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日媒報道,新加坡總理辦公室9月25日宣布,總理李顯龍26日起(今天)將對日本進行為期四天的正式訪問。李顯龍訪日期間將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屆時日本在爭奪訂單的新加坡至吉隆坡高鐵項目預計將成為議題。
難道李顯龍此次訪問日本,還有順便買高鐵的打算?中日高鐵各自的實力又究竟如何?
就在上月,外媒報道日本中標泰國曼谷至清邁高鐵項目,同時還評論「中國高鐵輸給了日本」。
僅僅一條泰國鐵路就能斷言CRH輸給了新幹線?
中日高鐵大對決,我們先來看看國際在線提供的戰場分布圖:
根據德國《世界報》網站8月5日的報道,面向高鐵列車的軌道技術行業過去幾年來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整合。目前,僅三家製造商就生產了全球九成的高速列車。除了絕對的市場領頭羊——由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併而來的中國中車之外,只有日本幾家公司和法國的阿爾斯通的市場份額值得一提。
根據美國國際服務公司一項最新調查的結果表明,日本高鐵引以為傲的川崎和日立等日本公司占據了世界高鐵市場的9%,法國TGV高鐵的生產者阿爾斯通占了8%,德國的西門子只占了3%。
上周在柏林舉辦的「德國柏林軌道交通展」(Innotrans 2016)上,世界著名諮詢公司德國SCI Verkehr公司發布了2015年度世界軌道交通裝備的排名——中國中車位居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行業世界冠軍。
位居第二名到第十名的企業分別是加拿大龐巴迪、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美國GE公司、美國三一工業公司、德國克諾爾公司、美國西屋制動公司、日本日立鐵路系統、美國格林布萊爾公司(Greenbrier)分別位居第二至第十位。
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近年來沒有一個國家對擴建高鐵網絡的投入像中國這麼多。中國在短時間內誕生了世界最大的高鐵車隊。而且中國非常重視這些列車是由中國生產的——而且未來也將由中國製造。
不僅在列車的裝備製造上,中國中車為國人掙了一口氣,系統的掌握了高鐵技術的全部環節;而且在走出國門的路上,中國高鐵也是占得先機。
近年來,中國高鐵項目大幅進軍海外,中國鐵路「走出去」項目遍及亞洲、歐洲、北美和非洲,中老、印尼雅萬高鐵、匈塞鐵路、俄羅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鐵、以及前段時間關注度較高的中泰鐵路、即將招標的新馬高鐵等一批項目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單憑國內高鐵運營里程,新幹線也是無話可說。按照最新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5年,我國鐵路網規模將達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8萬公里左右,比2015年底翻一番。到2030年,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我國遠期鐵路網規模將達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4.5萬公里左右。
中國高鐵憑藉過硬的技術性能、不斷地發展創新和日益先進完善的管理運營經驗,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過去在高鐵領域具有很大話語權的「歐標」與「日標」,也漸漸被「中國標準」所代替。所以,中日高鐵的pk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列車裝備製造,而是全方位的綜合國力的展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