚姻發表博客文章的楊莉明表示,這是先有蛋或是先有雞的問題,她反駁生小孩不需要先有房屋,因為「你只需要一個非常小的空間來行房」。
楊莉明認為新加坡與西方的價值觀不同。她表示,新加坡的愛情觀與西方不同,通常是男方遇上女方,然後相愛及成家立室,再準備置業,但西方則是男女邂逅後,便可能會於當晚「做人」。
楊莉明反問若事先給予夫婦房子,但他們不能懷孕會否因此收回房子,或政府又如何得知他們有試圖懷孕?總不能檢查他們有沒有使用避孕藥吧。
楊莉明呼籲女士及早生小孩,因為只有嘗試過才能知道是否不育,同時亦指出當涉及婚姻和兒童的問題,需要尊重個人的選擇。
一些國人認為,先有房子才能生孩子,楊莉明對此回應說:「行房只需要很小的空間」。(海峽時報)
要先有房子才能生孩子?協助管理人口及人才署的總理公署高級政務部長楊莉明回應說:「行房只需要很小的空間」。
政府在2013年推出「育兒優先配屋計劃」,要求首次申請購屋者,必須已懷孕或至少有一名16歲以下的新加坡籍孩子。
然而,這或許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畢竟有些國人認為,必須先有房子才能生孩子。
楊莉明上周接受《海峽時報》采訪,探討婚姻及育兒問題,而對上述觀點,她回應說:「行房只需要很小的空間」。
她指出,新加坡人的感情觀,或與西方國家有所不同。
「我們的順序是,男遇上女、男愛上女、男向女求婚、雙方計劃結婚和準備房子,而在法國和英國等國家,可以是男遇上女,然後當晚他們就能『造人』了。」
倘若一對夫婦表明計劃兩年內生育,但他們希望先拿到房子,楊莉明對此回答道:「如果他們無法生育,是不是要拿回房子?我們又如何確保他們嘗試生育,也不能檢查他們是否有用避孕措施對吧?」
與其需要政府「干預房事」,楊莉明選擇以勸說方式,催促女性及早生育,「畢竟沒試過,也不知道你能否生育」。
楊莉明也認為,尋找愛情不應「隨緣」,但在婚姻及育兒方面,她也尊重個人決定。
「現今社會,不可能說(沒有結婚或生育就是)沒為社會貢獻,畢竟保持單身有很多原因,有些理由也很合理。」
楊莉明表示,希望能增加學前教育中心的學額,進而為年輕夫婦建立援助網絡。(檔案照)
暫緩增『嬰兒花紅』
轉向建立援助網絡
政府暫緩增加「嬰兒花紅」等刺激生育的福利,重點轉向為年輕夫婦建立援助網絡。
2001年推出的「嬰兒花紅」,旨在鼓勵國人生育。楊莉明表示,15年後的今天,此計劃已有多項福利,如去年8月提高花紅數額,為在職父親提供陪產假等。
她透露,這些福利已成功將我國的整體生育率提升,從2010年的1.15微增至去年的1.24。
過去一年,楊莉明向一些年輕國人了解,得到的其中一個重要反饋,便是增加學前教育中心的學額。
她也透露,公共服務業將率先探討,如何給予在職家長權利,例如讓他們向僱主要求,在孩子出世後的第一年申請無薪假期。
她認為,由金錢津貼轉向提供援助網絡,正是「千禧時代」(millenials,年齡介於16歲至30多歲的國人)目前所需。
「這樣的新方向,也似乎是年輕一輩所要向我們反映的。」
楊莉明認為,「千禧時代」更加「熱血」,能兼顧家庭與事業。
(海峽時報)
楊莉明:『千禧時代』
熱血又有膽量
楊莉明認為,與「嬰兒潮」時期及X時代出生的國人相比,「千禧時代」更加「熱血」,能兼顧不同挑戰。
她表示,「打拚事業」及「建立家庭」對一些年長國人而言,是兩種不同且需按順序進行的人生階段,但「千禧時代」能同時兼顧,讓她對我國未來人口發展看似有危機的情況,仍能保持樂觀。
「我曾和一些有孩子的年輕夫婦聊過,問他們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不辛苦嗎?』他們告訴我確實不簡單,但還是有辦法兼顧……他們很熱血(gung-ho),也很有膽量。」
她也說,能活得更長壽,並擁有更多機會,意味著年輕一輩能與先輩們過不一樣的生活。
「這個時代要有不一樣的想法,他們是新的先鋒(pioneers)。」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29979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