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靠70元當「賣花郎」, 如今50年後他建立園藝王國 !

太子花店慶祝50周年之際,主席兼董事經理陳炳卻最感自豪的是為新加坡這座花園城市作出了貢獻。 (圖:聯合早報)

(新加坡8日訊)新加坡太子花店(Prince’s)主席兼董事經理陳炳卻好不容易湊足新幣70元當「賣花郎」,當時他也沒有想到50年後能夠建立新加坡具相當規模的園藝王國。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陳炳卻的車牌和手機等只要有一組數字的,都會出現「70」。箇中原因他曾多次分享,沒有「70」就沒有今天的他。

念完小六後他就開始出來工作,原本是賣油條,後來到軍港花店打工。花店結束營業後他到一家洋雜店打工,雖然受到老闆的器重,創業的因子仍在體內躍躍欲試。

觀察到洋人喜歡買花,陳炳卻決定投資一輛腳踏車,算一算需要70元。陳炳卻說:「我當時的薪水只有60元,親友幫忙也沒辦法湊足錢,幸好有一個朋友願意借我10元。」

他到山上採花,賣給武吉知馬一帶的洋人,第一天就賺了8元,第一個月賺了500元,當時他只有18歲。慢慢地,他從腳踏車換到摩托車,再換成汽車。

1956年他以「太子」正式註冊公司。他解釋道:「英殖民地時代英女皇對新加坡的影響很大,當時的花店常以『皇后』『皇冠』『王子』『公主』之類命名。」從這裡可以看出他「輸人不輸名」的雄心壯志,也憑著這股毅力和不分晝夜的努力,他在新加坡園藝界占有一席之地。

海外生意變數大回歸獅城發展

從山上採花、自種自賣到進口批發,太子花店的業務範圍涵蓋鮮花苗圃、園藝設計、盆花出租、鮮花禮品、水族造景、樹木諮詢、鮮花速遞等,所負責的大型活動包括國慶慶典、世貿組織會議、濱海灣金沙、樟宜機場第三搭客終站等。

對於一路走來的艱辛,陳炳卻在訪問過程中並沒有多說,如當以女性為主的流動花販被取笑、1967年以8000元買下花園時唯一員工要求加薪不遂就當即離職、1987年斥資150萬元開設新加坡第一家花卉批發中心遭同行聯手封殺。

太子花店的版圖一度擴張到中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柬埔寨等,近年來陳炳卻逐漸收回。

他說:「在柬埔寨時遇上政變,虧了10萬美元。其他地區卻碰上不同的問題,所以我們決定把業務集中回新加坡發展。新加坡鮮花生意的競爭大,所以我們有八成的生意來自園藝。園藝設計、布置和照料需要很多知識、經驗、資本等,門檻很高,加上我們過去的表現良好,所以比較容易標到工程。」

雖然已經高齡78歲,陳炳卻每天還是會到花圃巡視,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也參與業務。他表示:「我們現在是有生意不敢接,工人不夠,一項工程至少需要10人、8人。希望5年後我們的團隊可以倍增到1000人、車隊達到百輛。」

目前最棘手的問題是位於雙溪登加路的五公頃花圃又要面臨搬遷的命運,這將是太子花店於1956年開業以來第八次搬遷。每一次搬遷都得耗資數百萬元重新來過,這對業者來說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在這行浮沉半個世紀,陳炳卻肯定能夠順利渡過這次考驗,和子孫們把太子花店帶上更高層次。看著今天綠意盎然、花團錦簇的新加坡,陳炳卻最驕傲的是他為這座花園城市作出了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2511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