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家冥紙公司兩名合伙人涉嫌連續兩年逃稅,這也是我國近五年來最大起的逃稅案件。
兩人在2013年被判償還230萬的稅收和罰款,其中一人被監禁兩個星期。
根據《今日報》的報道,兩人在2009年和2010年,在個人所得稅上少報他們合伙人的盈利收入。他們也少報該公司水源神紙香燭貿易公司在九年來所收取的消費稅。
今年8月,著名燒臘店「琪利燒臘」的前業主,因為逃稅近5萬 5000元,被判坐牢四個星期,罰款32萬9502元。
新加坡國內稅務局經審計並調查了這些逃稅的案例後,在過去五年內收回18億元,並單在上個財政年內就收取約4億1200萬元的稅收。
稅務局表示,業者除了通過少報收入和所收取的消費稅以外,他們也以謊報開支的方式來逃稅。例如,有人利用空殼公司和虛假的文件來減少他們所申報的收入。
在一起案例中,一名男子製造了八個假收據,稱是自己獨資公司的開銷。因此,他在2011年和2012年少報了約32萬1968元的收入,並少繳付4萬1500元的稅務。該名男子被控上法庭後被判監禁七個月,以及罰款16萬6272.24元。
稅務局發現,在具有大量現金交易、內部控制和流程較弱和那些沒有記錄保存的公司中,逃稅的現象更為普遍。當中就包括了家族企業或是自僱人士與獨資公司。這一類的企業比較有可能在提交報稅單時,申報錯誤或是少報一些收入和傭金。
不過,稅務局表示,並不是所有的逃稅者都會被起訴,根據個別案例的情況,當局也能會通過嚴厲警告、和解或降低收費。
稅務局每年平均收獲1000個與逃稅的通報,但當中只有5%是可信的。當局也通過數據分析來檢測違規和逃稅者。
「雖然新加坡大多數的繳稅者和企業都遵守本地的稅務法律,但仍有一小群違規者,造成誠實繳稅者不公平的負擔。稅務局將對這少數違規者採取嚴厲的措施,並根據法律適當處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