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進步讓歐美的許多人感到擔憂,科學家們警告稱,這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
但在新加坡,服務行業的企業越來越發現機器人可以解決它們人手緊張的問題——新加坡限制外國工人就業讓許多公司很難招到員工。
在政府為幫助企業在供應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存活下去而推出的舉措下,從飯店到醫院,多種機構均出現了機器人的身影。
新加坡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首席運營官Louis Tan表示:「新加坡政府正在限制外國工人——哪怕雇傭熟練工人也很困難。事實證明,技術是解決方案之一。」
這家醫院藉助IBM的「沃森」(Watson)技術推出了機器人「護士」來監護重癥病房中的病人的關鍵體征。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是百匯班臺集團(Parkway Pantai)運營的私立醫療服務機構。
人工智慧技術結合血壓、心率等指標信息,並使用預測性算法來計算患者病情惡化的風險。
Louis Tan表示:「在過去,這需要人類加以整合和解讀。
現在我們使用數據分析學來幫助解讀。」他補充稱,今年推出的試點項目讓病人更加安全。
他說:「這並不意味著護士無事可乾了。它僅僅意味著她們又有了一個助手,提高了她們照顧病患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辣椒香娘惹餐廳,穿梭於桌子間的機器人侍者收拾著臟碟子,還能用清脆的聲音問道:「你能幫我收拾下桌子嗎?」該餐館位於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近,提供馬來菜和中國菜。
這種機器人無法自己拿起杯子和碟子。顧客們將他們用過的餐具放到托盤上,然後由機器人拿回廚房。
s
餐廳經理卡納安·坦加拉賈表示:「在新加坡,從海外招募人手非常困難,因此使用機器人非常有幫助。顧客們因為機器人而成為回頭客。他們喜歡看到機器人。」
迄今為止,只有少數幾家餐館在試用機器人,成本是一個障礙。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機器人製造公司Unitech Mechatronics對機器人的定價在3.434萬美元。該公司表示,新加坡政府為試用機器人的餐館提供近70%的成本補貼。
同樣在新加坡,萬事達的一家研發中心為軟銀機器人的仿人機器人Pepper設計了首個支付應用。
亞洲的必勝客門店將有望在今年試用Pepper接受一些顧客的訂單並處理銀行卡支付。
目標是讓侍者解放出來,處理與顧客的更為復雜的互動。
新加坡在今年的預算中宣布,計劃在今後3年斥資逾4.5億新元支持企業配備機器人,重點是向中小企業提供它們負擔得起的機器人。
但這種創新舉措並未普遍受到歡迎;在新加坡一家試用機器人收拾盤子的餐館里,一位員工將機器人打得粉身碎骨。
盡管全球范圍內已經在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調查顯示,2015年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4.8萬臺——但服務業機器人的銷量要少得多。
2014年,服務業機器人的銷量升至約2.4萬臺,而2013年還不到2.2萬臺。
分析師預計,隨著科技進步使得機器人能夠執行更加復雜的任務並在更加不可預測的環境中工作,全球范圍內服務行業機器人的銷量將會飆升。
在製造業廣泛使用機器人的日本,政府出臺措施,推動包括醫療保健和居家護理在內的服務行業增加機器人的使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