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電視節目竟稱本土年長人士為「下流老人」,被強烈要求道歉!

新聞| 2016-10-06| 檢舉

新加坡的一檔電視台節目中談到新加坡人口老化問題時,用到了「下流老人」這個詞,結果遭到新加坡網友的不滿,要求道歉。

他們認為「下流老人」大概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通常情況下,

人們都是覺得「下流」二字是個貶義詞,

常常和貶義詞一起用,

例如「無恥下流」!

度娘是這麼解釋的~

人們常理解其這個意思,

「引起性慾的或繪聲繪色地描述色情的;輕快的、迷人的、有時是下流的故事」

難怪網友們怒啦!

實際上,「下流老人」源自於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的一本書《下流老人:總計一億人老後崩壞的衝擊》,大致是講日本近年來出現了大量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他們的共同點是年輕時生活還不錯,但到老了卻面臨缺乏良好的醫療照護和品質,以及居住苦難等問題。

新加坡的電視節目為何會談到「下流老人」呢?

據本地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將在14年後(2030)年成為「超級老年化社會」,每3個人當中,就有一位年齡超過65歲的老人。

相信在新加坡上過學的朋友們都曾聽老師講過,新加坡的生育率一直處於走低的狀態。

這也就是為什麼新加坡這個小紅點需要引入那麼多外來人才,以及加大力度鼓勵年輕夫婦生孩子了。

人口老化問題也成為新加坡正面臨的一大難題。

有的朋友說,新加坡如此發達的社會,怎麼還會有拾荒老人每天清晨徘徊於組屋樓下的垃圾桶之間?怎麼還會有爺爺級的人在組屋或者公園的長椅上過夜?

經過對50名新加坡長期護理專家進行深入訪問後,他們一致認為新加坡的療養院設施和制度還不夠完善,沒有辦法應付「超老齡」的需求。

雖然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療養院的床位已經在2010年增加了30%,但是依舊供不應求。

目前療養院的條件也並非特別宜居,有的房間最多可容納20人居住,並且約15個人需要共用同一個衛生間。這都是因為看護人員人力短缺的問題。

目前看護人員與居民的比例為1:20~30,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晚上,一名看護人員需要同時照看20~30名居民,工作量相當龐大。

因看護工作需要長時間工作,工資也過低,有的甚至月薪少過400新元,因此,看護人員多為外籍人士。

這樣的療養院情況只能專注於保證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並不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這造成了居民「不快樂」的現象,也就意味著提高了高齡人士患上憂鬱症的幾率。

由此可見,新加坡那些拾荒老人和露宿街頭的老人,有的是因「搶」不到床位,有的則是住不起療養院。

這個人群一不小心就成為了「下流老人」。

(小編嚇得趕緊攥緊了錢包,千萬別讓自己的未來「下流化」。)

雖然藤田孝典的「下流老人」本意並沒有瞧不起或者歧視高齡者,但是用「下流」一詞來形容年長人士,依舊有點難以讓華人社會輕易接受。

(也就只有小日本這個奇葩民族能用這樣的詞了 口亨!)

許多網友對於新加坡電視節目所運用的「下流老人」是否妥當,發表了不同的意見:

網民:1

當時口口聲聲的(建國一代)今天卻變成(下流老人)。。好一個媒體呀。

歲月不饒人,表達說是下流老人有點噁心。國情不一樣。~

網民:2

網民:1

刻意羞辱低下層低收入甚至需要政府援助的年長老人,可恥……

"下流老人是指低收入者,在下流邊緣生存的年長者",是下層!不是下流!

網民:2

網民:1

我們的建國一代被稱為「下流老人」,很無語!

我提出使用「社會邊緣老人族群」 , 或減「邊緣老人」 。

網民:2

新加坡的老齡化問題可謂是一場「艱難的戰鬥」,想要打贏這場戰鬥,需要多種妙計,多方支援和互相配合,並且需要消耗大量時間、財力和精力才行。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的,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29208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