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泰克拉運河的新聞一直很受人關注,之前我們也分享過相關的文章「泰國克拉運河開挖,造福中國,重傷新加坡?」,最近關於克拉運河又有新的進展,有日本媒體表示,中國和泰國已經悄悄開始進行克拉運河項目,一旦建成,將對新加坡的轉運港地位造成巨大衝擊。
不過,泰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司司長萬納米蒂(Sek Wannamethee)前天(20日)澄清,中國和泰國政府從未就克拉運河項目進行過接觸。目前只是有些私人企業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罷了。
泰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司司長萬納米蒂
這則消息一出,新加坡各大媒體都是爭相報道,因為如果克拉運河項目一旦建成,將對新加坡的轉運港地位造成巨大衝擊。
可能有些小夥伴對克拉運河項目還不是很了解,先給大家科普一下。
克拉運河項目
海運業者一直有呼聲,在連接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的克拉地峽最窄處(藍圈)開挖運河,開闢第二通道,這就是堪稱「東方巴拿馬運河」的克拉運河。
從地圖上就可以直觀的看出,克拉運河可以節省超過1000公里的航程;另外,人工管理的運河可以定期清淤;運河全程在泰國境內,也免去了三方共管的麻煩。
泰國很早就發現了運河的價值,早在17世紀就準備開挖運河,打通泰國的東西兩岸。
19世紀末,泰王朱拉隆功(拉瑪五世)正式提出開鑿計劃,但因成本過高、技術不足,無疾而終。二戰時占領東南亞的日本人也曾有過類似計劃,但還沒實現就被打回了老家。
泰王朱拉隆功
上世紀70年代,日本和韓國經濟起飛,中國也開始改革開放,馬六甲海峽也隨之越來越擁擠。因為中日韓需要從中東進口原油,滿足國內經濟增長;同時需要向西亞、非洲和歐洲運送產品。這些油輪和貨輪都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到了21世紀,馬六甲海峽已經不堪重負。
於是,克拉運河再度被提上議事日程。2004年,泰國前總理他信再度提出開挖運河,當時中國和日本都有意參與。不過隨後不久,泰國國內政局動盪,事情就擱置了下來。
最近幾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力推行「一帶一路」建設,希望能夠用新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連接中國和世界各國。
從長遠來看,克拉運河顯然對於進一步豐富中國的進出口通道有益,對泰國的經濟發展也很有幫助。因此,中泰兩國民間希望運河儘早開工的呼聲一直很大。
但對於新加坡來說,就有點憂心忡忡了,大家知道新加坡的立國之本之一就是馬六甲海峽優越的地理位置。克拉運河一旦建成,那肯定會有很多船隻選擇克拉運河,而不是向南繞道新加坡。
新加坡到港船舶減少,不僅僅會造成港口工人失業,也會極有可能導致新加坡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畢竟,當年那些大銀行大財團選擇在新加坡開設亞太地區總部,看中的就是新加坡作為東南亞中心中轉港的地位。如果這個地位被泰國克拉運河奪走,那他們離開新加坡也就指日可待了。
而航運業和金融業這兩個是新加坡的支柱產業,所以如果不行了,那新加坡的發展可能會面臨考驗。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